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 MB
  • 2022-05-11 18:30:04 发布

纬地低等级道路设计入门

  • 9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附录C纬地道路CAD在低等级公路设计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和科技的高度发展,甩掉绘图板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和绘图在整个设计行业已呈渐渐普及之势,期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层次的计算绘图到高层次的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和方案比选,其发展速度不亚于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紧跟着计算机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低等级公路的建设、设计及施工等部门也纷纷开始添置计算机等设备及道路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绘图等工作。而如何应用软件及熟练操作软件进行设计则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就针对低等级公路的测设特点,详细讲述如何利用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进行低等级公路的内业设计工作。一般低等级公路的外业测设大多是采用传统的测设方法,即实地定线测量的一次定测方法,用花杆穿线、经纬仪测角、皮尺拉距、水准仪抄平等方法和手段完成外业测量,然后将测量得到的平面设计数据、纵、横断面数据以及桥涵、地质等其它外业调查资料带回来做内业设计。那么如何应用公路设计软件将这些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内业设计呢?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充分考虑了这一类用户的需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录入外业测量数据进行设计,下面就低等级公路如何利用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进行设计,举例做一个详细的操作使用过程说明。示例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电站库区公路迁建工程公路性质:新建工程公路等级:三级计算车速:30km/h路基宽度:7.5m路面宽度:6m本说明是按照设计的先后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过程地说明的,用户须按照此步骤从新建项目开始,逐步地进行设计操作。例如用户要输出路基设计表,则须检查平面设计是否已经完成,设计向导是否已经运行生成了超高、加宽等文件,纵断面设计是否已经设计完成,是否进行了路基设计计算的操作等步骤,然后才能进行输出路基设计表的操作。当然,当用户已经完成了这些设计步骤,并将设计生成的数据文件添加并保存在了纬地的项目管理器中,则用户在纬地系统中打开该项目,就直接可以进行路基设计表的输出了。1平面设计1.1新建项目设计项目一开始,首先是新建项目,指定项目文件的名称和保存路径。点击“项目”菜单条下的“新建项目”命令,系统弹出如图1-1所示对话框。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1在该对话框中进行新建项目的操作,其步骤如下:1)输入项目名称,此名称可以是汉字名称或者是项目名称拼音缩写,用户可任意输入,以能方便识别为原则,示例中指定名称为“test3“。2)点击“浏览”按钮,指定项目文件存放的路径。本示例中,我们在D盘下新建了一个“电站公路项目”文件夹。为了便于用户管理本项目的数据文件,系统将默认本项目设计的所有数据文件均存放在此文件夹,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指定其他的路径保存文件。如图1-2所示,点击“保存”按钮,完成项目文件(test3.prj)的保存。图1-23)指定平面线形文件的名称和路径。如2)中所述,系统会默认平面线形文件(test3.pm)也存放于D盘的“电站公路项目”文件夹中。直接点击如图1-1中的“确定”按钮,即完成了新建项目的设置。用户也可以点击平面线形文件的“浏览”按钮,指定其他位置存放“平面线形文件”或指定其他位置存放的已有的“平面线形文件”做为本项目的平面线形文件。关于项目管理器: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在新建项目设置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在纬地的项目管理器中增加一个平面线形文件的文件名(本例中为test3.pm),如图1-3所示。由于还没有进行平面设计,所以此时平面线形文件还只有一个空的文件名,在平面设计完成后,进行平面数据存盘时,系统会自动转换得到此文件的数据。有了这个平面线形数据文件(*.pm),就可以实现平面自动分图等操作。图1-3从图1-3中可看出,一个设计项目的所有数据文件均在此进行指定,由系统统一进行管理。当添加、删除了某个文件或是重新指定了某个文件后,“项目文件”菜单下的“保存退出”命令会自动亮显,点击“保存退出”命令,则系统自动保存对项目文件所做的修改。当用户在纬地系统中执行一个操作命令时,系统即从此处调用相关的数据文件完成一个命令的操作,而不用在执行操作命令时才去指定需要的文件,十分方便。在纬地系统中,为了便于管理一个项目的数据文件,系统默认所有数据文件名都和项目名称(如test3)同名,只是给每个数据文件赋予不同的扩展名来区分不同的文件类型,所以用户不要隐藏文件的扩展名,这样在查看数据文件的时候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该文件是什么类型的文件。其设置方法是:打开“控制面板”中的“文件夹选项”,在“查看”选项卡中将“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前面的小勾去掉即可。当然纬地系统对于不同文件名的文件以及没有扩展名的文本文件也是支持的。1.1输入平面设计数据纬地系统中平面数据的输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纬地系统专门为低等级公路外业测量的平面数据录入设置的录入工具“平面数据导入/导出”对话框中输入;另一种方法则是在纬地系统的数据编辑器里面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平面设计数据,这里的数据编辑器也可以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记事本等工具,只要是保存为纯文本格式即可,下面分别做以介绍。1.2.1在“平面数据导入/导出”对话框中输入点击“数据”菜单下的“平面数据导入/导出”命令,系统弹出“平面数据导入/导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对话框,如图1-4所示。图1-4根据对话框的提示,用户逐项填入外业平面设计的各项数据。各栏目的数据输入说明如下:1)起始桩号:输入本项目的路线起点桩号,纬地中的桩号录入均为纯数据格式,不能加入其它字符。如起点桩号为K0+000,则输入0,如起点桩号为K2+500,则输入2500。2)起点X、Y坐标:输入起点的测量坐标,如果外业测量中没有坐标,可以输入一个任意的假设X、Y坐标。注意坐标值宜输入较大的数值,避免坐标可能会产生负值,因为路线可能往坐标值减少的方向前进,而坐标取值一般都是正数。3)起始方位角:输入起始边与北方向的方位夹角,输入格式为:按度分秒的格式输入,用小数点分割度和分秒,如115°03′25.5″则输入115.03255,又如30°则输入30即可。如果外业中没有测量方位角,也可以输入一个大概估计的方位角,当然输入任意角度也可以。4)数据格式:系统支持输入“交点间距”或“交点桩号”两种格式的平面数据文件,在数据模式的下拉菜单中用户可以选择采用“交点间距”的模式还是采用“交点桩号”的模式输入平面设计数据。5)交点编号:输入路线起点、各交点号和终点的名称和编号。注意输入时可不带“JD”两个字符,在平面标注交点时,系统会自动加上“JD”,如“JD1”则输入1。6)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交点间距或交点桩号:按照选择的数据格式,输入交点间距或交点桩号。注意:如果路线测量中存在虚交或者断链,则必须选择交点间距的数据模式,因为虚交点不存在交点桩号,而断链以后的桩号是路线测量的表面桩号,并非按路线实际距离推算的连续桩号,所以不能采用交点桩号的数据格式。1)圆曲线半径:输入每个交点转角设置的曲线半径。路线终点的半径一栏则输入0。2)交点转角:输入每个交点的转角,数据格式同3)中起始方位角的格式,如果是左转则在角度前加负号,角度为正值则表示右转。如交点1的转角为左转25°34′37.5″则输入-25.34375;又如交点2的转角为右转42°41′53″则输入42.4153。路线终点的转角输入0。3)前缓长、后缓长:输入前后缓和曲线的长度。由于平曲线前后缓和曲线可以设置不同的长度,所以需分别输入前缓长和后缓长。路线终点的前缓长和后缓长均输入0。4)关于平面交点虚交的数据格式说明:本例中jd3即为一个虚交点,上面是jd3的数据格式,其基本格式还是平面数据的格式,下面逐行进行说明:①第一行输入虚交点的编号、半径(本例中半径为45)和缓长(本例中缓长为25),转角一列输入0,交点间距一列输入-2,表示有两个虚交点,同样道理,如果有三个虚交点则输入-3,纬地系统支持多点虚交的模式。②第二行输入虚交A点的设计数据,即交点编号、交点间距(是指到上一个实交点即交点2的交点间距)、转角,半径和缓长的位置输入0进行占位;③第三行输入虚交B点的设计数据:即交点编号、交点间距(是指到虚交点A的交点间距)、转角、同样在半径和缓长的位置输入0占位。注意:由于虚交点是没有交点桩号的,所以在输入带有虚交的平面数据时,只能选择“交点间距”的数据模式;同样道理,在输入带有断链的平面数据时,也需要选择“交点间距”的数据模式进行输入,而不能用“交点桩号”的数据模式进行输入,因为在导入时系统是默认按照连续桩号进行计算的,而断链以后的桩号并不是实际的连续桩号,而是设置断链以后的表面桩号。对话框中各功能按钮说明:点击“插入”按钮,可在光标所在行后面插入一个空行,继续输入下一个交点的平面数据。点击“删除”按钮,可以删除光标所在的当前行。点击“存盘”按钮,系统弹出一个如图1-5所示保存文件的对话框,指定文件保存的路径,在文件名一栏中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按钮,则将当前输入的平面数据保存为一个扩展名为jdx的纯文本文件。如本例中保存的文件名为“test3.jdx”。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51.2.2在数据编辑器中输入用户在熟悉了平面数据文件的格式后,也可以直接用纬地系统的数据编辑器来输入平面设计的原始数据,纬地系统也支持用其它的文本编辑工具如记事本等进行数据录入。纬地平面数据文件(*.jdx)的文本格式如图1-6所示。图1-6平面数据文件格式如下:第一行数据分别为:平面交点总数(不含起点,同时等于此行以下数据的总行数),路线起点桩号,起点的X(N)坐标,起点的Y(E)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交点桩号或交点间距控制位(0表示以下使用交点桩号;1表示以下使用交点间距);第二、三....行数据分别为:交点编号,交点桩号(或交点间距),平曲线半径,交点转角,第一缓和曲线长度,第二缓和曲线长度;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最后一行数据分别为:终点编号,交点桩号,0,0,0,0操作说明:1、点击“新建”按钮,出现一个空白文本框;2、按照数据格式的说明输入平面数据,数据均为半角数字,数据之间均以空格分开,空格数量不限;3、点的X(N)、Y(E)坐标和起始边的方位角,如果在外业测量中没有测定坐标和方位角,可以任意指定,坐标尽量使用较大的数值(6位以上),以免在路线较长时出现坐标为负值等情况;4、交点的转角采用度分秒形式输入,右偏取正值,左偏取负值,如86.52075表示交点转角为右偏86度52分07.5秒。5、数据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指定文件保存的路径,输入文件名,注意此文件名需加“jdx”扩展名(即*.jdx,本示例中保存文件的文件名为test3.jdx),以便于用户查找,点击保存按钮即完成平面数据的存盘。1.2.3关于交点坐标数据的录入方法对于低等级公路的外业平面测设,有的用户也习惯利用全站仪通过测量交点坐标来进行平面设计和放线。对于这种平面数据,可以通过纬地系统的“数据”菜单下的“平面交点导入/导出”工具来进行外业平面数据的录入,同样也可以在数据编辑器下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数据录入,在这里不做详述,用户可参阅本手册第三章“3.13平面交点导入”以及第十三章“13.13平面交点数据导入文件”的说明。1.2.4关于断链桩号的设置在进行路线的外业平面设计时,往往由于局部改线或事后发现某一段计算错误,或在分段测量中由于假定起始里程而造成路线全段里程不连续,这时就需要进行断链处理,以断链桩具体说明新老桩号的对比关系,使新老桩号实现正确的桩号联测。在内业进行平面设计时,就需要在项目中添加断链桩号,添加断链桩号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项目”菜单下的“项目管理器”命令,系统弹出项目管理器对话框,用鼠标点击“属性”选项卡,打开“编辑”菜单,即可选择“添加断链”命令,如图1-6所示。如果项目中已经添加了一个断链,选择该断链,则“编辑”菜单中的“删除断链”命令即会亮显,就可以对该断链进行删除操作了。2)执行“添加断链”命令后,系统即在“项目属性”一栏的下方增加一栏“断链1”的编辑栏,在该栏的“断链前桩号”一行中输入断链桩号中等号前面的桩号(即新桩号、路线来向桩号),在“断链后桩号”一行中输入等号后面的桩号(即老桩号、路线去向桩号),系统即自动算出该断链的长度,即完成一个断链的添加。项目中如有多个断链,可继续点击“编辑”菜单下的“添加断链”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命令;如果要删除某个断链,则用鼠标选中该断链,然后点击“编辑”菜单下的“删除断链”命令,即可删除该断链;还可使用“前移断链”和“后移断链”命令来调整断链桩号的前后顺序。例如在本示例项目中(test3项目)有一个断链,断链桩号为622.35=620,断链的设置如图1-6所示。图1-6添加断链以后,系统会自动识别断链,自动在平面设计绘图时绘制出断链桩号,在纵断面拉坡时自动给拾取的变坡点桩号加上对应的桩号前缀,并在所有由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文件中的桩号前加上对应的桩号前缀。关于桩号前缀的标识约定:在第一个断链位置以前的所有桩号前均添加一个字母“A”,大小写均可,在第一个断链位置以后的所有桩号前均添加字母“B”;在第二个断链位置以后的所有桩号均添加字母“C”,如果有多个断链,则接着按照D、E、F、G……的顺序依次添加。在本示例中,桩号“A622.35”和桩号“B620”根据断链桩号可知是同一个位置的两个桩号,在纬地系统中输入此位置的桩号时,只取前桩号即A622.35即可。1.3平面数据导入该功能用于将平面数据文件自动转换为纬地系统专用的平面交点数据文件(即*.jd),有了此文件就可以在“主线平面设计”中进行路线平面设计的各种修改、调整和绘图。其操作步骤如下:1)点击“数据”菜单中的“平面数据导入/导出”命令,打开如图1-4所示平面数据导入对话框;2)点击打开按钮,按照平面数据保存的路径找到已保存的平面数据文件(test3.jdx),选中此文件,点击“打开”按钮,即出现如图1-4中所示平面数据;3)点击对话框中下方的“导入为交点数据”按钮,出现平面交点文件的保存对话框,指定文件保存的路径,在文件名一栏中输入文件名(本例中为输入test,系统默认所保存文件的类型即文件扩展名为jd),点击“保存”按钮,即完成平面数据的导入。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本系统默认为本项目的所有数据文件均保存在同一文件夹下。1.4平面交点文件的添加只有在项目管理器中添加了平面数据导入后生成的平面交点文件(*.jd),才可以在打开的“主线平面设计”对话框中看到我们输入的平面设计数据。添加平面交点文件的步骤如下:1)点击“项目”菜单下的“项目管理器”命令,系统弹出项目管理器对话框;2)在“文件”管理中选择“平面交点文件(*.jd)”行,鼠标单击该行位置,则在该行编辑栏右侧弹出一个“…”按钮,点击该按钮,系统接着弹出一个对话框;3)在弹出的打开文件的对话框中按照平面交点文件保存的路径找到平面交点文件,选中该文件(如本示例中选中test3.jd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则该平面交点文件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如图1-7所示。4)点击项目管理器中“项目文件”菜单下的“保存退出”命令,完成平面交点文件的添加。图1-71.5主线平面设计启动纬地系统的“设计”菜单下的“主线平面设计”命令,系统弹出如图1-8所示“主线平面设计”对话框。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81.5.1对话框主要功能控件的说明从图1-8中可以看到,此对话框中主要描述的是平面交点文件中每一个交点曲线的曲线要素、主点桩号等等所有的相关信息,用鼠标可以拖动对话框中的滑动块到任意交点位置。1)对话框最上面一行“平面交点文件名”一栏中显示的是在项目管理器中添加的平面交点文件名称,名称下面显示的所有交点曲线的相关信息都是此平面交点文件里的内容。2)交点序号和交点名称:交点序号是指系统进行交点排序和计算的交点编号,此序号不可修改;交点名称是指外业测量时每一个交点的人为编号,此编号可以修改,并能在平面图中绘出。注意:当平面设计计算中有错误时,系统会在命令行中提示某某交点的交点间距长度不够,即相邻两曲线的切线长度之和大于两交点的交点间距。此时命令行中所提示的交点号就是指交点序号,而非人为编号的交点名称,按照系统提示的出现错误的交点序号,拖动滑动块找到此交点,就可以对其半径等进行修改并进行试算。引起此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业计算(采用计算器或PCE500等)的精度相对较低,导入后和程序计算的结果稍有出入,在相邻两曲线径向连接时可能会出现短直线或两曲线交叉,根据系统提示找到此交点,选择与前、后交点曲线相接的计算模式重新反算半径即可。纬地系统中也允许交点曲线出现一些交叉,其交叉长度不能大于5毫米。最好的办法是使用纬地外业手簿软件进行外业计算,由于纬地外业手簿采用和纬地道路系统相同的计算模块,可以保证外业计算的精度和与程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并且免去了外业平面数据输入和导入的过程。将掌上电脑和计算机连接后,用鼠标可以将外业设计的平面交点数据直接拖到计算机中,系统会自动将其转换为纬地系统所需的平面交点文件,将其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就可以进行主线平面设计的计算绘图等操作。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1)平曲线计算模式的选用:在“主线平面设计”主对话框,鼠标拖动滑块到需要进行调整计算的交点,点击“平曲线计算模式”栏右侧的下拉菜单,可看到各种平面曲线计算模式,如图1-9所示。图1-9纬地系统提供了常用的十三种反算模式和常规计算模式,一般常规使用第一种已知S1+Rc+S2的计算模式,输入半径、前缓长和后缓长进行计算。