- 169.50 KB
- 2022-05-11 18:29:5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道路交通和标志线》(GB5768-199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河床比降:以沿水流方向河床两点高差除以其间的距离来表示。注:任意河段英文名称:slopeofriverbed流域面积:流域面积是指流域周围分水线与河口(或坝、闸址)断面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一般指地表水的集水面积,其单位以km2计。一般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分水线:是流域四周水流方向不同的界线,在山区是山脊线,在平原则常以堤防或岗地为分水线。地下水的分水线难以测定,常以地表水的分水线来划分流域的范围向斜:底层中一种向下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新底层组成。底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新到老。 向斜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背斜相对。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因此,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向斜成为谷地。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确定一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参看褶曲词条),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
褶皱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石油、天然气、地下水三者比较,天然气的密度最小,石油次之,水的密度最大,且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即储水。 相反,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因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受力集中于中心。所以,同一平面上各点受力不均匀,不宜修建铁路、隧道等工程。褶皱 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常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编辑本段背斜(anticline) 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向斜”相对。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 背斜向斜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心部分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斜的根本区别)。如图中的A就是背斜。 地形特点: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体现。工程应用:
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背斜处适合建隧道。 煤、石油等是由千万年的地质演化形成的,与岩层的新老关系密切。有些含有油气的沉积岩层,由于受到巨大压力而发生变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的“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形成石油圈闭(oiltrap)之地质结构有很多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称为背斜型圈闭(anticlinetrap),外形如窟隆状,天然气、石油和水均储存在储油岩(reservoirrock)内,而储油岩被一层非渗透性岩所覆盖,它可防止天然气和石油之逸离;第二种类型称为断层型圈闭(faulttrap),因为不渗透性岩发生断层而阻止石油和天然气之逃逸;第三种类型称为可变渗透性型圈闭,由于储油岩之渗透性发生变化而导致石油无法逸离储油岩。编辑本段向斜(syncline) 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背斜相对。如图中的B就是向斜。 地形特点: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因此,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向斜往往会成为谷地。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确定一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参看褶曲词条),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工程应用: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向斜处适合建水库。由来:向斜一字,来自希腊语,原指对向倾斜之意。为褶曲构造之一部分,两翼指向上方,中央向下屈曲。其在褶弯内之岩层,愈往中央,愈为年轻。向斜之两翼,如向同一方向倾斜,曰转倒褶曲;如两翼之倾斜,几近水平,或作水平状态,曰偃卧褶曲。向斜与背斜相连,彼此方向相反,常使地壳岩层,呈现波状。在向斜构造之中,如含有甚多之小褶曲在内,曰复向斜;如地层是由多个不同方向,向中心倾斜,使向斜略呈圆形,曰盆地。构造与圆丘相反。向斜与背斜,俱指地层之构造而言,与地形之高低起伏无关。背斜层有时可被侵蚀成为低地,曰背斜谷;而向斜层有时亦可被侵蚀剩下成为高山之形状,曰向斜岭。此种与构造相反之地形,曰相反地形。向斜之构造,在沈积岩中最为显著,其规模之大者,可达五十公里以上,小者,可小至一公分以下,曰微褶曲。向斜褶曲,可来自水平之压力;岩层之可塑性流动、重力之滑落,与垂直之运动等。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 背斜向斜如何区分 一般的是“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当岩层弯曲方向相反时,要用以下方法判断: 向斜:指的是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新外老,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 背斜:指的是岩层向上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老外新,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老岩层,而两边是新岩层。 