对于某些需要反算半径和缓长的交点,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反算模式进行平面曲线的反算。关于这十三种计算模式的使用介绍详见本手册第三章“3.11十三种交点法曲线设计计算方式”的说明。2)点击对话框左下角的“控制…”按钮,可以对平面设计绘图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如图1-10所示。图1-10下面对各项参数设置一一进行说明:②线起始桩号:用户可以在这里修改路线的起点桩号;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②重绘刷新:选中此选项则在前面的小方框中出现一个小勾,可以对已绘制的平面图形重新进行绘制,并清除先前绘制的平面图形;③绘设计线:选中此选项就可以在平面图中绘出路中线的线形;④绘交点线:可以选择是否在路线平面图中绘出交点线,并可以设置图中绘制的交点号的字体大小。例如在绘制用地图及总体布置图时不需要绘制交点线,用鼠标点击小方框去掉小勾,在计算绘图时则不绘出交点线;⑤曲线模拟步长:平面图中绘制的每一段曲线都是由若干个点连接组成的,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即曲线的模拟步长,系统默认曲线的模拟步长为1米,已能满足公路平面图中曲线绘制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比例和精度要求,用户也可以修改此步长。⑥标注公里桩:用户可以选择在平面图中标注公里桩,并可以选择所标注公里桩图形符号和公里桩字体的大小;⑦标注百米桩:可选择是否标注百米桩并设置百米桩字体的大小;⑧标注曲线要素点:可以选择是否标注曲线的主点桩号,并可以设置主点桩号的字体大小以及曲线节点绘制圆圈的大小;⑨标注曲线参数:可以选择是否在平面图中绘出直线(R-∞)、圆曲线的半径参数以及缓和曲线参数;⑩标注位置的设置:可以分别设置百米桩以及曲线主点桩号在平面图中标注的侧别是左侧还是右侧,主点桩号还可以根据习惯选择标注在曲线内侧,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主点桩号的标注和路中线横向空开一定的距离(单位为米)。在百米桩一栏的下拉菜单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标注50m、25m、20m、10m间距的桩号。5)“实时修改”按钮:用于在平面计算绘图后,对交点进行沿前边、沿后边或自由拖动的修改操作,可连续对多个交点进行修改操作。如图1-11A所示,即是在对平面交点进行实时拖动的修改。当执行该命令,并选择平面交点进行拖动修改时,在屏幕左上角弹出一个平面参数显示框,框中显示当前鼠标位置的交点坐标、交点桩号、曲线要素以及前后直线长度等参数。在拖动交点的过程中,随着鼠标的移动,显示框中的参数随之发生改变,设计者可随时参考显示框中的参数来确定新的交点位置。结束修改时可点击鼠标右键返回主对话框。主线平面设计的“实时修改”功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平面设计定线和调线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工具,也是进行平面线形修改的一个非常方便的工具。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11A6)“试算”:在当前交点位置选择一种新的计算模式,或是输入新的园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等,点击“试算”按钮,系统将重新进行平面线形的计算,并刷新主线平面设计对话框中显示的当前交点的曲线要素、主点桩号及前后直线长度等信息。1.5.2平面计算绘图用户在项目管理器中添加了平面交点文件(*.jd)后,并在主线平面设计对话框中检查各个交点的曲线设置和参数计算无误后,就可以进行平面计算绘图了。其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主线平面设计”对话框,点击对话框左下角的“控制”按钮,系统弹出“主线设计控制参数设置”对话框,根据上一节中说明,对平面绘图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此对话框。2)点击“主线平面设计”对话框中的“计算绘图”按钮,系统即自动在Autocad的图形屏幕上绘制出平面路线图形,可通过CAD的范围缩放等命令查看绘出的平面路线是否正确。如图1-11B所显示即为系统“计算绘图”绘出的平面路线中的一部分。3)点击主对话框右上角的“存盘”按钮,保存平面交点数据文件并通过系统自动转换得到平面线形数据文件,然后就可以进行“平面自动分图”了。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11B提示:(1)AutoCAD是一个双精度的绘图平台,系统在此平台上绘制的路线平面图是按照平面数据输入时给定的起点坐标和起始边方位角,在Autocad图形屏幕的坐标对应位置绘制出来的,所以用户可能在当前屏幕所显示的区域看不到平面图,利用Autocad的范围缩放命令(即在AutoCAD命令行输入z回车,再输入e回车)就可以将路线平面图在当前屏幕窗口全部显示出来。(2)如果需要调整桩号位置及字体大小等,打开参数“控制”按钮进行适当调整,点击“确定”按钮退出,重新点击“计算绘图”按钮,系统将按照新的绘图参数设置重新刷新绘制出路线平面图。(3)如果放大查看路线局部的曲线部分,可能显示出来的曲线会以折线显示,这属于曲线模拟显示的步长没有刷新的原因,并非曲线变成了折线,对平面图的打印输出没有影响。可以利用Autocad“视图”菜单下的“重生成”命令对当前显示的图形重新生成就可以了,也可以在AutoCAD命令行输入“re”回车即可。注意:有时在进行平面计算绘图时,不能绘出交点号和曲中桩号,这是因为还没有对项目的属性进行设置,即需要设置本项目为公路主线。系统在平面计算绘图时,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项目属性的设置:①用户运行“项目”菜单下的“设计向导”程序,根据设计向导的提示一步步完成项目类型、公路等级等等设置,然后“保存项目”退出纬地系统,重新进入纬地系统后打开本项目,再运行“主线平面设计”的“计算绘图”命令,就可以绘制出交点号和曲中桩号。②第二种方法是一种简便的临时方法,因为在平面设计完成以后,还是要运行设计向导进行本项目的一些常规参数的设置。操作步骤:打开“项目管理器”,选择“属性”选项卡,界面切换到项目属性的设置窗口如图1-12所示。选择项目类型一栏,点击右侧的下拉按钮,可选择项目类型为“公路主线”或“互通式立体交叉”,如果要在平面图中绘出交点号和曲中桩号或标注缓和曲线长度,则需要选择项目类型为“公路主线”。当选择一个项目类型或改变项目类型后,系统会弹出一个提示对话框如图1-12A所示,提醒用户:“若修改项目类型,可能导致设计向导计算生成的超高、加宽不能适应新的项目类型”,即提醒用户在设计向导完成后不可随便改变项目的类型,点击“确定”按钮可退出对话框。完成项目类型的设置后,点击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保存退出”命令退出“项目管理器”,重新执行“主线平面设计”的“计算绘图”命令,就可以绘出交点号和曲中桩号。图1-12图1-12A1.6自动转换平面线形文件平面线形文件是记录路线每一个曲线单元的相关信息的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pm(本例中平面线形文件的名称为test3.pm)。每一条路线都是由若干的直线段、缓和曲线段和圆曲线组合而成的,每一段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都属于一个曲线单元,而直线也属于圆曲线,是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的一种特殊圆曲线。平面线形文件在公路主线设计时是根据平面交点文件(*.jd)由系统自动转换得到的,一般不需要用户进行修改。这是平面设计中很关键的一个文件,有些用户在平面设计中会忽略这个文件的转换生成。有了这个文件,才可以进行平面自动分图时,才能在生成的路线平面图的视口框中显示出平面线形。操作步骤:平面线形文件的转换生成非常简单,打开“主线平面设计”对话框,完成了平面交点曲线的设计、修改以后,点击对话框右上角的“存盘”按钮,系统提示平面交点文件保存结束,点击“确定”按钮,系统会接着提示是否将平面交点文件自动转换为平面线形文件,如图1-13所示,点击“是”按钮,平面线形文件则自动生成完毕。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13另外纬地系统还专门提供了平面文件的转换工具,点击“数据”菜单下的“平面数据”转换命令,可以选择将平面交点文件自动转换为平面线形文件,也可以将一个平面线形文件自动转换为平面交点文件,也就是说这两个平面文件只要有一个就可以通过自动转换得到另外一个文件。1.7平面自动分图路线平面图“计算绘图”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平面分图了。纬地系统提供了两种平面分图方式:一是“平面自动分图”,二是“平面分图处理”和“平面裁图”。纬地系统推荐用户使用“平面自动分图”功能,该分图方式具有分图方便、快捷、占用硬盘空间小而且支持批量打印等优点,另外“平面自动分图”功能还可用于公路总体布置图和公路用地图的自动分图。由于该功能应用了AutoCAD图纸空间(Paper)的布局(layout)技术,所以只能在AutoCAD2000以上版本实现。“平面分图处理”和“平面裁图”主要用于AutoCADR14平台下进行平面分图处理。下面介绍“平面自动分图”的操作步骤,关于“平面裁图”的操作说明详见本手册第三章“3.14平面自动分图”中的相关介绍。1)首先在AutoCAD的模型空间绘制出路线平面图,如果用户有本项目的电子地形图(可以通过矢量化扫描得到,也可以由测绘部门测量后提供),可以先打开此地形图(此地形图必须和路线为同一坐标系),然后再进行路线平面图的计算绘图,如图1-14所示。图1-14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1)点击“绘图”菜单下的“平面自动分图”命令,系统弹出“平面自动分图”对话框,如图1-15所示。图1-15平面分图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分图比例一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不同的分图比例,系统默认为1:2000的比例,对应比例系统会自动提示每页分图的路线长度如700米,当然用户也可以手工输入任意的出图比例和每页分图的路线长度。②在“起始桩号”和“终止桩号”栏输入需要进行分图的路线的起始桩号和终止桩号,系统默认为本项目的路线起、终点桩号。③如果用户勾选“精确剪裁地形图”,则激活右侧的“剪裁宽度”编辑栏,可在此输入路线左右侧地形图的保留宽度。这样设置后,分幅得到的每一张平面图将以多边形视口显示平面图形。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视口框进行平移或改变其形状等操作。④在“页码设置”栏选择是否在图中输出页码和桩号范围,系统会根据设定的分图比例和桩号范围自动提示起始页码和总页码。⑤在“曲线元素表设置”栏选择是否在平面图中插入曲线要素表,如果选择插入元素表,在元素表的下拉菜单则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元素表,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输出的要素表中的交点是否带坐标、要素表中是否带要素桩号等不同的形式。⑥在插入指北针栏用户可选择是否在平面图中自动绘出指北针。⑦设置完成后,点击“开始出图”按钮,系统根据设定的比例和起始桩号,在Autocad的图纸空间自动分出每张平面图。如图1-16所示即为纬地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系统在本示例项目中自动按照A3图纸、1:2000的比例分出的路线平面图的第一张图。图1-16①曲线表消隐:在生成的平面图中,曲线要素表可能会和地形图局部重叠在一起,选择“扩展工具”菜单下的“曲线表消隐”命令,按照CAD命令行的提示,先用鼠标点击图框内灰色的视口线框,接着点击曲线要素表的表格线,则曲线要素表下面的地形图自动消隐。其效果如图1-16中所示。1.8图纸的打印输出以下这些内容属于AutoCAD的基本应用知识,针对一些刚接触CAD的用户,可能对CAD的打印和设置还不是太熟悉,笔者觉得还是有必要对CAD的打印和设置进行一下说明。对于已能熟练运用CAD进行操作的用户可略过此节内容。下面专门就CAD2000以上版本的打印设置进行操作说明:1)选择打印机:鼠标点击CAD工具条下的打印图标,系统弹出如图1-16A所示的打印对话框,在打印机配置一栏的名称设置栏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打印机(与本机连接的打印机或是网络打印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16A2)设置打印样式表:一般设计图纸均需要以黑色线条打印输出,而系统生成的图形多是以各个图层用不同颜色绘制以方便用户查看,如果打印时不进行打印样式表的设置,则打印出来的线条颜色会深浅不一。用户在设置打印样式表时,可以点击新建(E)…按钮新建一个打印样式表,也可以选择一个已有的打印样式表进行编辑,我们这里选择一个已有的打印样式表“acad.ctb”进行编辑。①在打印样式表的名称一栏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打印样式表,如“acad.ctb”;②点击编辑(D)…按钮,系统弹出如图1-16B所示的打印样式表编辑器,在编辑器右侧是打印样式列表框,框中每一种颜色为一个打印样式,共255种颜色即255种样式。使用鼠标拖动选中所有的样式,选中的样式名显示蓝色,如果不想选择某几种样式,也可按住Ctrl键单击该样式去掉选择。③在编辑器的右侧特性栏中,对选中的样式进行特性设置。大部分设置在生成的图形中已设定好了,在这里根据需要一般只需对颜色和填充进行设置为黑色即可。④特性设置完成后,点击样式表编辑器下方的保存并关闭按钮,退出样式表编辑器对话框。在以后进行黑白图纸打印输出的时候,随时可以选择此样式表(acad.ctb)进行打印即可,不需要再重新进行设置。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16B3)进行打印设置:点击打印对话框中的“打印设置”选项卡,对话框的内容切换到“打印设置”栏,如图1-16C所示。在“图纸尺寸”设置栏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图纸为A3图纸。根据需打印的图形方向在“图形方向”一栏中选择图纸的放置方向。一般图纸均为横向放置,只有横断面图有的用户采用竖向放置,在这里我们选择“横向”,其它设置均采用系统的默认设置。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16C4)打印预览:点击打印对话框中的完全预览(W)…按钮,打印对话框消失,系统根据用户的打印设置在当前屏幕显示出将打印输出的图纸效果,用户可据此检查所做的打印设置是否正确。5)打印:如果检查打印设置正确无误,可点击鼠标右键,在右键菜单中执行“打印”命令,也可选择“退出”命令,退出预览窗口,返回打印对话框点击“确定”按钮进行打印。提示:以上这些设置,用户可在打开纬地安装目录下的“平面图框.dwg”模板后,在AutoCAD系统的“文件”菜单下的“页面设置”命令中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页面设置,再使用AutoCAD的“保存”命令保存对平面图框模板所做的设置并关闭该文件。然后执行纬地系统的平面自动分图命令,这样分出的每一张平面图在打印时均不用再进行打印设置了,可直接进行打印。1.9输出直线、曲线转角表执行纬地系统的“表格”菜单下的“输出直曲转角表”命令,系统弹出输出直线、曲线转角表的对话框,如图1-17所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17用户可以选择输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直线、曲线转角表,也可以选择输出Word形式或者Excel形式的直线、曲线转角表。本示例中选择输出“低等级公路”及“Excel格式”的表格,即交点和主点要素桩号均不带坐标的Excel表格形式,点击“计算输出”按钮,系统启动Excel输出直线、曲线转角表。输出的直曲表如图1-18所示。图1-181.10关于图表模板的修改纬地系统的安装目录(如C:Hint40)中保存了所有输出图表的各种格式的模板,系统在输出图表时均会自动调用此目录下的各种标准模板。在新版Hint5.6中,可以由用户指定存放于其它位置的图框表格模板。1.10.1图表模板的修改对于不同的设计项目,用户可以打开这些模板进行各种修改和编辑,以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需要。1)修改表格模板:例如在Excel中打开C:Hint40下的“低等级直曲表.xls”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模板,用户可修改表头位置本项目的项目名称,可添加表下端编制、复核的人员名称,可以重新设定表中数据的小数位数、位置以及字体大小等等,然后存盘退出。纬地系统在输出Excel格式的低等级直曲表时,会自动调用修改后的表格模板进行低等级直曲表的输出。其它Excel格式和Word格式的表格模板的修改方法与此相同。注意:编辑修改表格模板时不能增减表格的行和列。2)修改图框模板:例如在Acad中打开C:Hint40下的“平面图框.dwg”模板,用户可以按照各自不同的要求,修改或者重新绘制符合自己要求的标题栏,添加项目名称、图名、设计和复核人员名称、比例、日期以及调整字体大小等等,修改完成后保存退出。同表格模板一样,系统会自动调用修改后的图框模板进行平面图的分图及输出。其它CAD图形格式的图表模板的修改方法与此相同。注意:修改图框模板和图形格式的表格模板(即Acad下的dwg格式的图形模板),不能对图形的位置进行移动(即move命令),不能对图形的大小进行比例缩放(即scale命令)。1.10.2图框表格模板的设置在新版Hint5.6中,在纬地系统的“系统”菜单下增加了“图框表格模板设置”功能。如果用户对图框表格模板进行了修改并存放在其它位置,当用户需要在纬地系统中使用存放在其它位置的图框表格模板来进行出图出表,可以通过“图框表格模板设置”重新指定新的图框和表格模板。如图1-19即为“图框表格模板设置”的对话框,此对话框的风格和项目管理器中的文件管理窗口很相似,其操作方法也基本相似。图1-191.11平面移线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对于外业一次定测的低等级公路项目,在外业测设完成后进行内业设计时,通过纵断面拉坡或者进行横断面戴帽时发现设计不合理,需要对局部平面线形进行调整时,一般采用纸上移线的做法。纬地系统针对此问题,专门开发了“平面移线计算”程序,通过平面移线计算,系统可自动搜索得到移线后旧桩号对应的新的中桩桩号、旧桩号的左右移距、新的中桩地面高程和新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省去了手工进行纸上移线的许多繁琐的步骤,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平面移线计算的精度。1.11.1平面移线的操作过程下面将以test3项目为例,介绍平面移线计算的详细操作步骤:1)先根据纵、横断面的调整,记录好准备进行移线的路线段落中每一个桩号的最佳移距。2)打开移线前的test3.prj项目,使用“主线平面设计”绘出原路线平面图,并将其设置为另外一种颜色(如红色)。见图1-20中红颜色路线部分。图1-203)利用“工具”菜单下的“桩号法线”命令,准确绘出准备移线的每一个桩号的法线,并根据最佳移距标绘出每一个移距点。如在图1-20中,用蓝色的十字标记表明最佳的移距位置。4)打开“项目管理器”,鼠标双击“平面交点文件”使其在纬地数据编辑器中打开,点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将test3.jd文件另存为一个新的平面交点文件(例如另存为test3a.jd文件)。5)新建一个项目。点击纬地“项目”菜单下的“新建项目”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新项目的名称(如test3a)并指定保存路径,可保存在原项目同一路径下,点击“确定”完成新建项目的设置。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6)打开新项目test3a的项目管理器,在文件管理控件中添加刚才另存的平面交点文件test3a.jd,然后保存退出。7)打开“主线平面设计”对话框,点击“计算绘图”按钮,绘出路线平面图,此时绘出的路线平面图和原项目的路线平面图是一样的,因为平面交点文件的数据是一样的。8)利用“主线平面设计”对话框中的“实时修改”命令、“拖动R”命令、或选择不同的计算模式以及做辅助线等各种方法灵活运用,对平面线形进行调整,使之调整后的路线尽量吻合最佳移距点,如图1-20中黑色路线部分基本和蓝色十字控制点吻合。9)点击“主线平面设计”对话框中的“存盘”按钮,保存调整后的平面交点数据文件(test3a.jd),当系统提示是否将平面交点数据自动转换为平面曲线数据时,点击“是”按钮,得到调线后新的平面线形文件(test3a.pm)。10)打开移线前项目test3.prj,运行纬地“设计”菜单下的“平面移线计算”命令,弹出如图1-21所示对话框,根据对话框中的提示:图1-21①在“移线后平面线文件”一栏中输入移线后的平面线形文件的名称及路径,可点击右侧的浏览按钮指定test3a.pm文件;②在其下的两行分别显示通过移线计算得到的新的纵断面地面线文件和横断面地面线文件的保存路径,此路径为系统默认,不可更改。③在“起点桩号”栏和“终点桩号”栏分别填上移线起点的桩号和移线终点的桩号,注意:此处的桩号是指当前项目的桩号,也就是移线以前的旧桩号。④点击“开始移线”按钮,此对话框消失,系统开始移线计算。11)系统在CAD命令行提示用户输入“横向搜索宽度〈50m〉”,系统默认为50米,用户可键入一个最大移距的搜索宽度或直接回车取系统默认的50米搜索宽度,系统自动读取移线前、后的平面线形文件进行平面移线计算,并在CAD命令行显示每一个桩号的左右移距和对应的新桩号,如图1-22所示。在计算完成的同时将移线生成的新的纵断面地面线文件(Temp.dmx)和横断面地面线文件(Temp.hdm)自动保存到C:Hint40Lst目录下。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2212)打开原项目(test3),在项目管理器中添加移线后的相关数据。①选中平面线形文件test3.pm,重新指定test3a.pm为新的平面线形文件;选中平面交点文件test3.jd,重新指定test3a.jd为新的平面交点文件。②根据平面移线的终点桩号和其对应的老桩号确定断链桩号,然后在项目管理器中添加此断链桩号。③打开项目管理器中的纵断面地面线文件和横断面地面线文件,将其中进行了移线的段落的原数据删除(按照图1-22中的移线情况,即将K0+420~K0+600段的数据删除),然后打开C:Hint40Lst目录下的Temp.dmx文件和Temp.hdm文件,将此段的新数据分别复制粘贴到纵断面地面线文件和横断面地面线文件中的对应位置并保存文件。④由于项目中添加了断链,所有数据文件中的桩号均需要添加桩号标识,对于需要系统重新计算的文件,系统可根据断链设置自动添加桩号标识,如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等。对于原始数据文件,如纵断面地面线文件和横断面地面线文件,可在断链位置附近添加几个桩号标识,保存退出,然后利用纬地系统的“纵断数据输入”和“横断数据输入”工具读入纵断面地面线文件和横断面地面线文件来自动添加桩号前缀,重新保存文件即可。通过第12)的操作,此时的test3项目就是移线以后的新的平、纵、横数据了,接着就可以进行其他内容的设计了。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习惯,以移线以后的test3a项目为基础,添加断链和添加、修改其它的数据文件来继续进行平面移线以后的设计。1.11.2平面移线需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平面移线时,主要需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在进行移线的段落,移线之前的平面路线上的每一个桩号,其法线方向延长后必须可以和移线后的平面线形相交。2)平面移线的左右移距不能大于其对应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的左右有效宽度。3)系统在进行平面移线计算时,首先根据指定的移线桩号区间,对纵断面地面线文件中的每一个桩号进行移距的搜索计算,然后根据每一个桩号的移距在原来的纵横断面数据文件中搜索对应的桩号进行计算,生成新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和纵断面地面线数据。所以在纵、横断面数据的桩号对应关系上需注意:在纵断面地面线文件中有的桩号,横断面地面线文件中必须有,否则系统不对此桩号进行计算。1.12卵形曲线的设计计算在低等级公路的测设中,有时会因为地形的限制而需要设置卵形曲线,以往传统的测设方法均是采用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来设计卵形曲线,基本上能够满足设计施工的需要,但是此方法对于敷设半径比较小而缓和曲线又很长的卵形曲线则显得精度不够。纬地系统基于三线元捆绑式结构的任意组合模式可处理任何复杂的交点曲线,如卵形曲线、复曲线、凸曲线、双卵形曲线等,并进行精确的计算。下面分别就纬地系统中进行卵形曲线设计的方法以及传统方法设计的卵形曲线如何转换到纬地系统进行介绍。1.12.1在纬地系统中设计卵形曲线在纬地系统中,可以很方便地设置卵形曲线。如图1-23就是一个典型的卵形曲线,中间的缓和曲线是不同于两端的缓和曲线,其曲率半径由JD1大半径圆曲线终点处的R-130逐渐变化到JD2的小半径圆曲线起点处的R-83.089。下面就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图1-231)打开“主线平面设计”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对话框,移动滑动块到准备设置大圆曲线的JD1位置(一般为转角稍小的交点),输入前缓和曲线长度55(如果此交点位于卵形曲线的后交点位置,则输入后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半径130,后缓和曲线长度输入0,前后缓和曲线的起点曲率半径均取常规的系统默认值“9999”,即无穷大,然后进行试算。如图1-24所示。2)移动滑动块到JD2的位置(设置小圆曲线),输入前缓和曲线长度55,设置前缓和曲线的起点曲率半径为130(和JD1的圆曲线半径相同),输入后缓和曲线的长度55,后缓和曲线的起点曲率半径为常规的默认值“9999”,在平曲线计算模式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与前交点相接”的计算模式,其设置如图1-25所示。点击“试算”按钮,系统则根据设置的缓和曲线参数及对应的计算模式,自动计算出JD2的园曲线半径,并且与JD1的平曲线径向相接,中间直线长度为0(也可以点击“拖动R”按钮,运用纬地系统的实时拖动技术,拖动JD2的曲线,使之和JD1的曲线相接)。3)通过JD1和JD2这样一个设置组合,就完成了一个卵形曲线的设计计算,点击主对话框中的“计算绘图”命令,系统则在CAD屏幕中绘出卵形曲线的平面图,如图1-23所示。注意:对于大圆曲线的缓和曲线,只设置位于卵形曲线外侧的缓和曲线长度,另一端为0;小圆曲线两端均设置缓和曲线,其中位于卵形曲线中间的缓和曲线起点(接大圆的位置)曲率半径为大圆曲线的半径。图1-24图1-251.12.2传统方法测设的卵形曲线的转换1)传统方法计算的卵形曲线如图1-26所示为路线中出现的典型的卵型曲线,其中JD1和JD2为纬地系统中采用的新方法所对应的曲线交点(导线和路线相切),而JD-1和JD-2为与之对应的传统的定线方法所使用的交点(存在内移值)。传统的计算方法是一种近似的方法,其原理假设是将中间的缓和曲线一分为二,前后交点各含一半长度。这种方法仅能适用于低等级公路且缓和曲线长度较小时的情况,根本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缓和曲线数百米长时的高精度要求。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262)转换方法如果用户在外业测量中采用的是传统的计算方法进行卵形曲线的敷设,在内业设计中如何将此平面数据转换到纬地道路CAD中呢?下面结束其转换方法。①新建项目后,点击纬地系统菜单的“立交平面设计”命令,参考外业采用传统方法测设卵形曲线计算的直曲表,在确定起点位置和方向后,在“立交平面设计”主对话框中逐段输入卵型曲线范围的每一个曲线单元,请注意输入时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长度应输为负值(代表弧长),注意曲线单元的转向和曲率半径;输入中可随时点击“计算显示”按钮,绘出路线图形,以直观判断输入是否正确,桩号是否吻合。②在输入完成后,单击“存盘”按钮将数据存盘为*.pm文件;然后点击纬地“数据”菜单下“平面数据转换”菜单之“曲线→交点〈pm→jd〉”命令,根据提示将*.pm文件转换为*.jd文件,在此转换过程中系统已经自动反推得到新的交点坐标及曲线设置,保存在*.jd文件中。③打开“项目管理器”,执行“编辑”菜单中的“添加文件”命令,选择将刚刚转换得到的*.jd文件添加到项目中,保存项目后,点击纬地系统菜单的“主线平面设计”命令启动路线设计对话框,即可看到新的交点和曲线设置情况。1.13大头曲线的设计计算在山区的低等级公路测设中,由于复杂的地形限制,在平面设计时往往会遇到交点转角大于180°的情况,即设置大头曲线的问题。可利用纬地系统的虚交设置功能和回头曲线的计算模式两种方法来进行此类线形的设计。1)按照虚交点进行设计,如图1-27所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1-27在测设中,在该交点曲线的两条导线边上确定两个虚交点(如JD16-A和JD16-B),按照前面介绍的虚交设置方法进行计算。在内业设计时,将包含该虚交点的交点间距格式的平面数据文件(*.jdx)或平面交点坐标文件(*.jdw)通过导入为平面交点文件(*.jd),即可进行平面的设计计算绘图等操作了。2)按照回头曲线的计算模式进行设计,如图1-28所示。图1-28在测设中,根据地形和曲线的大致走向,确定JD16A和JD16B两个交点,然后按照回头曲线进行设计。在纬地系统中可通过输入JD16A的前缓和曲线长度和JD16B的后缓和曲线长度,然后选择“与前交点成回头曲线”的计算模式快速反算出园曲线半径,该回头曲线实际上就是一个同半径的复曲线。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2设计向导2.1设计向导的作用“设计向导”命令位于“项目”菜单下,该功能引导用户快捷、方便地设置项目类型、公路等级、标准路基宽度、计算不同形式的超高与加宽过渡,以及快速设置填挖方边坡、边沟排水沟等等设计控制参数。用户在按照设计向导的提示一步一步完成设置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四个文件:超高设置文件(*.sup)、路幅宽度文件(*.wid)、设计参数控制文件(*.ctr)、桩号序列文件(*.sta),并自动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在新版Hint5.6中,用户可以根据项目需要,通过在“设计向导”中输入分段桩号,将一个项目划分为若干段不同公路等级、不同标准路基宽度、或不同的超高加宽过渡方式的项目分段进行设计,而不象以前需要将一个项目分为几个项目来分别设计,大大简化了有此需求的用户的操作使用。注意:设计向导只是一个帮助用户快速建立本项目各种控制参数的一个工具,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中“设计向导”只需运行一次。对生成的超高加宽等四个文件,用户均可利用纬地数据编辑器打开文件按照其格式进行修改设置,或者利用“数据”菜单下的“控制参数输入”命令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根据需要随时对其进行修改变化。用户如再次运行设计向导,系统会提示本项目的超高设置等四个文件已存在,继续运行可能会覆盖用户已经编辑修改好的文件。当然如果用户确实需要通过重新运行“设计向导”由系统自动生成某几个文件,而不希望覆盖原来已编辑设置好的文件,也可以继续运行设计向导,只是注意在运行到最后一步时,对生成的四个文件的名称进行修改,这样就不会覆盖原来的文件了。新生成的这四个文件会自动加到项目管理器中,替换掉原来的四个文件,用户可以在“项目管理器”的文件管理中选中某个不需要替换的文件,重新指定原来的那个文件即可。2.2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应用纬地道路系统在国内首先建立起基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纬地路线与立交设计专用标准数据库(即公路技术指数表.mdb),此文件位于C:Hint40目录下。在新版Hint5.6中,此文件升级为技术指标2004.mdb,支持目前最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向导在计算生成项目的超高和加宽过渡等文件时,即自动调用此标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对于一些特殊的工程项目,如项目的超高或者加宽取值不是按照规范规定的标准设置超高或加宽,纬地系统允许用户对技术指标2004.mdb中的相关指标进行修改,或者扩充增加一些非标准的公路等级指标(如有些地方使用的准四级公路标准等)。此技术指数表为Access文件格式,如图2-1所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2-12.3设计向导的操作步骤1)纬地设计向导启动后,第一步对话框如图2-2所示,程序自动从项目中提取“项目名称”、“平面线形文件”以及“项目路径”等数据,并显示在对话框中。按照对话框中的提示,首先在项目类型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本项目的类型(本示例中为“公路主线”);在桩号设置一栏,系统默认“设计起点”和“设计终点”桩号为平面路线的起终点桩号,用户根据项目需要可以修改本项目设计的起终点桩号,但一般情况下不要进行修改。在其它设置栏,用户可以输入本项目的项目标识,例如输入“A”,则所有图表文件中的桩号前均冠以“A”标识,如桩号“K0+000”则改变为“AK0+000”;桩号精度的设置,系统默认为三位小数,用户可以根据项目要求来设定输出桩号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单击“下一步”进入设计向导第二步,开始第一个项目分段的设置。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2-22)项目分段1第一步:其对话框如图2-3所示,设置本项目第一个分段的桩号范围和公路等级。首先在分段终点桩号一栏中输入第一个项目分段(分段1)的终点桩号,系统默认的分段终点桩号是平面路线的终点桩号,如果本项目总的只有一个分段,则保持系统默认的平面终点桩号不变。其次在“分段公路等级”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分段1的公路等级,根据用户选定的公路等级,程序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出其对应的计算车速。设置完毕然后点击“下一步”按钮进行路基横断面的设置。图2-32)项目分段1第二步:设计向导提示出对应的典型路基横断面型式和具体尺寸组成,对话框如图2-4所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示。在此对话框中,用户可以看到本项目分段的标准路幅宽度,并可在详细数据一栏的“单元名称”下拉列表中选择查看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坡度和宽度(用鼠标点击栏目下方横断面简图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可看到对应部分的断面尺寸)。如果本项目分段的路基横断面尺寸与此尺寸不符,用户可直接修改“路幅宽度”及断面各组成单元的尺寸和坡度,并可在“路槽深度”一栏输入断面各组成单元的路槽深度,修改完毕注意点击“检查”按钮,以检查断面各组成部分宽度总和是否和路幅宽度尺寸相符,如果设置正确,系统会提示“检查路幅宽度正确”。单击“下一步”进行路基左右侧填方边坡的设置。图2-43)项目分段1第三步:引导用户完成项目分段1典型填方边坡的控制参数设置。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处理高填断面的任意多级边坡台阶。鼠标单击左侧或右侧边坡形式的选择框,选择框中出现一个下拉列表的选项按钮,点击该按钮,可选择多级台阶的边坡形式。这里列举了最多五级台阶的边坡形式供用户选择,如果还需设置更多台阶的边坡,可在控制参数输入程序或控制参数文件(*.ctr)中进行编辑修改。用户可参照对话框中右侧的示意简图,在边坡设置中查看每一级边坡的具体尺寸和坡度或对其进行修改。填方边坡设置对话框如图2-5所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2-54)项目分段1第四步:引导用户完成项目分段1典型挖方边坡的控制参数设置。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处理深挖断面的任意多级边坡台阶,其设置和修改方法同填方边坡的形式基本相同。对话框如图2-6所示。图2-65)项目分段1第五步:引导用户进行路基两侧边沟型式及典型尺寸设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边沟形式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矩形边沟”、“梯形边沟”或“不设置边沟”,在边沟形式选择确定后,可参照右侧的示意简图对边沟的具体尺寸数据进行修改。对话框如图2-7所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2-76)项目分段1第六步:引导用户进行路基两侧排水沟型式及典型尺寸设置,对话框如图2-8所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矩形或梯形排水沟,还可选择设置带挡水堰的排水沟形式或不设置排水沟。其形式的选择和尺寸的修改基本和边沟设置相同。由于有的地方对排水沟的叫法可能不尽相同,这里专门说明一下:排水沟是设置于填方坡脚外,用于排除地表水流和边坡流水的一种水沟,一般情况下,填方段落是不设置边沟的,排水沟即相当于将边沟从路基边缘移到了路基填方坡脚处的一种水沟。图2-8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7)项目分段1第七步:提示用户选择确定项目分段1的路基设计所采用的超高类型、超高旋转方式及渐变方式、曲线加宽的类别、位置以及加宽渐变方式等,其对话框如图2-9所示。程序会自动根据项目分段1第一步设置的项目类型及公路等级,在“超高旋转方式”一栏中列出不同的可用的超高旋转方式。图2-98)当项目分段1的第七步设置完成后,如果整个设计项目只设置了一个项目分段,则点击“下一步”按钮时,系统转到设计向导的最后一步,开始进行超高、加宽过渡段的计算和设置。如果本项目设置了两个以上的项目分段,则设计向导转到项目分段2第一步至第七步的设置过程,如此循环只到设置完最后一个项目分段,然后点击“下一步”到设计向导最后一步开始计算本项目的超高和加宽。9)设计向导最后一步:这一步中系统将根据前面每一个项目分段的公路等级、计算车速、超高加宽的类型及旋转方式等相关设置以及平面曲线文件,提取路线规范中的技术指标来计算每一个平面交点曲线的超高和加宽过渡段,其对话框如图2-10所示。点击对话框中的“自动计算超高加宽”按钮,系统即开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的每一个平面曲线的超高加宽设置列于表中,供用户查看或修改。