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井位置。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压实度(degreeofcompaction)(原: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对于路基本、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称干密度;是指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干密度反映了土的孔隙比,因而可用以计算土的孔隙率,它往往通过土的密度及含水率计算得来,但也可以实测。 土的干密度一般常在1.4~1.7g/cm3。 在工程上常把干密度作为评定土体紧密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填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土方填筑时,常以土的(干密度)来控制土的夯实标准。路床路床【roadbed】指的是路槽底部一定深度的部分称路床。土质路床又称土基。 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床1路床分上、下两层:路面底面以下深度0~30cm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上路床;路面底面以下深度30~80cm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下路床。路床将承受从路面传递下来的、较大的荷载应力,因而要求它均匀、密实,达到规定的强度。、、沥青针入度指数 沥青针入度指数penetrationindex(简写PI) 针入度指数是一种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感应性指标,反应针入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由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可通过沥青针入度和软化点在事先绘制的诺莫图上查找。也可以按公式计算,PI=20-500A/(1+50A),其中A为针入度--温度感应性系数,可由针入度和软化点简易求得。也可由三个以上不同温度下的针入度回归A后求得。针入度指数也可用来表示沥青的胶体类型。溶胶型PI<-2;凝胶型PI>+2.PI增加,沥青的弹性和触变性增加。大部分氧化沥青为溶胶型——凝胶型。沥青表面处治 沥青表面处治【bituminoussurface
treatment】是用沥青和细粒料按层铺或拌和方法施工,厚度不超过3cm的薄层路面面层。由于处治层很薄,一般不起提高强度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抵抗行车的磨耗和大气作用,增强防水性,提高平整度,改善路面的行车条件。
透层 透层【primecoat】指的是为使沥青层与无沥青材料的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的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沥青或阳离子乳化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其主要作用如下: (1)透入基层表面孔隙,增强了基层和沥青面层间的粘结; (2)有助于结合基层表面集料中的细料;
(3)在完成基层的铺装后,适时喷洒透层油还可以减少基层的养生费用,提高养生质量; (4)经过透层油渗透成型以后的基层表面的开口空隙被填充,从而得到一个渗透深度上的防水层; (5)在由于某种原因推迟铺筑面层的情况下,透层可向基层提供临时性防护,防止降雨和临时行车的破坏。
反射裂缝
旧混凝土路面补强时常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罩面,当混凝土位移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沥青罩面层的抗拉强度时,罩面层就会开裂,这种裂缝即称为反射裂【reflectioncrack】。 在旧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裂缝处,其上部的新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在使用的短时间内出现的对应的裂缝。
在进行柔性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过程中,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轻反射裂缝。面层时,对等级较高的道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铺设土工织物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道路红线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规定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通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
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道路规划红线:一般称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
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
1.基地内如有上述不同的三条线,那么由道路中心至基地的顺序基本上为: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红线。2.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也就是说,基地某一边的某一部分一定有道路红线。
3.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常有可能重合,也可能是不同的规划边线!这两条线之间的用地由城市规划部门确定,它属城市用地,建设单位不得占用。建筑的任何突出物均不得突出用地红线。