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2-10如图2-11所示计算结果中,每一行列出一个曲线(包括直线)单元的名称及起止桩号,点击每行过渡段右侧的展开按钮,可看到该过渡段的超高加宽设置情况,并可以选择修改超高加宽过渡段的位置及长度。当某个曲线单元的半径过小(小于设置最大超高值的最小半径)或超高加宽的过渡段长度不够时,系统将以红色显示该行,移动鼠标到该行的单元名称处,可看到其提示错误的原因,用户可根据此提示进行修改。用户还可以利用鼠标右键菜单中的复制功能将系统自动计算设置的超高加宽过渡段设置列表复制到文本编辑器中,作为检查超高加宽设置与修改的依据。图2-119)超高加宽计算设置完成后,点击“下一步”,程序把将要自动生成的四个数据文件列于对话框中,对话框如图2-12所示。在这里用户可以修改文件的名称,其作用是:如用户原来已运行了设计向导生成了这四个文件并做了一些修改设置,对文件重新命名可避免覆盖原来的文件。在此对话框中,用户还可设定所输出桩号文件的桩号间距(如20m),程序将以此桩号间距自动生成桩号序列文件,并包括所有曲线要素桩号。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点击“完成”按钮,系统即开始计算生成路幅宽度文件(*.wid)、桩号序列文件(*.sta)、设计参数控制文件(*.ctr)和超高设置文件(*.sup),并将这四个数据文件自动添加到纬地“项目管理器”中,如图2-13所示。如果项目管理器中原来已有这四个文件,系统会自动将新的文件替换掉原来的文件。图2-12图2-13特别说明:在纬地CAD系统中,超高、加宽等过渡变化以及横断面的边坡、边沟型式虽然可由“设计向导”自动结合规范、标准取用,但所有变化均不是程序内定不可改变的,用户可随时通过直接修改*.sup、*.wid以及*.ctr文件来改变控制,以适合不同项目的要求。2.4控制参数文件的编辑和修改控制参数文件(*.ctr)中的数据是横断面设计、纵断面绘图标注等系统重要功能的参数控制文件。系统是通过关键字来读取此文件中数据的。此文件由“纬地设计向导”自动生成,用户可通过“控制参数输入”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工具方便地对各项控制数据进行添加和修改。此外,用户还可以使用纬地数据编辑器或其它文本编辑工具直接打开控制参数文件(例如本例中的test3.ctr)按照其数据格式进行编辑修改。2.4.1控制参数输入纬地道路CAD4.6版以后,系统开发了专用的控制参数输入工具——“CTREDIT”,打开“数据”菜单下的“控制参数输入”命令,系统弹出如图2-12所示的“控制参数输入”的程序界面。图2-12从图2-12的程序界面可看到,控制参数文件中的所有参数均可在此输入和修改。具体使用介绍如下:1)点击需要修改或添加参数的选项卡,例如“左填方边坡”,关键字栏显示“左填方边坡”的关键字“ztfbp.dat”。2)点击“插入行”按钮,在分段桩号一列增加一个空白行,在空白行中输入分段桩号,此分段桩号为此分段的终止桩号,其它选项的分段桩号和此桩号的定义相同。3)点击“插入组”按钮,在分段桩号后增加一组数据的空白行,在此空白行中输入“坡度”、“控制坡高”、“最大坡高”,如果需要在绘出砌护的示意图,则在砌护一列的小方框中打勾。如需继续增加第二组数据,则再次点击“插入组”按钮再继续输入第二组数据。4)如需删除某组数据,只要将光标移动到该组数据栏中,点击“删除组”按钮即可。5)其它控制参数的添加方法与此大同小异,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打开此程序进行修改和输入,输入完毕后点击“存盘”按钮退出,系统将所做的修改保存到控制参数文件(*.ctr)中。如不想保存对数据文件所做的修改,则点击“关闭”按钮退出。2.4.2控制参数文件的编辑和修改使用“控制参数输入”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工具来输入各种参数,优点是方便直观,格式清楚明了,不易出错,对控制参数文件的格式不太清楚的用户使用此工具编辑修改控制参数显得很方便,但是操作步骤略显繁琐。如果用户对控制参数文件的数据格式很清楚,也可以使用纬地数据编辑器等文本编辑工具直接打开控制参数数据文件进行编辑修改。两种方法的作用是一样的,用户也可以交互使用这两种方法来编辑修改控制参数文件。使用纬地数据编辑器打开的控制参数文件如图2-13所示。关于控制参数文件的数据格式,在纬地道路教程的第十三章“数据文件介绍”中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重复。用户在这里编辑控制参数文件时,只需要找到控制参数的关键字所在位置,按照系统规定的数据格式对控制参数进行修改和添加数据等操作,然后存盘退出即可。图2-133纵断面设计及绘图3.1纵断地面线数据输入纬地系统开发了专门的纵断面地面线数据输入程序(简称“纵断数据输入”),其对话框如图3-1所示,推荐用户使用此工具进行中桩地面高程数据的输入。“纵断数据输入”是纬地专门为用户量身定做的数据输入工具,可以大大提高用户输入大量外业测量数据的速度,并设置有自动提示桩号的功能,使用户尽可能少的输入数据,还可以将许多类似键入手误、桩号顺序颠倒、格式不符等错误排除在数据录入阶段。当然,用户也可以使用纬地数据编辑器、写字板、edit、Word及Excel等文本编辑器按照其数据格式建立纵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还可以将纬地外业手簿记录的中桩地面高程文件通过和计算机连接后,直接拖曳到计算机中生成纵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3-13.1.1使用纵断数据输入工具进行输入下面就使用纵断数据输入工具进行纵断地面线数据输入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1)选择“数据”菜单下的“纵断数据输入”命令,系统弹出如图3-1所示的对话框,并在对话框中的桩号列的第一行提示出当前项目的路线起点桩号。本示例中由于有断链,所以系统自动在桩号前加上了“A”前缀;2)直接按回车键,光标移到高程列的第一行,输入此桩号的地面高程后接着键入回车;3)光标跳到桩号列的第二行,并按系统默认的桩号间距提示出桩号。此桩号如果与要输入的桩号相同,用户可直接按回车键接着输入该桩号的地面高程;如果系统提示的桩号不是需要输入的桩号,用户可直接改写提示桩号中的蓝色显示部分,不用操作删除命令,输入桩号后回车,接着输入该桩号的地面高程;4)用户可以按照外业测设时一般情况下常规的加桩规律设置自动提示桩号的桩号间距,执行对话框中的“文件”菜单下的“设置桩号间距”命令,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系统自动提示桩号的桩号间距,点击确定按钮即完成设置。系统默认的桩号间距为20米;5)按照上述2)、3)步的操作,一路回车依次输入每个桩号和地面高程,只到输入到最后一个桩号的地面高程后键入回车;6)紧随第5)步最后的回车命令,系统仍会按照设置的桩号间距提示桩号,用户不用删除此桩号,点击“存盘”按钮,系统自动提示文件的保存路径和文件名,点击“保存”按钮即可,系统将不会保存最后多出的一个桩号,并自动将保存后的文件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注意:由于一般路线项目都比较长,所以纵断面地面线文件也很长,用户在输入此文件的过程中可随机进行存盘的操作,以免操作系统的意外中断造成输入数据的丢失。在输入过程中如果出现输入错误,可使用工具条中的“删除”命令(剪刀图标)删除该行数据重新输入;也可在存盘以后,在“项目管理器”中打开该文件(为纯文本的数据文件),直接修改出错的数据,然后保存文件退出编辑器,重新打开“纵断数据输入”程序接着进行纵断数据输入。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3.1.2使用其它工具进行输入1)使用文本编辑器进行输入:纵断面地面线数据为纯文本文件格式,用户也可以使用纬地数据编辑器、写字板、edit、Word及Excel等文本编辑器按照其数据格式进行输入和修改,但请注意保存为纯文本格式,文件扩展名为*.dmx(本示例中的纵断地面线的文件名为test3.dmx)。用户在数据输入完成后保存时,在保存对话框中选择保存类型为纯文本格式,输入文件名保存,并将该文件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即可。纬地编辑器中的纵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的格式如图3-2所示。虽然纬地系统也支持没有扩展名的文件名,但为了用户便于查找和识别文件,还是推荐用户注意添加文件的扩展名。使用纬地系统的“纵断数据输入”工具输入数据后保存时,系统会自动添加文件的扩展名。图3-22)使用纬地外业手簿进行输入:纬地系统研制开发的纬地外业手簿软件是运行于掌上电脑的纬地系列软件,使用该手簿不仅可以方便的进行外业平面设计、外业放线计算,还可以在外业测量时记录中桩地面高程和横断面地面线数据。将掌上电脑和计算机连接后,可以把掌上电脑记录的纵断地面线文件直接拖动到计算机中,系统会自动将该文件转换为纬地道路CAD可以直接使用的纵断地面线数据文件(*.dmx)。3.1.3自动添加桩号前缀“纵断数据输入”程序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根据断链设置,在读入纵断面地面线文件时,自动在该文件的每一个桩号前加上相对应的桩号前缀。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有些用户在完成了纵断面地面线数据输入后,可能因为平面移线等原因,在项目中新添加了断链,这时就需要在数据编辑器中修改相关数据文件的桩号,添加桩号前缀。对于纵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不需要用户逐一添加该文件中每个桩号的前缀,只需要将断链附近的几个桩号加上前缀(对于长链,需要将发生交叉的桩号都加上前缀),保存退出后,打开“纵断数据输入”程序,选择打开该文件,系统就可以根据断链设置,自动将所有桩号的前缀加上,点击保存按钮即可完成纵断面地面线文件的修改。3.2纵断面拉坡设计系统在自动绘制拉坡图的基础上,支持动态交互式拉坡与竖曲线设计。用户可实时修改变坡点的位置、高程、竖曲线半径、切线长、外距等参数;在拉坡过程中可对逐桩填挖情况进行动态的显示;对桥梁、涵洞等主要构造物,可在拉坡图上绘制出控制标高和相关信息,便于拉坡时对其进行控制。3.2.1纵断面设计主对话框的功能介绍启动“设计”菜单下的“纵断面设计”命令,系统弹出纵断面设计主对话框,如图3-3所示。图3-3下面对纵断面设计主对话框中的内容说明如下:1)纵断数据文件:如果项目管理器中已存在纵断面设计数据文件(如test3.zdm),系统会自动读入此设计文件,并在该栏中显示出纵断面设计文件的名称及路径,如果此文件不存在,此栏目中显示空白。2)存盘:将当前拉坡确定的变坡点及竖曲线等设计数据保存为一个纵断面设计数据文件(*.zdm)。如果是初次建立此文件,系统会弹出一个保存文件的对话框,并自动提示文件名,点击保存按钮即可,系统会将此纵断面设计文件自动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如果此设计文件已存在或者已经存过盘,点击“存盘”按钮,可将修改后的变坡点及竖曲线等数据保存到已存在的纵断面设计文件中。3)另存:即换名保存,是将当前项目中存在的纵断面设计文件(当前对话框中显示的*.zdm文件)重新指定路径和文件名进行保存。一般是因为对当前的纵断面设计文件做了修改和调整后,保存时又不希望覆盖原来的设计文件,则使用此命令。其操作和2)中初次存盘的过程是一样的,系统也会将另存的纵断面设计文件自动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并替换掉原有的纵断面设计文件。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4)存沟底标高:此功能用于对路基左右侧边沟、排水沟的沟底进行拉坡设计以后,保存左右侧沟底标高文件。5)选点:用于在AutoCAD图形屏幕的拉坡图上拾取当前序号变坡点的桩号及高程。6)插入:用于插入(及增加)一个变坡点。点击“插入”按钮,使用鼠标在拉坡图上合适的位置单击,则增加一个变坡点,并在纵断面设计主对话框中的桩号及高程栏中显示插入的变坡点的桩号和高程。7)删除:和插入的作用相反,用于删除一个变坡点。点击“删除”按钮,使用鼠标在拉坡图的欲删除的变坡点上单击,则该变坡点被删除。8)计算:当用户在变坡点的桩号和高程栏手工输入或修改了桩号和高程,或在竖曲线一栏中选择了一种计算模式并输入了一个要素值,点击“计算”按钮,系统会自动完成计算,并将计算的结果显示在对话框的右侧“数据显示”框中,拖动滑动块可查看各个变坡点的相关信息。9)控制…:单击对话框左下角的“控制…”按钮,系统弹出纵断面设计的控制选项对话框,如图3-4所示。图3-4各控制选项的功能及设置方法说明如下:①重绘拉坡图:用户如果修改了纵断地面线文件需要重新绘制拉坡图,则在此选项前面的小方框中打上小勾。②纵向放大系数:此选项适用于路面比较平缓的旧路改造的拉坡,需和重绘拉坡图配合使用。一般情况下,系统默认纵向高程的放大系数为10倍,勾选“重绘拉坡图”后,此选项才会亮显,输入新的纵向放大系数,例如输入20,点击“确定”按钮退出此选项对话框,然后点击主对话框中的“计算显示”按钮,系统则绘出新的拉坡图。注意:如果用户在重绘拉坡图以前,已经“计算显示”绘出了拉坡图,则需要先删除原来的拉坡图,然后再进行重绘拉坡图的设置和绘图。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③水平控制线标高:此选项用于在拉坡图中绘制出一条用户指定高程的水平控制线,长度为路线总长,便于用户拉坡时进行参考。例如对于电站库区公路拉坡时,用户可将库区淹没高程线或最低限制高程线在拉坡图中绘制出来,这样在拉坡时就会对控制高程一目了然。注意:此选项不可和重绘拉坡图同时使用,否则不起作用。④变坡点桩号取整:在纵断面设计中“插入”变坡点或“实时修改”移动变坡点时,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设置自动将变坡点桩号取为整数。用户可以选择设定变坡点桩号为“整5米”、“整10米”、“整20米”及“整100米”的整数倍,或者选择“不取整”。⑤设计参考:用户可以选择在重绘拉坡图时是否同时绘制出桥梁及涵洞位置及相关信息,如果在控制参数文件中(*.ctr)设置了桥涵的控制标高,则可在拉坡图上标出桥涵控制标高的位置,用于拉坡时进行参考。注意:标注桥梁和标注涵洞的选项功能需和重绘拉坡图配合使用。⑥标注竖曲线:用户还可选择是否在拉坡图的设计线上标注变坡点的桩号、高程以及竖曲线起终点位置和坡度、坡长等信息。⑦绘制路基左、右边地面高程:如果用户使用的是纬地数模版,则可以在地面模型上直接采集路基左右侧边缘的地面高程,得到路基左边线地面高程文件(*.zmx)和路基右边线地面高程文件(*.ymx),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则此对话框中的“绘制路基左边地面高程”和“绘制路基右边地面高程”选项会亮显,用户可以选择在拉坡图中同时绘出左侧或右侧路基边缘的纵断地面高程线图形。这样用户在拉坡时便可直接控制路基左右侧边缘的填挖情况。10)填挖检查:用户在拉坡的过程中,可随时使用此功能。点击“填挖检查”按钮,在拉坡图上已拉坡段落移动鼠标,可在CAD的命令行动态查看任意位置的桩号、地面高程、设计高程、中桩填挖及临界坡度等信息,以便确定所拉纵坡是否符合要求,并随时进行修改。11)实时修改:用户在拉坡过程中,根据需要可随时使用“实时修改”命令对已确定的变坡点位置及高程进行各种模式的动态修改,也可以对已确定的坡段进行平移修改或者选择固定前变坡点或后变坡点给定一个坡度值进行修改。系统提供了多种修改模式供用户选择,现将实时修改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①点击“实时修改”命令,主对话框消失,系统在命令行提示:“请选择变坡点/P坡段:”。②如果用户需要修改变坡点,可使用鼠标左键单击目标变坡点。系统接着提示:“修改方式:沿前坡(F)/后坡(B)/水平(H)/垂直(V)/半径(R)/切线(T)/外距(E)/自由(Z):”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用户键入不同的控制键(字母)后回车,移动鼠标可分别对变坡点进行沿前坡(F)、后坡(B)、水平(H)、垂直(V)等方式的实时移动和对竖曲线半径(R)、切线长(T),以及外距(E)等的控制性动态拖动。在拖动的过程中,用户可在CAD图形屏幕的左上角出现的一个信息显示框中看到该变坡点动态变化的相关信息,如:变坡点桩号、高程、竖曲线半径、切线长、外距、该变坡点前后的坡度和坡长等,以便用户拉坡时进行参考。当鼠标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单击鼠标左键确定变坡点新的位置或竖曲线新的长度。③用户如果需要修改坡段,则在命令行键入P回车,系统提示“请选择坡段:”,用鼠标左键单击需要修改的坡段,系统接着提示“选择修改方式:指定坡度且固定前点(Q)/固定后点(H)/自由拖动:”,用户根据需要选择一种修改方式,如键入“Q”回车,接着根据提示输入一个坡度值,则该选择的坡段按照新的给定坡度且前点不动的方式进行修改;如果选择“Z”回车,则用户可以拖动该坡段平移到合适的位置。④用户在完成一个修改后可继续选择其它的变坡点或坡段进行修改,并可随时使用鼠标中键或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平移和缩放命令来移动和缩放图形。如果想结束修改,可单击鼠标右键中的确定命令,系统即重新弹出纵断面设计主对话框,框中的变坡点和竖曲线相关数据信息会自动刷新。⑤修改完成后,点击“存盘”按钮,系统将纵断面设计所做的修改保存到纵断面设计文件中。12)指定坡度:此功能和“实时修改”功能中的给定坡度值功能有些相似,但操作更方便快捷。用鼠标点击变坡点一栏中凹显的“高程”按钮,按钮则变成“前纵坡%”字样,右侧数据框中的变坡点高程值自动转换为坡度值,用户可以在此栏中输入需要的坡度值,或者将原来拉坡的非整数坡度值进行任意取整修改,点击“计算”按钮,系统会自动算出新的变坡点高程并刷新相关数据。13)计算显示:用于重新全程计算所有变坡点,并将计算结果显示于对话框中,点击“确定”按钮,系统退出主对话框同时完成对拉坡图中纵断面设计线的自动刷新重绘。用户在熟悉并熟练掌握了以上介绍的纬地系统的纵断面设计功能后,运用纬地的纵断面设计工具可以高质快速地完成项目的纵断面拉坡设计。3.2.2纵断面动态拉坡设计的常规步骤使用“纵断面设计”程序进行纵断面拉坡的常规步骤如下:1)清屏:删除CAD图形屏幕上所有实体或点击CAD工具条上的新建命令打开一个新窗口。2)使用鼠标打开“设计”菜单下的“纵断面设计”命令,系统弹出“纵断面设计”主对话框。3)鼠标单击对话框中的“计算显示”按钮,系统自动调用“项目管理器”的平面数据文件和纵断面地面线文件,在CAD的图形屏幕中绘出纵断面拉坡图及平曲线图,点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退出对话框。4)由于系统是按照桩号为X坐标、地面高程(默认放大10倍)为Y坐标的坐标格式在屏幕中绘制拉坡图的,所以用户在当前屏幕可能只看到平曲线图而看不到拉坡图,这时使用CAD的范围缩放命令(可使用快捷命令:在命令行输入Z回车,接着键入E回车),即可将屏幕视区移到拉坡图位置,看到全部拉坡图。如图3-5所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3-55)用户可放大、缩小、平移拉坡图,检查拉坡图中的地面线绘制是否正确。如发现个别桩号位置的高程有问题,可打开纵断地面线文件进行修改后存盘退出。然后重新绘制拉坡图,其步骤如下:①删除当前有错误的拉坡图,然后打开“纵断面设计”对话框;②单击对话框中左下角的“控制…”按钮,在弹出的控制选项窗口中勾选“重绘拉坡图”,点击“确定”按钮,退出此窗口;③点击主对话框中的“计算显示”按钮,重新绘制拉坡图;点击“确定”按钮退出对话框。6)进行动态交互式拉坡。①平移并放大拉坡图到起点位置,并打开纵断面设计主对话框。②由于此时还没有生成纵断面设计文件(*.zdm),所以对话框中“纵断数据文件”一栏还是空白。在变坡点一栏仅只有系统默认提示的路线起点桩号,设计高程为0。用户可在此处手工输入设计高程,或者点击右侧的“选点”按钮,使用鼠标在拉坡图的起点处合适位置单击鼠标左键拾取起点设计高程,系统返回主对话框,并将拾取到的设计高程显示在“高程”一栏中。起点处的蓝色垂直线为拉坡图的起点位置,用户可打开CAD的捕捉最近点命令,使鼠标在蓝色线位置上下移动,可准确捕捉起点位置。③点击“插入”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按钮,对话框消失,在拉坡图中出现一条红色虚线和起点相连,此虚线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如图3-5所示。在屏幕左上角有一个动态数据显示框,框中显示当前鼠标位置的变坡点桩号、高程、前纵坡及坡长,并且这些数据随着鼠标的移动而实时进行变换,用户可随时参考这些数据,在图中合适的位置单击鼠标左键确定变坡点,此时纵断面设计对话框重新弹出,并将图中拾取的变坡点桩号及高程显示在对话框中,在对话框右侧的数据显示栏显示当前变坡点位置的前纵坡值及变坡点间距和前坡长。④用户可使用“填挖检查”工具对中桩的填挖情况进行查看。单击“填挖检查”按钮,对话框消失,移动鼠标到所拉坡段落的任意位置,则在CAD的命令行显示当前位置的桩号、地面高程、设计高程、中桩填挖及临界纵坡,移动鼠标则这些数据也随之实时变化。单击鼠标左键结束填挖检查命令,系统返回纵断面设计主对话框。⑤如果所拉坡段不合适,用户可点击“实时修改”按钮选择坡段或变坡点进行修改。系统提供了多种修改模式,具体的使用方法在上一节中已做了详细介绍,这里不在叙述。用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改方式对变坡点和坡段进行修改。“实时修改”和“填挖检查”命令可以交叉反复使用,直到认为所拉坡段合适为止。⑥接着点击主对话框中的“插入”按钮,继续下一个坡段的拉坡设计,此变坡点的插入位置可以是拉坡图中的任意位置,包括在已拉坡段之间也可以插入变坡点。用户在拉坡过程中可随时参考屏幕左上角的动态数据显示框和主对话框的数据显示栏的相关数据,依此设计出符合规范要求、经济可行的纵坡。⑦用户反复重复上述④、⑤、⑥步的操作步骤,直到完成全线的拉坡设计。用户在拉坡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机地使用“存盘”命令对纵断面设计文件进行存盘操作,以防万一出现的意外中断造成数据的丢失。⑧坡度取整:为了使路线纵坡的坡度在设计施工中便于计算和掌握,根据设计的要求可以对设计的纵坡坡度进行取整计算或者是在此处输入设计的坡度。使用鼠标点击变坡点栏中的凹显“高程”按钮,右侧数据框中的变坡点高程值会转换为“前纵坡”或“后纵坡”,用户可以将破碎的坡度值进行任意取整输入,点击对话框中的滑动块,可对全线的逐段纵坡的坡度进行取整操作。当然用户也可以在拉坡设计时,在当前变坡点位置输入设计的前纵坡或后纵坡,这也是纬地系统开发此功能考虑的一个方面。输入新的数据后点击“计算”按钮或“计算显示”按钮,系统会自动算出新的变坡点高程并刷新图形,修改完毕后存盘。注意:由于坡度取整后和原纵坡有一个差值,此差值会逐渐累积(由于四舍五入的关系,此差值一般不太大),所以用户需注意坡度值小数位数的保留,以能满足设计要求为原则。⑨竖曲线的设置:竖曲线的设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在“纵断面设计”对话框中“竖曲线”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一栏中输入逐个变坡点的半径,点击计算按钮进行计算,或者选择一种反算模式(在竖曲线计算模式的下拉列表中有四种反算模式:已知切线长T、已知外距E、与前竖曲线相接、与后竖曲线相接)进行反算;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实时修改”命令直接在拉坡图上用鼠标拖动设计出竖曲线,此方法更直观快捷,“实时修改”的使用方法可参照的上一节的介绍。⑩纵断面设计完成后,点击“存盘”按钮保存纵断面设计文件,系统自动将该纵断面设计文件(本例中为test3.zdm)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3.2.3关于纸上拉坡数据的导入有些用户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拉坡方法即纸上拉坡进行纵断面设计,纬地系统也支持将纸上拉坡的设计数据导入到纵断面设计中。即通过纬地数据编辑器手工建立一个纵断面设计文件(*.zdm),其数据格式详见教程第十三章的“数据文件介绍”,然后使用项目管理器中的“添加文件”命令将该纵断面设计文件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保存退出后,即可在纵断面设计主对话框中打开,并计算显示绘出拉坡设计图。如果检查没有问题,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纵断面绘图。纵断面设计文件的数据格式如图3-6所示。图3-63.3纵断面绘图该功能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设置,从而绘制任意比例及不同形式的纵断面设计图,可自动分跨径标注桥梁、涵洞以及立交、天桥、水准点等构造物,并可以选择在图中绘制出不同间距的网格线。3.3.1纵断面绘图对话框的设置说明运行“设计”菜单下的“纵断面绘图”命令,系统弹出纵断面绘图程序的主对话框,如图3-7所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3-7下面对纵断面绘图对话框中的各功能控件的作用进行说明:1)插入图框:用户可选择是否在绘制的纵断面图中加入图框。系统默认此选项是插入图框。2)前空距离:此选项有两个不同的作用。①勾选此选项,随之右侧的输入框会亮显,用户根据需要可在框中输入一个距离值,此距离为纵断面图绘图起点和标尺之间的距离,程序将以此距离为新的绘图起点进行绘图。②如果用户在输入距离值以后,再将“前空距离”前小方框中的小勾去掉,使之暗显,则在纵断面绘图时,系统会将整个绘图栏目、标尺及图形部分右移一段距离绘制出来,前空距离则变为绘图标题栏左边缘和左边的内图框线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此选项不选,距离值为0。3)标尺控制:勾选此选项,可在其后的编辑框中输入一标高值,程序将通过以此数值作为纵断面图中标尺的最低点标高来调整纵断面图在图框中的位置。对于地面线起伏比较大,特别是局部地面线降低很多时,使用此功能重新指定最低点标高,系统按照新的最低标高绘制纵断面图,然后将局部伸入标题栏中的过低的地面线裁剪掉即可。系统默认此选项不选。4)标尺高度:系统默认的标尺高度为15,也就是当纵向比例为1:200时标尺为30米,当绘制的地面线高度超过此标尺高度时,系统会自动进行断高处理。用户可根据图形设定合适的标尺高度。5)绘图精度:用户可以在编辑框中输入绘图精度的小数位数。系统在绘制的纵断面图中,将按照指定的小数位数绘出设计标高、地面标高及填挖高度等数据。6)“横向比例”和“纵向比例”:用户可在编辑框中分别输入纵断面图不同的纵横向绘图比例。也正是因为纵横向比例可以任意调整,所以此程序还可以方便地用于路线平纵面缩图的绘制。一般的纵断面绘图,选择横向比例1:2000,纵向比例1:200,如果纵向地面线起伏太大,也可缩小纵向比例,如输入1:300、1:400等。7)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绘图栏目选择:此栏中的一系列选项分别控制纵断面图的标题栏中诸多元素的取舍和排放次序,如:地质概况、里程桩号、设计高程、地面高程、直曲线、超高过渡、纵坡、竖曲线等。点击要素前面的小方框,则出现一个小勾表示选中,再次点击此小方框则去掉小勾。系统是按照勾选的先后顺序来确定绘图栏目中各要素的排列顺序的,后选中的要素在绘图栏目中则排列在先选中的要素下面。8)点击“高级”设置按钮,出现如图3-8所示对话框,用户可以对其进行详细的设置,其中通用设置可以选择里程桩号不重叠或者选择只绘制5公里、1公里、500米、100米、50米、20米等桩号,通过此功能,用户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出不同比例下的纵断面缩图的不同里程桩号。另外对纵断面图中的地质概况等每一项栏目都可以进行详细的设置,可以修改栏目名称及高度、是否绘出、绘制顺序以及图层和文字的各种修改。图3-89)构造物标注: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标注桥梁、涵洞、隧道和水准点等构造物。如果用户选择了标注这些构造物,则需要先在控制参数文件中(*.ctr文件,也可使用控制参数输入工具)添加这些构造物的设置,系统在进行纵断面绘图时则自动从控制参数文件中调用这些数据在纵断面图中绘制出来。10)网格设置:用户如果需要在纵断面图中绘制网格,只需要在这里勾选绘制网格选项,输入网格的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即可。这两个间距分别对应里程桩号的间距和标尺高度的间距。11)“起始桩号”和“终止桩号”:编辑框用于输入用户所需绘制的纵断面图的桩号区间范围。点击“搜索全线”按钮,系统会自动搜索到本项目起终点桩号并显示在“起始桩号”和“终止桩号”编辑框中。12)区间绘图:此按钮用于绘制用户指定桩号区间的、不分页的、连续的纵断面图。主要包括读取变坡点及竖曲线,进行纵断面计算,绘制设计线;读取纵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绘制地面线;读取超高过渡文件,绘制超高渐变图;读取平面线形数据文件,绘制平曲线;将位于绘图范围内的地面线文件中的一系列桩号及其地面标高、设计标高标注于图中;将设计参数控制文件中qhsj.dat项及hdsj.dat项所列出的桥梁、分离立交、天桥、涵洞、通道包括水准点等数据标注于纵断面图中。13)批量绘图:此按钮用于自动分页绘制纵断面设计图。当所有设置均调整好以后,点击“批量绘图”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按钮,系统根据用户的设置及桩号范围,自动调用纬地安装目录下的纵断面图框(C:Hint40tk_zdm.dwg,在Hint5.6版中,用户可使用“图框表格模板设置”命令指定存放于其它位置的纵断面图框模板),分图框批量输出所有纵断面图,如图3-9所示为系统生成的纵断面图的其中一张。系统将自动确定标尺高度,当地形起伏较大时,系统会自动进行断高处理。图3-93.3.2纵断面绘图的常规操作步骤当纵断面拉坡设计完成后,并检查纵断地面线文件(*.dmx)和纵断面设计文件(*.zdm)是否存在于项目管理器中,然后就可以进行纵断面绘图了。纵断面绘图的常规步骤如下:1)运行“设计”菜单下的“纵断面绘图”命令,系统弹出如图3-7所示的纵断面绘图主对话框。2)按照上一节所述,对对话框中的各个选项根据设计要求逐项进行设置。3)指定绘图区间的起点桩号和终点桩号,如果是全线绘图,点击“搜索全线”命令,系统将弹出一个对话框,将搜索到的平面设计的起终点桩号、纵断面设计的起终点桩号和纵断面地面线的起终点桩号列在对话框中,点击“确定”按钮,系统将纵断面设计的起终点桩号自动调入编辑框。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4)点击“批量绘图”按钮,主对话框消失,按照系统在CAD命令行的提示进行操作:①系统在命令行提示出绘图的总页数,并提示用户在命令行输入图框标注中的起始页码,输入起始页码后回车;②系统接着提示用户输入图框标注中的总页码,再输入总页码回车;③然后系统在命令行中提示“请点取绘图基点:”,在图形屏幕上合适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则系统以此为基点,按照指定的桩号范围,一次性分图框绘制出全部纵断面图。如图3-9为系统生成的纵断面图中的一张。由用户指定纵断面图的起始页码和总页码的优点在于,如果用户需要分段绘制纵断面图或者重新绘制其中几张纵断面图时,可以自由指定图纸的页码和总页码。5)执行CAD的保存命令将生成的纵断面图保存或者进行打印操作。3.3.3批量打印一般公路主线都比较长,系统可一次性输出全部长达几百张的纵断面图,在进行打印时,如果一张一张的窗选进行打印,十分麻烦,纬地系统为此专门提供了批量打印的功能。其操作方法如下:1)先进行第一张图的打印:①其打印设置同“1.8图纸的打印输出”章节介绍的操作步骤一样,点击CAD工具条中的打印按钮,在弹出的打印对话框中选择打印设备、打印样式表、图纸大小及图形方向。②设置完成后,点击“窗口”按钮,打印对话框消失,使用端点捕捉命令精确选择第一张图外边框的两个对角点,对话框重新弹出。③设置打印比例:系统默认“按图纸空间缩放”的比例,即系统根据所选图纸尺寸及窗选的图形大小确定一个可充满图纸空间的比例,但往往这个比例(如1:2.102)并不是我们设计的绘图比例(如1:2),用户可手工将2.102改为2即可,如图3-10A所示。关于出图比例“1:2000”在打印时设置为“1:2”的原因在于:由于纬地系统在设计绘图生成平、纵、横等图时,根据设计习惯以及便于用户查询的原因均是以米为单位的,例如用户使用CAD的量距工具(图标)量取平面图中两点间的距离为20个图形单位即表示20米,而CAD系统却是默认为20毫米,这样就需要将原图放大1000倍才是真正的20米,所以需将出图比例放大1000倍,于是“1:2000”的图纸比例在打印输出时就需要改为“1:2”。图3-10A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④设置打印偏移量:一般选择“居中打印”的设置即可,系统会自动将所选图形置于图纸中央。⑤打印预览:点击对话框左下角的完全预览(W)...按钮,可看到出图的效果,通过完全预览检查设置是否正确,检查正确无误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打印”命令进行第一张图的打印。2)选择纬地系统“扩展”菜单下的“批量打印”命令,系统弹出如图3-10B所示的提示窗口,提示用户做好如上述第1)步中的设置,点击“确定”按钮退出提示窗口。图3-10B3)系统接着在CAD命令行提示:“选择第一幅图的左下角:”使用鼠标精确选择需要继续进行打印的第一张图外边框的左下角,系统接着提示:“选择第一幅图的右上角:”使用鼠标继续选择该图外边框的右上角,然后系统提示:“选择第二幅图的左下角:”使用鼠标点击第二幅图外边框的左下角端点,随即系统就按照第一张图的选取范围以及通过第二张图起点位置确定的打印范围,一张接着一张的进行打印。注意:在点选各个角点时,请打开“对象捕捉”开关的“端点捕捉”命令,精确选择每一个角点。因为输出的纵断面图是按照相等的间距一行排列的,而系统是按照用户指定的第一幅图左下角点和第二幅图的左下角点的距离,进行第二幅图及以后的图纸范围选择的。如果一开始的选择不准确,则会产生一个误差,此误差越到后面累积越大,打印出来的图形就会产生偏移。4路基设计计算路基设计计算主要完成:读取有关数据,计算纵断面地面线文件(*.dmx)中每一个桩号的超高横坡、设计标高、地面标高,以及路幅宽度的变化和路幅各相对位置的设计高差,并将以上所有数据按照一定格式写入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lj),以备输出路基设计表和计算、绘制横断面图之用。4.1路基设计计算在进行路基设计计算之前,应检查:平面设计已经完成、设计向导已运行设置完毕、超高和加宽文件设置正确、纵断面设计已经完成。超高和加宽文件应检查两文件中描述的超高和加宽变化总的桩号区间应包括纵断地面线桩号范围在内。如果纵断面地面线文件的桩号超出了超高加宽文件的桩号范围,则超出范围的纵断地面线桩号不能进行路基计算。下面就路基设计计算的步骤进行介绍:1)执行纬地“设计”菜单下的“路基设计计算”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命令,系统弹出如图4-1所示对话框,在对话框的上部显示当前项目设置的超高和加宽渐变方式,系统将按照此方式对纵断面地面线文件(*.dmx)中的每一个桩号进行超高和加宽的计算。如果用户需要改变超高和加宽方式,则需要重新运行设计向导,设置需要的超高和加宽渐变方式,重新进行超高和加宽设置的自动计算,得到所需的超高和加宽文件。图4-12)指定路基设计计算将生成的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的保存路径和名称。如果是第一次计算生成路肩设计中间数据文件(或者是项目管理器中没有添加此文件),则在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的编辑框中显示“NULL”字样,点击编辑框右侧的“…”按钮,系统弹出文件保存路径对话框,并自动提示文件名(在本例中为test3.lj),点击“保存”按钮退出保存文件对话框,则可在主对话框中看到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3)桩号计算区间:用户可在“起始”和“终止”桩号的编辑框中输入要进行路基设计计算的桩号范围。如果要对全线的桩号进行计算,则点击搜索全线按钮,系统弹出一个窗口,显示出搜索到的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的起点桩号和终点桩号,点击确定按钮,退出显示框,系统自动将路线的起终点桩号输入到编辑框中。4)计算:点击对话框中的计算按钮,系统按照所指定的桩号范围和超高、加宽方式自动进行计算,并在CAD命令行显示当前正在计算的桩号情况。计算完毕后,系统将生成的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lj)自动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5)如果用户修改了纵断面地面线文件、纵断面设计文件或超高、加宽文件中的某些数据,或者是改变了超高、加宽的渐变方式,则需要重新进行路基设计计算。在运行“路基设计计算”命令时,系统会弹出一个窗口提示用户是清除原有数据还是继续追加数据,如图4-2所示,如果是重新进行路基设计计算,则选择“是”按钮,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自动计算刷新。如果需要在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中继续追加数据,要注意追加的数据桩号和原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中的桩号的连贯性。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4-24.2路基设计表的计算输出用户在完成路基设计计算后,就可以进行路基设计表的输出了。注意在执行此操作前需确认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已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下面就生成路基设计表的步骤做以介绍:1)执行“表格”菜单下的“输出路基设计表”命令,系统弹出路基设计表计算输出的对话框,如图4-3所示。图4-32)选择表格形式:用户可根据当前项目的类型选择一种合适的表格形式(在本例中选择低等级公路)。“输出方式”可选择CAD图形输出,直接在CAD图形屏幕中输出路基设计表。3)其它设置: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在路基设计表的高差栏输出为高程形式的数据,低等级公路一般不选此项。另外按照设计要求还可以在“高程精度”编辑框中设定输出数据的小数位数,使路基设计表中的地面高程、设计高程以及与设计高之差等数据按照设定的小数位数计算输出。系统默认是两位小数。4)桩号区间:在桩号区间的起始桩号栏和终止桩号栏分别输入需要生成路基设计表的起止桩号。系统默认的桩号是本项目全线的起终点桩号。5)设置完成后,点击对话框中的“计算输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按钮,对话框消失,系统在CAD命令行提示变坡点总数、桩号总数及总页数,并提示用户输入出表的起始页码,即选择从第几页开始出表,键入起始页码后回车,系统接着提示用户输入出表的终止页码,键入终止页码并回车,系统则自动读取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并在当前屏幕输出路基设计表。如果用户使用的是AutoCAD2000以上的版本,则路基设计表是以布局空间的图纸形式输出,如果用户使用的是AutoCADR14,则系统调用与R14相对应的表格模板在模型空间输出路基设计表。如图4-4为纬地系统生成的低等级公路表格形式的路基设计表中的一张。