4.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常在用地红线范围之内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以控制建筑物的基底不超出建筑控制线(请大家注意:这里指的是“基底”二字)。两条线之间的用地建设单位可以做为地面停车、绿化等功能使用。地下建筑可以越过建筑红线,但万万不能超出用地红线
用地红线和建筑控制线不是一回事,个别构件可以伸出红线,相关规定见: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2建筑突出物抗滑标准:SFC为横向摩阻系数,TD构造深度。
沥青软化点:沥青式样在规定的温度下条件下,上面放置规定质量和直径的钢球,以规定的速率对沥青进行加热直至软化坠落,当钢球落置一定的高度,此时所测定的温度即为沥青的软化点运动粘度:一般的道路设计图
Ht/Hw:道路中线处原地面高程和设计高程的高差。挖方用Hw表示,填方用Ht表示。Wz:道路中线左侧路基的宽度。Wy:道路中线右侧路基的宽度。At:填方断面面积,根据填方高度和宽度得出的乘积。
Aw:挖方断面面积,根据挖方高度和宽度得出的乘积。
有的还会标出Hs(设计高程),Hd(原地面高程)。这些高程都是以路面中线高程为参照,并不是以路基高程作为参照,所以图上给出的Ht,Wz,Wy,At,Aw并不是准确的数值,在实际计算工程量的时候,需扣除道路结构层的。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switch-backcurve;reverseloop】指山区公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回头展线时所采用的曲线。在山区地形中,地面的自然坡度很陡,为了延长路线来降低路线的纵坡度,在同一坡面上回头展线时所采用的回转曲线。偏角150°~180°。
当山区因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公路路线设计自然展线困难时所设置的回头形状的曲线称作回头曲线(圆心角接近于或大于180°)。回头曲线的设计主要是用来克服高差,满足最大纵坡值和平均纵坡值需要。并不一定要“在同一坡面上”偏角【ddflectionangle】指的是在平曲线测量中,曲线上任意点的弦与切线所夹的角
护坡【slopeprotection】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此外,因设桥引起河水流向变化,冲刷河岸而危及农田和村镇
时,也须在河岸修建防护建筑物。这种建筑物通常又称为护岸。护岸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依护坡的功能可将其概分为两种:(A)仅为抗风化及抗冲刷的坡面保护工,该保护工并不承受侧向土压力,如喷凝土护坡,格框植生护坡,植生护坡等均属此类,仅适用于平缓且稳定无滑动之虞的边坡上。(B)提供抗滑力之挡土护坡,大致可区分为:(a)刚性自重式挡土墙(如:砌石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倚壁式挡土墙,悬壁式挡土墙,
扶壁式挡土墙),(b)柔性自重式挡土墙(如:蛇笼挡土墙,框条式挡土墙,加劲式挡土墙),(c)锚拉式挡土墙(如:锚拉式格梁挡土墙,锚拉式排桩挡土墙)。在做施工之前,我们所做的施工作是:周围的排水管道进行测量:管道有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给水管道,还有电信光缆的测量,对周围的建筑的轮廓进行测量,采集五个点就差不多,点稍微远点出现交叉要对交叉进行测量,也就是测量轮廓,对路的中心线采集两个点一般
,对路的边线,进行轮廓线的最起码进行三个点的测量;周围的建筑物应该记录,该拆的拆,电线杆,都要一一记录。交叉路口的轮廓要记录清楚,以及路的中心线等等。在测量横断面,是以,中心线为基础进行记录,最其路中心线进行左右记录它周围土的高低,以器是Gnss可以把所测的东西直接及坡度,用此来计算它的土方量,此次所用测量的仪在cad上断面的设计。显示出来,所测的路线有上行线和下行线。测量完毕后我们进行纵横
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半定向匝道
互通式立交从主线右侧分流驶出的匝道及从主线左侧分流驶出、从右侧汇入相交车道的匝道称为半定向匝道,又称为半直接式匝道,半直连式匝道,包括左出右进式、右出左进式、右出右进式三种。“左出左进”的匝道称为定向式匝道。标线目录基本信息交通标线1.简介2.道路交通标线按设置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类:3.交通标线按标线材料可分为:4.路面标线按标线用途可分为:基本信息交通标线1.简介2.道路交通标线按设置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类:3.交通标线按标线材料可分为:4.路面标线按标线用途可分为: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标线biāoxiàn 1〖graticule〗 标新领异在望远镜或其它光学仪器的焦平面处的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上的标尺,用来定位和测量物体 2标线(路面标线)
以规定的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或其他导向装置,划于路面或其他设施上,用以管制引导交通和分散交通流的设施。它将道路的种种固定基础情报传达给车辆和行人,特别是对驾驶员尤为重要。编辑本段交通标线简介
交通标线主要划设于道路表面,经受日晒雨淋,风雪冰冻,遭受车辆的冲击磨耗,因此对其性能有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干燥时间短,操作简单,以减少交通干扰;其次要求反射能力强,色彩鲜明,反光度强,使白天、夜晚都有良好的能见度;第三,具有抗滑性和耐磨性,以保证行车安全和使用寿命。道路交通标线按设置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类: a)纵向标线沿道路行车方向设置的标线; b)横向标线
与道路行车方向成角度设置的标线; c)其他标线字符标记或其他形式标线。 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可分为以下三类: a)指示标线指示车行道、行车方向、路面边缘、人行道等设施的标线。 b)禁止标线告示道路交通的遵行、禁止、限制等特殊规定,车辆驾驶人及行人需严格遵守的标线。
c)警告标线促使车辆驾驶人及行人了解道路上的特殊情况,提高警觉,准备防范应变措施的标线。 道路交通标线按型态可分为以下四类: a)线或虚线。线条标划于路面、缘石或立面上的实 b)字符标记标划于路面上的文字、数字及各种图形符号。 c)突起路标安装于路面上于用