图4-4如果用户选择的是以高等级公路的表格形式输出路基设计表,系统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用户选择是否在表中输出坡口、坡角距中桩的距离,如果选择“是”按钮,则需确认在项目管理器中添加了土方数据文件(*.tf),此文件在横断面设计绘图时生成,用户需要先进行横断面设计绘图后,才可以输出此种形式的表格,否则表中的左右坡口、坡脚距中桩的距离两栏中无数据。6)路基设计表输出完成后,用户可将其保存为DWG格式的文件或者进行打印操作。路基设计表的输出和平面图一样,采用在AutoCAD的图纸空间输出,其打印操作和平面图也是一样的。4.3关于超高和加宽计算的说明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关于超高和加宽的计算,根据规范要求,在系统中是先计算未加宽以前的超高,然后再考虑加宽值计算加宽以后的超高值。如图4-5为绕路基内侧边缘旋转的超高计算的图解示例。图4-51)先计算未考虑加宽时的超高值,路基内侧边缘点与设计高之差为0,行车道边缘点与设计高之差为0+1.5×3%=0.045m,行车道中心点与设计高之差为0+0.045+4.5×3%=0.180,依次类推,外侧行车道边缘点、路基外侧边缘点与设计高之差分别为0.315和0.270。2)考虑加宽值0.7米,内侧半幅行车道宽度增加至5.2米,保持原横坡度不变,内侧行车道边缘点与未加宽前的路基内侧边缘点的设计高之差为0.045-0.7×3%=0.024m,内侧路基边缘点与未加宽前的路基内侧边缘点的设计高之差为0.000-0.70×3%=-0.021m。5横断面设计绘图5.1横断地面线数据的输入要进行横断面设计绘图,首先要有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hdm)。在所有需要手工输入的外业数据中,横断面地面线数据输入的工作量是最大的了。因此纬地系统不但开发了方便好用的横断地面线数据输入程序(简称“横断数据输入”),而且也支持纬地数据编辑器、写字板、edit、Word及Excel等文本编辑器按照其数据格式进行输入后保存的纯文本文件,另外还可以将纬地外业手簿记录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自动导入进来。对于其它格式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纬地的“横断数据输入”程序可直接读入几种典型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还支持用户自行编辑其它格式的横断地面线数据的格式文件,然后通过纬地系统的“横断数据导入”工具进行自动转换,可以说纬地系统支持任何格式的横断地面线数据文件。5.1.1使用横断数据输入工具进行输入和纵断数据输入工具一样,针对横断面地面线大量的外业数据输入,纬地系统开发了专门的横断地面线数据输入程序(简称“横断数据输入”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系统设置了两种自动提示桩号的功能,用户可以选择按照给定的桩号间距来提示桩号,也可以选择根据纵断面地面线文件中的桩号进行自动提示。启动“横断数据输入”程序,系统首先弹出如图5-1A所示设置对话框。由于纵断面地面线中桩高程的桩号一般都是和横断面地面线的桩号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须选择第二种方式(按纵断面地面线文件的桩号)自动提示桩号。点击“确定”按钮后,弹出横断面地面线输入对话框,其对话框如图5-1B所示。用户可使用此对话框方便、快捷地输入外业记录的横断地面线数据。图5-1A图5-1B下面就使用横断数据输入工具进行横断地面线数据输入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1)选择“数据”菜单下的“横断数据输入”命令,系统弹出如图5-1A所示的对话框,选择“按纵断面地面线文件提示桩号”,点击“确定”按钮;2)系统接着弹出“横断数据输入”主对话框,如图5-1B所示,并在对话框中第一行提示出当前项目的路线起点桩号(也就是纵断面地面线文件中的第一个桩号)。本示例中由于有断链,所以系统自动在桩号前加上了“A”前缀;2)直接按回车键,光标移到第二行的第一列,开始进行中桩左侧的横断地面线数据的输入;3)每一组平距和高差都是从中桩开始往两侧排列,如图5-2所示为左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侧横断面地面线,从中心位置开始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依次输入平距b1回车,接着输入高差h1回车,继续输入b2回车、输入h2回车,再输入b3回车、h3回车,当要结束本行数据输入时,输入最后一个高差数据后连续键入两次回车,则系统自动跳到下一行即右侧的数据行。说明:当该点地面高程高于前一点(往中桩方向为前)地面高程时,高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图5-24)右侧数据的输入同左侧一样,从中心桩号开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输入每一组数据,输入到最后一组数据时,连续键入两次回车,则系统自动跳到下一行,并自动根据纵断面地面线文件中的桩号提示出桩号;5)键入回车键,系统跳到下一行即该桩号左侧地面线数据行,按照上述3)、4)步的操作完成本桩号左、右侧横断面地面线数据的输入;6)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输入每一个桩号的左右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数据输入完成后,点击“存盘”按钮,系统自动提示文件的保存路径和文件名,点击“保存”按钮,系统将该数据文件保存为*.hdm文件,并自动将该文件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注意:由于横断面地面线数据量很大,用户在输入横断面地面线数据的过程中可随机进行存盘的操作,以免由于其它操作造成可能的系统意外中断,使输入的数据来不及而丢失。在输入过程中如果出现输入错误,可使用方向键回到该数据或者使用鼠标点击该数据重新输入即可。5.1.2纵横断面数据检查关于纵、横断面的桩号匹配,纬地系统中是这样要求的:纵断面包含横断面,即纵断面数据中的桩号,在横断面中可以没有;但横断面数据中有的桩号,在纵断面中则必须有。另外当两个数据文件中的某一桩号相差小于2cm,即0.02m时,系统会自动判断它们为同一桩号。有的用户在输入外业纵横断面数据时,有时不注意而忽略了这一点,在进行横断面设计绘图时,系统是根据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lj)中的桩号数据提取对应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当没有找到该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时,横断面设计绘图则在此处中断。针对此情况,纬地系统新版中特地增加了“纵横断面数据检查”工具,如图5-3所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3操作方法:当纵、横断面地面线数据输入完成后,并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运行纬地系统“数据”菜单下的“纵横断面数据检查”工具,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开始检查”按钮,系统开始对纵、横断面地面线文件中的桩号进行配对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列于对话框中,用户可依照此检查结果对纵、横断面地面线文件进行修改。5.1.3使用其它工具进行输入1)使用文本编辑工具进行输入:横断面地面线数据为纯文本文件格式,用户也可以使用纬地数据编辑器、写字板、edit、Word及Excel等文本编辑器按照其数据格式进行输入和修改,但请注意保存为纯文本格式,文件扩展名为*.hdm(本示例中的横断地面线的文件名为test3.hdm)。在纬地数据编辑器中可选择保存类型为横断面地面线文件类型(*.hdm),然后输入文件名进行保存。用户在数据输入完成后保存时,在保存对话框中选择保存类型为纯文本格式,输入文件名保存,并将该文件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即可。虽然纬地系统也支持没有扩展名的文件名,但为了用户便于查找和识别文件,还是推荐用户注意添加文件的扩展名。使用纬地系统的“横断数据输入”工具输入数据后保存时,系统会自动添加文件的扩展名。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4横断面地面线文件(*.hdm)的文本格式如图5-4所示,其中第一行为桩号;第二行为左侧数据,其中第一列为左侧数据的组数,第二、三列为第一组数据的平距和高差,第四、五列为第二组数据,依次类推。列与列之间即每一行的数据之间用空格分开,空格的数量多少不限;第三行为该桩号的右侧横断地面线数据,其格式同左侧一样。后面每一个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均按此三行数据格式排列。知道了该文件的数据格式,用户就可以方便的对该文件进行编辑和修改了。2)使用纬地外业手簿进行输入:在外业测量期间,可以使用纬地外业手簿软件方便地记录每一个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并可以随时在数据和图形之间切换,以检查所记录的数据的正确性。数据记录完成并保存后,可将掌上电脑和计算机连接,把外业手簿中记录的横断地面线文件直接拖动到计算机中,系统会自动将该文件转换为纬地道路CAD的横断地面线数据文件(*.hdm),直接将该文件添加到纬地项目管理器中即可。5.1.4横断面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如果用户已有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是相对于中桩的数据格式,即横断面地面线上的每一个节点的平距和高差都是相对于中桩的平距和高差,或者用户在“横断数据输入”程序中输入的数据是相对于中桩的平距和相对于中桩的高差,纬地系统专门开发了“横断数据转换”功能,如图5-5所示,可以很方便地将相对于中桩的横断面数据文件转换为纬地系统需要的相对于前点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另外还可以将纬地系统的相对于前点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转换为其它有的软件需要的相对于中桩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55.1.5其它格式的横断地面线数据的导入针对各种格式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纬地系统不光能够直接读入几种典型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用户自行编辑所得到的其它任何格式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的格式文件,然后通过纬地系统的“横断数据导入”工具就可以自动转换为纬地系统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了。1)读入其它格式的横断地面线数据文件当项目中还没有添加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时,或者在“横断数据输入”工具中执行“新建”命令,则“横断数据输入”工具界面的“文件”菜单下的导入命令就会亮显,如图5-6所示。可以直接读入Card/1、HEAD、南方Cass等软件格式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例如欲将Card/1软件格式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导入到纬地系统中,执行“文件”菜单下的“导入Card/1横断地面线”命令,系统弹出一对话框,指定需要进行导入的Card/1格式的横断面地面线文件,点击“打开”按钮,系统自动将该数据文件读入到纬地系统的“横断数据输入”程序中,点击“保存”按钮,则该文件自动保存为纬地系统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hdm)。图5-62)用户自定义格式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的导入如果用户已有的横断面地面线文件不是可以直接导入的一种数据格式,用户可以通过自定义该数据文件的格式,建立一个格式文件(*.fmt),就可以通过纬地系统的“数据”菜单下的“横断数据导入”命令,将该文件转换为纬地系统需要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hdm)。此功能的开发,可以说纬地系统支持任何格式的横断地面线数据文件。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例如用户在外业测量期间,使用纬地数据编辑器或记事本等文本编辑工具进行横断面地面线数据的测量记录,由于是测量时进行记录,不便于统计每侧数据的组数,所以在记录时可以不输入每侧数据的组数,其记录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格式如下:0(桩号)2-1.22-1302-23-1.5(左侧平距和高差)4.5022213142.521(右侧平距和高差)20(桩号)1.503-1.23-1.54-1(左侧平距和高差)3020.52121.52221.521(右侧平距和高差)将该数据保存,文件名假定为G101.txt。横断面地面线数据的导入方法如下:①运行纬地数据编辑器或记事本,执行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命令,找到C:Hint40目录下的“其它横断面格式”文件夹中的“纬地道路横断面格式(HintCAD).fmt”打开。②根据该文件中对各个命令的说明(每行行首带*的部分),在命令说明行末将上面举例列举的数据格式利用这些命令进行描述。由于该示例数据基本和纬地系统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格式一样,只是在每行的平距、高差前没有组数,可以直接将该文件中最后三行数据说明中的断面左侧组数“ZZSH”和断面右侧组数“YZSH”删除即可。如图5-7所示,上面列举的是所有命令的详细说明,最后三行的内容即是对上面的示例数据的格式说明。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7③点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在弹出的保存对话框中确认文件的保存路径在C:Hint40其它横断面格式,输入文件名如“外业横断面格式.fmt”,点击“保存”按钮完成数据格式的定义。④执行纬地系统“数据”菜单下的“横断数据导入”命令,系统弹出横断数据导入对话框,如图5-8所示,在第一栏中指定需要进行导入的文件,如D盘“数据”文件夹中的“G101.txt”数据文件,在第二栏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数据格式为“外业横断面格式”,在第三栏中点击“…”按钮指定输出为纬地数据格式的横断面地面线文件的保存路径和文件名,如保存在D盘“数据”文件夹,文件名为“G101-1”,系统默认其扩展名为hdm。点击“保存”按钮退出保存对话框,返回横断数据导入对话框。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8⑤点击“导入”按钮,系统自动将外业记录的G101.txt横断数据文件导入为纬地系统中标准的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并显示“数据导入完成”的提示对话框。打开D盘“数据”文件夹中的“G101-1.hdm”文件,导入后的数据如图5-9所示。图5-95.1.6自动添加断链桩号前缀“横断数据输入”程序可以根据项目管理器中添加的断链设置,在打开横断面地面线文件时,自动在该文件的每一个桩号前加上相对应的桩号前缀(断链标识)。用户在内业设计时,由于对平面线形进行了调整等原因,桩号发生变化,需要在项目中添加断链,如果纵横断地面线等原始数据已经输入,就需要在数据编辑器中修改其桩号,添加桩号前缀。同纵断面地面线文件一样,在横断面地面线文件中不需要用户逐一添加每个桩号的前缀,只需要将断链附近的几个桩号加上前缀(对于长链,需要将发生交叉和重复的桩号都加上前缀),保存并退出数据编辑器,打开“横断数据输入”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程序,选择打开该文件,系统就可以根据断链设置,在读入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时,自动将所有桩号的前缀加上,点击保存按钮即可完成横断面地面线文件的修改。5.2横断设计绘图横断面设计绘图可以分段定制各种横断面类型、多级填挖方边坡、护坡道、边沟、排水沟,以及截水沟和路基支挡防护构造物等。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出图方式和比例,断面信息的标注形式也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另外还可以在横断面设计时方便、准确地考虑各种情况下路基左右侧超填、因路基沉降引起的顶面超填、清除表土以及路槽部分的土方数量增减变化(直接在断面数量中考虑),用户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选择应用。5.2.1横断设计绘图对话框的设置说明在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hdm)输入完成,并确认已运行“路基设计计算”得到了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li)后,就可以进行横断面的设计绘图了。横断面图是平、纵、横设计成果的综合体现,是设计项目中数量最多的图,其断面形式也是千变万化的,需要考虑的各种变化因素也很多,所以纬地系统对横断面设计绘图的各种选项设置得也是很全面的,下面一一进行说明。运行“设计”菜单下的“横断设计绘图”命令,系统弹出如图5-10所示的横断设计绘图主对话框。图5-10该对话框的控制选项有设计控制、土方控制、绘图控制三大类,下方为生成土方数据文件的选项和设计绘图的起终点桩号设置,右侧为横断面桩号列表,其具体设置说明如下:(1)设计控制打开横断面设计绘图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左上部分显示的即是设计控制的选项设置。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1)沟底标高控制:此选项用于高等级公路项目的沟底拉坡以后,在横断面绘图时对边沟绘制的设置选项,在低等级公路一般不进行此项设置。2)下护坡道宽度控制:此功能主要用于控制高等级公路项目填方断面下护坡道的宽度变化,一种选项是根据路基填土高度控制,另一种选项是根据设计控制参数文件中左右侧排水沟形式(zpsgxs.dat和ypsgxs.dat)中的具体数据控制。3)自动延伸地面线不足:勾选此项后,当戴帽子时边坡线不能和地面线相交时(地面线宽度不够),系统可自动将地面线最外侧的一段地面线按坡度延伸,一直延伸到可以和设计的边坡线相交时为止(当边坡线和地面线延伸后不能相交时,系统不进行延伸)。4)矮路基临界控制:当用户需要在填方路基边缘直接设置边沟时,选择此项后,可以在亮显的左侧或右侧栏中输入一个临界高度数值,当路基边缘的填方高度小于此临界高度时,直接设计边沟;大于临界高度时还是先按填方放坡之后再设计排水沟。5)扣除桥隧断面:当勾选此项后,系统自动根据控制参数文件(*.ctr)中的桥梁和隧道的起终点桩号,不绘出桥梁和隧道范围内的横断面图,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中也就不会计算桥隧范围内的土石方数量。6)沟外护坡宽度:横断戴帽子时当排水沟(或边沟)的外缘高出地面线时,系统根据用户设定的宽度在沟外缘设置一段平台,再按该段的填方边坡交于地面。“沟外护坡宽度”即指沟外缘平台的宽度。(2)土方控制点击“土方控制”选项卡,对话框中的控制选项切换到土方控制的设置界面,如图5-11所示。图5-111)计入排水沟面积:用户通过设置此选项,可以选择在横断面设计绘图计算横断面挖填方面积时是否计入填方坡脚处的排水沟的面积。排水沟的型式和尺寸可以在“控制参数输入”中分段进行设置。2)计入清除表土面积:用户勾选此项,系统在计算填方面积时,就会加上清除表土部分的断面面积。如图5-12a中的W1的宽度即为清除表土的宽度,用户可在“控制参数输入”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程序中设置清除表土的厚度和增加的宽度(不考虑增加宽度则输入0),清除表土的断面面积也就是W1加上增加宽度后和厚度的乘积。ab图5-123)扣除路槽土方:纬地系统可以在横断面设计绘图时,精确地扣除路槽部分的土石方数量。如图5-12中的a图和b图所示,当用户勾选了“填方扣路槽”和“挖方加路槽”,系统在计算断面的填挖方面积时,就会在填方面积中减去路槽中斜线填充部分面积,在挖方面积中加上路槽挖方(路槽中未填充部分)的面积。当然,用户根据设计要求也可以单选,只选择填方扣路槽面积或挖方加路槽面积。断面中各组成部分(中分带、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路槽的深度,用户可以在“控制参数输入”程序中分别设定。在新版的HintCAD5.6版中,用户还可以根据附加板块中设置的路槽深度来扣除附加板块的路槽面积。4)计入左侧超填面积:在填方路基施工中,为了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需要比设计的路基宽度超宽填筑一个宽度,然后进行削坡,如图5-12中所示B1宽度即为左侧超宽填筑的水平宽度。有的用户需要将此部分填方数量也计入断面的填方面积中,只需要在“控制参数输入”程序中输入“左超填”的分段桩号和水平宽度,并在“横断面设计绘图”对话框中勾选“计入左侧超填面积”即可。5)计入右侧超填面积:其设置同“计入左侧超填面积”。6)计入顶面超填面积:对于地基沉降较严重的填方段落,势必会引起填方数量的增加。如果用户需要在设计中考虑此部分增加的数量,则可以在此进行设置。顶面超填面积的计入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任选其一进行设置:①根据填方路基的高度进行控制。输入一个填方路基的临界高度,例如6米,当中桩填方高度<6米时,给定一个填方高度沉降的百分比(如1%),当中桩填方高度大于等于≥6米时,也给定一个高度沉降的百分比(如2%),横断面设计绘图时,系统自动根据不同的填土高度计算出每一个填方断面的顶面超填面积并加到总的填方面积中。②根据数据文件进行分段进入。在“控制参数输入”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程序的顶超填选项中,分段输入每一段的终止桩号和不同的超填厚度(单位以米计),系统自动根据此设置,在横断面设计绘图时分段计入顶面超填面积。(3)绘图控制点击“绘图控制”选项卡,对话框中的控制选项切换到绘图控制的设置界面,该控制栏设置了很多横断面出图的控制选项,以满足不同用户要求,生成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的图纸。其设置界面如图5-13所示。图5-131)选择绘图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项目需要选择不同的出图方式,可以选择不同的比例出图,也可以选择图纸横放或是竖放,还可以选择“自由出图”,即横断面按照一列从下往上的排列进行出图,此方式主要用于横断面图的检查,或者选择“不绘出图形”,主要用于快速生成土方数据文件(*.TF)或横断面三维数据文件(*.3DR)。2)插入图框:勾选此项,系统自动调用图框模板将生成的横断面图分图框输出,并根据程序内定的图框间距按照横向一行排列,以便于批量打印。“自由出图”和“不绘出图形”两种方式不用插入图框。图框模板(Tk_hdmt.dwg)位于纬地安装目录下,在新版HintCAD5.6版中,用户可以自由指定位于其它任何位置的图框模板。3)中线对齐:按照传统的绘图习惯,可选择“中线对齐”,每列横断面图按照中线竖向对齐的方式进行排列。而对于断面中一侧是大填或大挖的横断面图,如果不勾选此项,则系统按照图形居于图纸中央的方式进行排列,避免了某些断面由于一侧过大而绘出图框的情况。4)每幅图排放列数: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不勾选此项,系统会根据断面大小(出图比例)和图框方向进行断面图的优化排列,自动排放为一列或者多列。如果用户知道每个断面的大小,希望每张图都按照一定的列数整齐排列,也可以勾选此项,并输入想要排放的列数,系统会按照用户指定的列数进行断面图的排列。5)自动剪断地面线宽度:如果断面图中的地面线在戴帽子后有多余的、不需要的宽度想要裁掉时,用户可勾选此选项,在编辑栏输入一个需保留的左右侧地面线宽度,系统在横断面戴帽子时会自动将超过此宽度的地面线裁掉。而对于设计线和用地界超出此裁剪宽度的断面,系统会自动根据填挖高度保留用地界以外1米或1.5米之内的地面线不被裁剪。6)绘出路槽图形:用于控制在输出横断面图时,是否在断面上绘出路槽的图形。勾选此选项,须确认在“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控制参数输入”程序中是否已正确设置各分段的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的路槽深度。7)绘制网格:勾选此选项,需根据设置的出图比例输入网格的间距。输出横断面图时,系统会按照给定的网格间距将每个断面的设计线和地面线范围绘制出方格网,横向以中线为0标出网格间距,竖向以对应的高程标注,如图5-14所示。图5-148)标注:根据项目设计的不同要求,可选择在断面图上进行各种标注。①控制标高:勾选此项,可在每个断面图中标注出路基中线和边缘的设计高程,标注方式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带引出线的“带短线标注”,一种是直接标注三角符号和高程的“无短线标注”。②沟底标高:对于高等级公路在沟底拉坡后,如需要在断面图中标注出沟底高程,可勾选此项,系统将在断面图中左右侧沟底标注出带引出线的设计高程。用户还可根据设计要求在“精度”栏中设定“控制标高”和“沟底标高”的小数位数。③坡口脚距离:选择此项,系统将在每个断面的挖方坡口和填方坡角位置绘制一条竖线,标注出距中桩的水平距离。④排水沟外边缘:选择此项,系统将在填方坡脚排水沟的外边缘绘制一条竖线,标注出距中桩的水平距离。⑤边坡坡度:选择此项,系统将根据“控制参数输入”程序中分段设置的左右侧填、挖方边坡坡度,在断面图中标注出路基左右侧挖方和填方边坡的坡度⑥横坡坡度:选择此项,系统将根据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lj)中每个桩号的左右侧设计高差,标注每个断面的行车道的临界横坡度。⑦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用地界与宽度:勾选此项,界碑高的编辑栏会亮显,在编辑栏中输入需要绘制的界碑的高度,系统会自动根据“横断设计绘图”对话框的“设计控制”中设定的填、挖方用地界的宽度,在每一个断面图上标注出左右侧用地界碑和距中桩的水平距离。⑧地面线高程:根据某些项目的需要,勾选此项,系统将在断面图上标注地面线每一个节点的地面高程和距中桩的水平距离。⑨标注形式:对于每个断面的设计参数的标注形式,系统也提供了三种标注形式,用户可根据不同项目的设计要求进行选择。标注数据:一种比较简单明了的标注方式,直接在每个断面下方标注中桩填挖高度、左右侧路基宽度和断面填挖方面积,其它参数则根据绘图标注选项直接在断面图上标注。标注低等级表格:是最常用的一种表格形式,是一种传统的标注格式。其格式如图5-15所示。标注高等级表格:是纬地系统根据用户需求新增加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适用于高等级公路设计项目的横断面表格,其内容如图5-16所示。图5-15图5-169)记录三维数据:勾选此选项,系统在进行横断面设计绘图时,同时自动生成横断面三维数据文件(*.3DR),此文件主要用于纬地系统数模版结合数字地面模型生成全三维路线模型;在进行分离式路基的边坡相交计算时,也需要用到此文件。在低等级公路设计中,一般可不选择此项。10)左右侧沟底标高:选择此选项,系统在横断面设计绘图时,同时生成每个断面的左侧和右侧边沟、排水沟的沟底标高文件并自动保存在纬地安装目录下的LST文件夹中,这两个文件(左沟底标高文件和右沟底标高文件)主要用于高等级公路的沟底拉坡设计,在低等级公路设计中,一般可不选择此项。(4)土方数据文件:选择此项,则其右侧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编辑框会亮显,如图5-17所示。用户可在编辑框内输入土方文件的保存路径和文件名,也可以点击编辑框右侧的“…”按钮,在弹出的文件保存对话框中指定路径和文件名后点击“保存”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按钮退出,在进行横断面设计绘图时系统会同时生成土方数据文件(*.lj),并将其自动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图5-17该文件主要用于生成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系统也可调用文件中相关数据用于绘制公路用地图、总体布置图等。该文件记录的横断面设计数据非常全面,在后续的纬地挡土墙设计系统和纬地土石方交互式调配系统中都需要调用此文件中的数据。(5)断面桩号列表栏:系统在启动横断面设计对话框时,便同时打开项目中的横断面地面线文件(*.hdm),读出所有桩号,在对话框右侧桩号栏列出所有断面桩号及桩号总数,如图5-18所示。拖动滑动块用户可查阅和选择横断面绘图范围的起终点桩号。如果此栏没有数据,则说明用户没有在项目管理器中添加横断面地面线文件。图5-18(6)起始桩号:用户可在起始桩号的编辑栏输入横断面绘图的起点桩号,为了方便用户输入桩号并防止输入横断面地面线文件中没有的桩号,用户可在右侧的断面桩号列表栏选择一个绘图的起点桩号(选择后桩号变蓝色),点击起始桩号栏右侧的“〈〈”按钮,则该桩号自动列于起始桩号编辑栏,如图5-19所示。图5-19(7)终止桩号:终止桩号也就是绘图的终点桩号,其选择方法同起始桩号的操作一样。(8)绘横断面线:用户在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输入完成后,使用此命令,可在当前图形屏幕绘出所给桩号范围的所有横断面地面线图形,可以通过查看地面线图形来检查横断面地面线数据输入的正确性。(9)设计绘图:系统根据用户所做的各种设置选项,开始横断面设计与绘图。点击“设计绘图”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按钮,系统自动调用纬地安装目录下的横断面图框(C:/Hint40/Tk-hdmt.dwg,在Hint5.6版中,用户可使用图框表格模板设置命令指定存放于其它位置的横断面图框模板),批量自动生成用户指定的桩号区间的所有横断面图。如图5-20所示为系统根据用户的定制生成的一种横断面图。图5-20(10)确定:点击此按钮,系统退出“横断设计绘图”对话框,并将用户所做的设置保存于内存中。保存项目后,系统将自动保存此横断面设计绘图的所有设置。(11)项目管理:方便用户在“横断设计绘图”对话框中打开项目管理器进行相关数据文件的选择和修改。5.2.2横断设计绘图的常规操作步骤当路基设计计算完成以后,并确认在“控制参数输入”或控制参数文件(*.ctr)中已分段设置好左右侧的填挖方边坡、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路槽、附加用地以及桥隧等数据,如果有超填和清表的数量也需要在此处先设置好,然后就可以进行横断面设计绘图了。横断面设计绘图的常规操作步骤如下:1)运行“设计”菜单下的“横断面设计绘图”命令,系统弹出如图5-10所示的横断面设计绘图主对话框。2)按照上一节所述,对对话框中的各个设置选项根据设计要求逐项进行选择设置。3)在右侧的横断桩号列表栏选择绘图的起点桩号和终点桩号,分别点击“〈〈”按钮将其调入起始桩号和终止桩号的编辑栏。4)点击“设计绘图”按钮,主对话框消失,系统在CAD命令行的提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①“请输入绘图基点:”,用鼠标在CAD图形屏幕欲输出横断面图的位置点击左键;②系统接着提示“请输入起始页码:”,输入第一张横断面图的页码然后回车。系统随即按照用户指定的位置在CAD图形屏幕中分图框(用户选择了“插入图框”)绘制出指定范围的所有的横断面图,如图5-20所示为其中的一张横断面图。如果选择了生成土方数据文件,则在横断面设计绘图完成的同时,生成土方数据文件(*.TF),并自动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5)根据需要使用CAD的保存命令将生成的横断面图保存或进行打印操作(同纵断面图的打印一样,可使用纬地系统的批量打印功能)。提示:如果生成的横断面图并不是最终定型的横断面图,例如还需要进行个别断面的修改或添加挡墙,用户也可以不保存此横断面图,在保存项目后,可随时根据需要打开该项目使用横断面的设计绘图命令重新生成横断面图。如果横断面在设计绘图的中途停止,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纵、横断地面线文件中的桩号不对应引起的。用户可通过按F2键查看系统在CAD命令行给出的提示,一般都是提示不能得到断面某某桩号的路基数据,即该断面桩号在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lj)中没有,可在纵断面地面线文件(*.zdm)中添加该桩号数据,重新运行路基设计计算刷新原数据,然后在进行横断面设计绘图即可。5.3横断面修改当横断面设计绘图完成以后,如果用户需要对个别断面的设计线进行修改,在修改完成以后,可以使用纬地系统的“横断面修改”工具点击横断面中心线,系统将自动搜索新的设计线,计算新的填挖方面积、坡口坡脚距离以及用地界等,并根据用户需要自动刷新土方数据文件(*.TF)中该断面的相关数据(即图形和数据的联动)。下面举例说明横断面修改的使用方法:如图5-21所示,图中左侧为横断面设计绘图生成的K0+120桩的横断面图,需要将右侧边沟去掉,修改为如图中右侧的修改后的断面型式,然后进行“横断面修改”操作。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21操作步骤如下:1)在CAD的图层列表栏中选择“sjx”图层,点击该图层名,将其置为当前图层。2)使用CAD的“分解”命令(工具按钮),将断面图中连续的设计线(红色)分解为单个的线段,把路基右侧的边沟及沟外填方边坡线删除,延伸路肩和地面线相交,如图5-21中“修改后的断面”。3)执行纬地“设计”菜单下的“横断面修改”命令,系统在CAD命令行提示“点取横断面中心线:”,使用鼠标点击图中修改后的横断面中心线,系统将自动搜索修改后的设计线,并将搜索到的设计线变为紫色显示,用户可查看搜索的结果是否正确。4)系统同时在屏幕右侧弹出“横断面修改”对话框,将搜索计算的结果数据(填挖方面积、坡口坡脚距离、沟外缘距离、用地宽度等)刷新显示在对话框中,如图5-22、图5-23所示,用户也可以在对话框中手工修改这些数据。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22图5-235)点击图中“修改”按钮,系统弹出“修改该桩号的土方数据成功”的提示对话框,点击该对话框的“确定”按钮,退出提示对话框,系统同时刷新显示横断面图中的填挖方面积,如果图中有用地界等标注,系统也会同时刷新绘出新的界碑位置,此时的土方数据文件(*.TF)中该桩号的填挖方面积等相关数据也已自动更新。6)用户可以继续点击其它修改了的横断面中心线进行“横断面修改”操作,如结束修改,可单击鼠标右键退出“横断面修改”命令。5.4挖台阶处理在横断面设计绘图完成以后,如果用户需要对个别横坡比较陡的填方断面进行挖台阶的设计计算,可使用纬地系统提供的“挖台阶处理”工具来进行断面的修改设计。该工具可用来快速绘制断面的台阶,并根据项目的要求利用横断面修改工具来设置在挖方面积中计入挖台阶的面积、在填方面积中计入挖台阶以后增加的填方面积。下面具体说明挖台阶处理的操作步骤。例如用户准备对图5-24所示横断面图中的右侧填方地面线进行挖台阶设计,其步骤如下: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241)设置台阶:点击纬地“设计”菜单下的“挖台阶处理”命令,系统弹出如图5-25所示的挖台阶设置对话框,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是以水平等距(每级台阶的宽度相等)还是以垂直等高(每级台阶的高度相等)来绘制台阶,并输入台阶的高度或者宽度,本例中设定为水平等距、水平距离为2米来绘制台阶。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设置对话框。图5-252)绘制台阶:在图5-24所示断面中准备绘制台阶的起点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并横向移动鼠标,系统随即自动绘出蓝色的台阶线,并随着鼠标的左右移动而增减台阶的数量。在绘制台阶的过程中,用户可根据系统在CAD命令行的提示,随时键入“D“回车然后输入新的水平距离再回车(或键入H和新的垂直高度)来切换绘制台阶的控制方式和改变宽度、高度。在台阶绘制到合适的终点位置时再单击鼠标左键,即结束绘制。注意:一般从地面线较高点向较低点绘制台阶。绘出的台阶如图5-24断面所示。3)计算面积:运行“设计”菜单下的“横断面修改”工具,使用鼠标左键单击绘制台阶后的断面中心线,系统即自动搜索计算出挖台阶的面积,并弹出“横断面修改”对话框,拖动对话框的滑动条到最底端,可看到系统自动计算的挖台阶的面积,如图5-26中“挖台阶面积”一栏中所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264)面积控制:用户根据设计要求,在“横断面修改”对话框的“控制”栏可以选择“挖方计入挖台阶面积”和“填方计入挖台阶面积”,如图5-22所示。如果需要将挖台阶的面积计入断面面积则点击该项,在右侧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是”,断面面积栏中的数据随即增加,计入了挖台阶的面积。然后点击对话框的“修改”按钮即可完成土方数据文件的刷新。注意:如果用户需要在断面填方面积中计入挖台阶后增加的填方面积,则需要在“横断面修改”对话框的“挖台阶面积”栏中手工输入填方面积。5.5支挡构造物处理在横断面设计绘图以后,用户可通过查看路基横断面或者根据外业测设时调查的支挡防护资料,在纬地系统的“支挡构造物处理”程序中进行路基左右侧挡土墙段落的设置,然后重新进行横断面设计绘图,即可在重新绘制的横断面图中绘出挡土墙断面,并重新计算断面填挖方面积,刷新土方数据文件。该功能可同时用于处理路肩挡土墙、路堤挡土墙、路堑墙、护坡、护脚等各种支挡防护构造物。5.5.1“支挡构造物处理”的程序界面执行纬地系统设计菜单下的支挡构造物处理命令,系统即弹出如图5-27所示的支挡构造物处理的程序界面。整个窗口界面除去菜单和工具栏外,分为三个部分:1)左侧为树状“挡土墙管理”窗口,上部为标准挡墙目录树,下部为当前项目的挡墙设计文件(如本例中的test.dq)。用户在此窗口中可查看选择挡墙,可对挡墙进行复制、删除操作,可以在标准挡墙目录树中新增挡墙目录和新建标准挡墙,标准挡墙的排序根据墙身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当前项目挡墙设计文件中的挡墙也在此窗口中添加。2)右侧上方为显示挡墙的“图形窗口”,用户可通过工具栏中的“缩放”、“平移”、“范围缩放”等按钮对图形进行操作,还可以通过“选择”按钮对窗口中显示的标准挡墙断面的每一条边进行选择,然后在下方的挡墙属性窗口中对其进行坡度和高度的修改。3)右下为“挡土墙属性编辑窗口”用户可在此修改标准挡墙的名称、填土高度、墙身高度、墙底埋深以及挡墙断面各部分的尺寸修改,尺寸单位均以米计。