标示车道分界、边缘、分合流、弯道、危险路段、路宽变化、路面障碍物位置的反光或不反光体。 d)路边丝轮廓标安装于道路两侧,用以指示道路的方向、车行道边界轮廓的反光柱(或片)。 道路交通标线的标划区分如下: a)白色虚线
划于路段中时,用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或作为行车安全距离识别线;划于路口时,用以引导车辆行进。 b)白色实线划于路段中时,用以分隔同向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或指示车行道的边缘;设于路口时,可用作导向车道线或停止线。 c)黄色虚线划于路段中时,用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划于路侧或缘石上时,用以禁止车辆长时在路边停放。 d)黄色实线
划于路段中时,用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划于路侧或缘石上时,用以禁止车辆长时或临时在路边停放。 e)双白虚线划于路口时,作为减速让行线;设于路段中时,作为行车方向随时间改变之可变车道线。 f)双黄实线划于路段中时,用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 g)黄色虚实线
划于路段中时,用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黄色实线一侧禁止车辆超车、跨越或回转,黄色虚线一侧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准许车辆超车、跨越或回转。 h)双白实线划于路口时,作为停车让行线。 i)机械连杆中相对于连杆,任意位置的连线交通标线按标线材料可分为: 1)溶剂型涂料标线 2)热熔型涂料标线 3)水性涂料标线 4)双组份涂料标线
5)预成型标线带标线 6)冷塑型涂料标线路面标线按标线用途可分为: 1)非反光标线 2)反光标线 3)突起振动标线 4)防滑标线 5)雨夜标线 6)其他标线超高渐变率 超高渐变率
【SuperelevationRunoffgradualchangeratio】 超高渐变率:旋转轴与行车道外侧边缘线之间相对升降的比率。 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计算超高缓和段长度,应凑成5m的整数倍,并不小于10m的长度。. 超高渐变率计算:p=B(i2-i1)/Lc
注:i1渐变前横坡,i2渐变后横坡,Lc渐变段距离 x处横坡计算:i=i1+p*x/B一切要跟上政策。选线1,选线应包括确定路线的基本走向,路线走廊带,路线方案至选定线的全过程。
1,路线起·终点,必须连接的城镇·工矿企业,以及特定的特大桥,特长隧道等位置,应为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2,
大桥,长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铁路交叉等的位置,应为路线走向控制点原则上应服从路线基本走向。1,中,小桥涵,中短隧道,以及一般构造物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选线方法1,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
2,选线应在广泛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相关部门的各种地形图,地质,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勘察,并运用摇杆,航测,gps,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确保其勘察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以免遗漏有价值的比较方案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二,三,四级公路可采用现场定线,有条件的或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移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公路横断面1,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路基两类。整体式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左侧路缘带),路肩(右侧路肩,土路肩)等部分组成。
分离式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路肩(右侧硬路肩,左侧硬路肩,土路肩)等部分组成二级公路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路肩(右侧硬路肩,土路肩)等部分组成。平曲线 平曲线【horizontal
curve】指的是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连接两直线间的线,使车辆能够从一根直线过渡到另一根直线。 道路纵断面线形常采用直线(又叫直坡段)、竖曲线两种线形,二者是纵断面线形的基本要素。竖曲线常采用圆曲线,可以分为凸形和凹形两种。
复合型
在道路纵断面上两个相邻纵坡线的交点,被称为变坡点。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竖曲线技术指标主要有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凸形的竖曲线的视距条件较差,应选择适当的半径以保证安全行车的需要。凹形的竖曲线,视距一般能得到保证,但由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要产生增重,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半径来控制离心力不要过大,以保证行车的平顺和舒适。合成坡度 合成坡度【resultantgradient】指的是道路路面上的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的矢量和。
公路在平面曲线地段,若纵向有纵坡并横向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既不在纵坡也不在超高上,而是在两者的合成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叫合成坡度。立交有半径控制出口处最好弄在上坡处入口处最好弄在下坡处cad两个图元之间无法圆角是什么意思我刚才也遇到这个问题了。因为你的图形是一块整体,CAD无法判断你要用哪两条线倒圆角,所以要分解之后才可以倒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