当前项目的挡墙设计文件中的各段挡墙的名称和起终点桩号也在此处输入。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界面中三个窗口的大小均可根据需要自由调整。图5-275.5.2挡墙设计文件的建立在左侧挡土墙管理窗口中的“标准挡墙”下,存放着由纬地系统提供的部分标准挡墙断面,用户可以直接选用这些标准挡墙,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或新建自己的挡墙目录和标准挡墙。然后用户就可以在标准挡墙库中选择需要的挡墙断面建立挡墙项目的挡墙设计文件了。下面先介绍如何建立当前项目的挡墙设计文件(*.dq)。1)执行纬地系统“设计”菜单下的“支挡构造物处理”命令,系统弹出“支挡构造物处理”程序窗口。2)点击挡土墙管理窗口下方“挡墙文件”前的“+”号,展开当前项目的挡墙设计文件,此时挡墙文件下的“左侧挡墙”和“右侧挡墙”均为空目录,还没有添加挡墙段落。分别选择“左侧挡墙”和“右侧挡墙”目录,在右侧的属性窗口中输入其起点桩号和终点桩号,一般为本项目路线全长的起终点桩号。3)根据记录的设置挡墙段落的资料,在标准挡墙目录树的左、右侧标准挡墙中选择合适的挡墙类型并双击打开,选择其中一个任意高度的挡墙断面复制或拖动到下方的挡墙设计文件中对应的“左侧挡墙”或“右侧挡墙”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目录中。4)双击该挡墙目录(或点击挡墙目录前的+号)展开该文件夹,选择刚才拖动下来的挡墙,点击鼠标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自动变换墙高度”,则该设置前自动加上一个“√”,如图5-28所示。如果选择的是路堤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自动变换墙高度”或者是“自动变换填土高度”。系统默认在挡墙外侧不设置排水沟,如果用户还需要在挡墙外侧设置排水沟,可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墙外设置排水沟”命令。自动变换墙高度:是指在横断面设计绘图时,系统自动根据不同横断面的不同路基填土高度和挡墙断面的墙顶填土高度、墙底埋深,自动在该类型标准挡墙库中选择合适墙高的挡墙断面进行横断面绘图。注意:如果标准挡墙库中最大墙高的挡墙断面小于路基的填土高度,横断面图中的挡墙就会悬空,这时就需要在标准挡墙库中的该类型挡墙目录中添加更高的挡墙断面。自动变换填土高度:是指在横断面图中绘制路堤墙时,挡墙高度保持选定的挡墙尺寸不变,而墙顶填土高度根据不同的路基填土高度自动改变。如图5-29所示。图5-28图5-295)接着在右侧的属性设置窗口中输入该挡墙断面的名称(一般为挡墙段落的桩号以便于检查)和挡墙布设段落的起终点桩号。6)重复上述3)、4)、5)的操作步骤,继续添加路线中其它段落的挡墙。7)当所有挡墙添加、设置完毕,点击工具条中的“保存”按钮,系统弹出保存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指定挡墙文件的保存路径和文件名。系统默认文件名为“挡墙文件”,可改为当前项目的名称如“test3.dq”,点击“保存”按钮退出保存对话框,系统自动将该挡墙设计文件(test3.dq)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保存后的挡墙设计文件如图5-30所示,“挡墙文件”的名称改变为当前项目保存的名称“test3.dq”。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308)关闭支挡构造物处理程序,重新进行横断面设计绘图,系统自动根据挡墙设计文件中的挡墙设置在横断面图中对应的桩号段落范围内绘制出挡墙断面。如果选择了输出土方数据文件(*.TF),则用户可以选择刷新原来的土方数据文件。图5-31所示为设置支挡构造物处理后系统重新绘制的横断面图中的一张。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315.5.3标准挡墙的修改如果标准挡墙库中的挡墙属性及断面尺寸不符合用户的要求,用户可对标准挡墙进行修改,以满足设计的需要。修改的内容主要是对墙顶填土高度、墙身高度、墙底埋深、挡墙断面尺寸以及填土线等进行修改。下面逐一介绍其作用及修改方法。1)墙顶填土高度:此设置主要针对路堤墙而言,是指从挡墙顶部至该侧路基边缘点的垂直高度,路肩墙的墙顶填土高度系统默认为0。在图5-27所示的界面中选择要修改的挡墙断面,在右侧的属性窗口中点击“墙顶填土高度”栏,在编辑栏中输入新的墙顶填土高度。2)墙身高度:是指基础顶面至墙身顶面的垂直高度,也可以输入基础底面至挡墙顶面的高度,但需注意墙底埋深须与此墙身高度对应,如图5-32所示。系统将依据此高度进行标准挡墙的排序和确定所绘制挡墙断面的埋置深度。“墙身高度”数据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挡墙自动变高”功能对不同高度标准挡墙的选择是否正确。修改方法:选择要修改的挡墙断面,在右侧的属性窗口中点击“墙身高度”栏,在编辑栏中输入新的墙身高度。图5-323)墙底埋深:是指墙底的埋置深度,此距离从墙身高度的低点起算至墙身与横断地面线的相交点,如图5-32中所示的墙底埋深。挡墙自动变高选用不同墙高的标准挡墙的原则即是:所选标准挡墙在横断面图中的墙底埋深(图5-32所示)必须大于或等于在标准挡墙库中设置的“墙底埋深”。修改方法:选择要修改的挡墙断面,在右侧的属性窗口中点击“墙底埋深”栏,在编辑栏中输入新的墙底埋置深度。4)挡墙断面尺寸:如果用户在使用纬地系统自带的标准挡墙时,认为挡墙尺寸不符合本设计项目的要求,可以对标准挡墙的尺寸进行修改。在如图5-27所示的界面中,打开需要修改的标准挡墙类型组,选择其中的每个挡墙逐一进行断面尺寸的修改。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修改方法:在图形窗口中用鼠标单击选择挡墙断面需要修改的线段,该线条变为红色,同时在右下的挡墙属性窗口中系统自动将该线段的坡度输入栏激活为蓝色的编辑状态,用户可在此栏输入新的坡度值,按键盘上的向下方向键,可继续输入新的高度值。按此方法接着修改该挡墙断面的其它边,只至修改完毕。图形窗口中的挡墙断面图形和下方属性窗口中的尺寸数据是联动的关系,随着尺寸数据的修改,上面图形窗口中的挡墙断面图形随之发生改动,用户可以很直观地检查数据输入是否正确。注意:构成挡墙断面的最后一条边(即和挡墙的起始边连接的闭合边)的坡度和高度是系统根据前面输入的数据自动进行闭合计算的,用户不可以直接修改该闭合边。另外用户也可以直接在挡墙属性窗口中选择每一条边进行坡度和高度的修改,当用户在下方的属性窗口中选择选择修改某条边时,上面图形窗口中该挡墙断面对应的边随之变成红色,用户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选择修改的是断面中的哪条边,再加上数据和图形联动,十分直观,避免了在挡墙数据输入中发生错误。5)设置“填土线”和“近路面点”:挡墙“填土线”和“近路面点”的设置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系统在横断面设计绘图中能否正确插入挡墙,并正确计算断面填挖面积,因此用户在设置中要特别注意。要正确设置标准挡墙的“填土线”和“近路面点”,首先要清楚“填土线”和“近路面点”的含义是什么。所谓填土线,形象地说就是横断面图的挡墙断面中与路基填土相接触的一条或几条连续的边,也就是横断面设计绘图时设计线与挡墙衔接以后设计线的循迹线,设计线将沿着挡墙填土线直到和地面线相交。所谓近路面点,也就是挡墙的插入点,是横断面设计线和挡墙断面衔接的点。对于路肩墙,挡墙近路面点和断面中的路基边缘点连接;对于路堤墙,挡墙近路面点与断面中的填方边坡线连接;对于上挡墙,挡墙近路面点与断面中的路基边沟外边缘点连接。图5-33中列出了几种常见的挡墙填土线和近路面点的设置形式,用户可根据设计要求参照此图进行挡墙填土线和近路面点的设置或修改。设置中须注意一个原则:填土线必须从近路面点开始或结束于近路面点。图5-33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下面举例说明挡墙“填土线”和“近路面点”的设置方法:如果用户想在横断面图中插入如图5-34中所示位置的挡墙断面,即墙顶宽度位于路基宽度之外,只计算墙背以里的填方面积,不计入挡墙挖基等面积。图5-34图5-35步骤1:在标准挡墙库中打开该类型挡墙目录,选择一个挡墙断面,单击鼠标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设置填土线”命令,系统弹出“设置填土线”对话框,如图5-35所示。用户也可以在编辑菜单中选择“设置填土线”命令。步骤2:根据纬地系统默认的挡墙各边编号规则,可知该断面是从墙顶L0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依次绘制L1、L2、L3、L4、L5各条边的,最后一条边L5闭合交于L0的起点。从图5-34和设计要求可知:A点为挡墙近路面点,L5为填土线。在图5-35所示“设置填土线”对话框中选择L5为填土线,在近路面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L0(即A点)为近路面点,点击“确定”按钮完成填土线的设置并退出设置对话框。注意:由于“挡墙自动变高”的功能是在某一类型挡墙目录中的不同墙高的挡墙断面中自动选择,所以须将该类型挡墙目录中的所有挡墙断面的填土线和近路面点均按此方法设置好,系统会自动将这些设置保存在标准挡墙库文件中(纬地安装目录下的QDDB.HDQ文件),以后只需直接调用即可。5.5.4标准挡墙的添加如果标准挡墙库中的挡墙类型不能满足用户某个设计项目的需要,用户可以在标准挡墙库中通过“新增目录”和“新增挡墙”命令来添加自己需要的挡墙类型和挡墙断面。然后通过必要的设置就可以用于横断面设计绘图了。下面就如何在标准挡墙库中新建一个挡墙类型和新增挡墙的过程进行说明。例如我们准备在标准挡墙库中新建一个如图5-36所示的重力式路肩挡墙类型,并新建墙身高度从1米到6米的标准挡墙,左右侧标准挡墙中均添加。我们可以先在左侧标准挡墙目录中添加新的挡墙类型,在添加、设置完成后,将其拖动(或使用复制命令)到右侧标准挡墙的新建目录中进行镜像即可。如果用户只需添加一侧(如右侧)的标准挡墙,也可以只在右侧标准挡墙中添加。其步骤操作如下: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361)启动“设计”菜单下的“支挡构造物处理”程序,并展开标准挡墙目录树。如图5-272)鼠标选择“左侧标准挡墙”文件夹,在“编辑”菜单或鼠标右键菜单中选择“新增目录”命令,则系统在左侧标准挡墙的目录下新建一个名为“新建挡墙组”的空文件夹,选中此文件夹并在右侧的属性管理窗口中输入新的挡墙组名称,如“重力式路肩挡墙”,则左侧标准挡墙目录树中的“新建挡墙组”的名称改变为“重力式路肩挡墙”的名称。3)鼠标单击该“重力式路肩挡墙”目录,在“编辑”菜单或鼠标右键菜单中选择“新增挡墙”命令,则系统自动在该目录下增加了一个名为“新建挡墙”的挡墙断面名称。移动鼠标到右侧的图形管理窗口中,鼠标的箭头变为十字形状,表示可以在图形区开始绘制挡墙断面了。4)勾绘挡墙断面最好是从近路面点开始,顺填土线方向在断面的每个拐点位置依次单击鼠标左键,勾绘出挡墙断面的大致形状,单击鼠标右键结束绘制。5)在挡墙管理窗口中单击一下其它目录,再点击该挡墙断面的名称,则激活该挡墙断面的属性编辑窗口。在挡墙断面的属性编辑窗口中依次输入①挡墙名称:根据个人习惯将“新建挡墙”的名称改为如“1m墙”;②墙顶填土高度:系统默认的墙顶填土高度为0,对于路肩墙可不改此项数据,如果是路堤墙则输入相应的墙顶填土高度;③墙身高度:此墙身高度和墙底埋深是对应的关系,在此处输入基础顶面以上的墙身高度,如1米。④墙底埋深:与墙身高度对应,在此处输入除基础外的墙身的最小埋置深度,如0.3米;⑤断面尺寸输入:从勾绘的挡墙断面起始边开始,依次输入断面各条边(L0至L6)的坡度和高度。每条边的名称可以不做修改,系统默认为起始边为L0,其它边按照顺序依次为L1、L2……L7,最后一条闭合边为L7。闭合边L7的坡度和高度由系统自动计算,不需用户手工进行输入。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在纬地系统中,断面各边的坡度和高度的输入约定如下:a)水平线段的坡度为9999,高度即输入其宽度,不论方向向左或向右均输入正值;b)垂直线段的坡度不论线段的方向均输入0,其高度按照绘制方向如果向下输入负值,向上则输入正值;c)对于方向向下的坡度线,其坡度和高度均输入负值,而方向向上的坡度线,其坡度和高度均为正值;d)对于水平倾斜的坡度线,如果方向为向左向上,则坡度为负高度为正,如果方向为向右向下,则坡度为正高度为负,其它依次类推。其实在我们勾绘出挡墙断面的大致形状时,系统已自动推算出断面每一条边的坡度和高度,用户只需要对其略微进行修改,输入准确的坡度和高度即可。6)在断面尺寸输入完成后,就是进行挡墙“填土线”和“近路面点”的设置了。按照上一节中介绍的“填土线”和“近路面点”的设置方法,根据图5-36中挡墙设置要求,选择L0和L1为“填土线”,在“近路面点”的设置中选择L0起点为“近路面点”。设置好的1m墙如图5-37所示。图5-377)在1m墙的所有设置完成以后,就可以添加其它不同墙高的挡墙断面了。添加方法如下:①选择1m墙,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接着在本挡墙目录中进行粘贴,则复制出一个1m墙的挡墙断面;②按照前面的操作步骤,修改挡墙名称为“2m墙”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墙身高度为2米,墙底埋深如果也需改变,则输入新的墙底埋深。按照墙身高度2米的挡墙断面尺寸对“2m墙”断面的每条边的坡度和高度进行修改。③按照上述①、②步的操作,继续添加3m、4m等挡墙高度的标准挡墙断面,只至所需断面添加修改完毕,则完成左侧标准挡墙中的重力式路肩挡墙组的添加。8)在右侧标准挡墙的目录中添加与左侧标准挡墙类型相同的的重力式路肩挡墙。添加方法十分简单,只需在右侧标准挡墙中新建一个挡墙目录,然后拖动左侧标准挡墙中的挡墙断面到该目录中,对复制的挡墙断面进行垂直镜像即可。下面介绍其添加过程:①按照前面第2)步的介绍,在右侧标准挡墙中新增一个重力式路肩挡墙的目录;②打开左侧标准挡墙中的重力式路肩挡墙组,使用鼠标将其中的挡墙断面逐个拖动到右侧标准挡墙中的重力式路肩挡墙目录中,即完成挡墙断面的复制;③选择右侧重力式路肩挡墙目录中复制的挡墙断面,利用鼠标右键菜单中的“垂直镜像挡墙”命令,对该目录中的每一个挡墙断面进行垂直镜像操作,使复制的左侧挡墙断面转换为右侧挡墙断面,即完成右侧标准挡墙中的重力式路肩挡墙的添加。以上操作是在纬地道路CAD系统标准挡墙库的左右侧标准挡墙中新建一组重力式路肩挡墙的全过程,所有添加的标准挡墙断面,系统均将其自动保存到纬地安装目录下的DQDB.HDQ文件中,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调用该挡墙库中的标准挡墙进行横断面设计绘图。注意:用户在卸载或重装纬地道路CAD系统时,需对该文件进行备份,在纬地系统重新安装完成后,再复制备份的DQDB.HDQ文件到纬地安装目录中覆盖原文件即可继续使用。5.6纬地挡土墙综合设计系统的利用如果用户在使用“纬地挡土墙综合设计系统”进行挡墙的设计计算和出图,则可以完全省略上一节所介绍的支挡构造物处理的操作过程。可直接利用“纬地挡土墙综合设计系统”进行挡墙设计的成果,将其左右侧布设的挡墙保存为纬地道路CAD的挡墙设计文件(*.dq),然后添加到纬地道路CAD中该项目的项目管理器中,即可在横断面设计绘图时绘制出已进行支挡构造物处理的横断面图,并重新计算出新的土方数据文件。关于其操作过程,在“纬地挡土墙综合设计系统”的使用说明中有详细介绍。5.7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输出在最终确定的横断面设计绘图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将生成的土方数据文件(*.TF)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如果已经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则可以选择刷新该文件中的数据,然后就可以进行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输出了。输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操作步骤如下:1)检查土方数据文件是否已添加到项目管理器中;检查土石比例是否已在“控制参数输入”中或是控制参数文件(*.ctr)中分段设置完成(用于计算挖方分类数量);检查大中桥梁数据和隧道数据是否已录入到控制参数文件(*.ctr)中(用于扣除桥梁和隧道范围的土石方数量)。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2)选择“表格”菜单下的“输出土方计算表”命令,系统弹出如图5-38所示的对话框。图5-38对话框中的各项设置说明:计算模式:可选择输出常规的土石方数量计算表和在每公里处断开另起一页的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两种模式。松方系数:可分别设定土方和石方在压实方换算为自然方的松方系数。计算控制:可选择在输出土方数量计算表时,是否扣除控制参数文件中的桥梁、隧道范围内的土石方数量。本桩利用使用石方:系统默认本桩利用使用土方,可在此勾选本桩利用使用石方,则系统进行本桩利用计算时按照土方和石方均利用。输出方式:用户可以选择输出Word格式或者是Excel格式两种表格形式的土石方数量计算表。Word格式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中数量的小数位数可在精度栏设定,Excel格式的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精度在模板中设定。桩号区间:用户可根据需要指定输出项目中某一段的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系统默认为该项目全段的起终点桩号。3)点击对话框中的“计算输出”按钮,系统根据指定的桩号范围在CAD命令行提示桩号总数和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总页数,并提示用户键入出表的“起始页码”和“终止页码”,用户在输入“起始页码”和“终止页码”后,系统即开始调用纬地安装目录下的“土方计算表”模板进行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计算输出。设置这样出表的优点在于用户可根据需要指定输出其中任意一张表格。输出的土方数量计算表如图5-39所示。91 第一部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教程图5-394)点击对话框中的“每公里表”按钮,系统将自动调用纬地安装目录下的“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模板,计算输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说明:纬地纬地CAD仅生成土石方数量计算表和进行本桩利用、填缺、挖余的计算,不进行调配。如果用户需进行土石方数量的调配计算和输出调配图,可选用纬地系列软件“纬地土石方可视化调配系统”进行调配计算,其操作使用方法在纬地土石方可视化调配系统中有专门的使用说明。6其它图纸和表格的输出用户在完成一个项目的平、纵、横设计后,所有与之相关的设计图纸和表格均可以选择输出。图纸除平面图、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外,还可以输出公路用地图、总体布置图、透视图等等;表格除了直曲转角表、路基设计表、土方计算表外,用户可根据设计要求选择输出逐桩坐标表、竖曲线表、超高加宽表、路面加宽表、逐桩用地表和公路技术指标表等等,如果项目中有断链,还可以自动计算输出里程断链表,如果进行了沟底拉坡,还可以输出排水设计表。关于这些图表输出的操作方法都很简单,和前面介绍的图表输出方法基本相同,用户可自行尝试操作,在这里不在一一叙述。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