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4 KB
  • 2022-05-11 18:30:38 发布

分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摘要:市政道路设备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仅供参考。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现状;改进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一、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现状1、市政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工作者常常将设计思维、设计眼光单纯的禁锢在本工程项目当中,并未将其同城市全局性规划进行关联,造成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很难进行良好的匹配,进而导致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对道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在我国,对于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的关注大都聚焦于占有少数比例的主干道路和立交上,但是在支路、辅路上却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城市路网中,人流、车流普遍拥堵于占有少数比例的主干道路和立交上,使得道路承受的压力愈加严重。既造成交通分流存在显著的问题,又造成行人的交通危险系数上升。2、行人过街安全设计不科学行人过街安全是道路设计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但是因为 随着城市车流量增加,城市人口增多等情况,使现有的行人过街设计不合理。在交叉道路的设计中,主要是考虑到经济性的影响,对于相关的不方面的行人安全考虑不足,而且为信号灯与人行道设计不合理,使行人与车辆冲突,而且从道路设计的相关性考虑,缺乏有效的安全设计,冲突频发。3、参数设计不合理在目前的道路设计规范中,不同的路面的使用年限的设计并不相同,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为20-30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为15年,但是因为使用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使用年限达不到设计年限,比如认为原因、汽车超载等,因为在目前的施工设计中,主要以成本以及经济型为主,所以导致参考性不足。在相关的设计中,采用最低参数进行设计,并且作为合理性的准则,这些为道路的维护、扩建以及扩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为在相应的参数设计中缺乏预留,对于交通预估不足,导致设计缺乏精度与合理性。4、交叉渠道设计不精准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交叉路口的设计时道路设计的重要方面,对于车辆的形式以及行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使现有的交叉渠道建设不能够环节交通压力,车辆的行车轨迹混乱,冲突频发。因此在交叉路 口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现有的交通流量,并且优化基础设计,从而进行精准化综合设计,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5、道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市政道路的交叉口是市政道路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是通行车辆转换道路、各个道路车量汇聚的地方,并且市政道路的交叉口还会安装多个车道的指示灯,这就大大降低了此区域车辆的通行率,或多或少会有车辆和行人违反交通规则,这也使得市政道路的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市政道路的交叉口往往呈现出等待行驶的车辆要使用的车道不够;特别是在下雨天,交叉口雨水往往会积存,不能迅速排放,增加了市政道路交叉口的道路压力,交叉口的积水过多,严重影响了行人的通行速度。有的城市通过修建立交桥排解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由于立交的规模过大,资金的成本投入宜很大,若立交的设计不合理、不完善,立交建成之后,不能迗道预期排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的作用,同时也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资源浪费。二、市政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改进措施分析1、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应对目标设计所在地区及周边的相关环境加以深入了解,做到设计关联元素的彼此协调。充分尊重自然,坚持减 少或者杜绝损害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道路及辅助设施的布局形式应充分考虑关联环境的实际,尽最大可能维护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景观设计使现有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拓宽社会群众的视野范围,形成地区之间的绿色关联网线。2、交叉口的设计优化在市政道路上,如果在一条市政道路上的交叉口很多,那么这些交叉口之间的间距就会很短,比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市政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次数是与交叉口的数量成正比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交通事故发生率随着市政道路交叉口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市政道路的平交口或者有信号灯控制的平面调头点时,为了避免出现混乱的状况,要在市政道路固定的位置设置这项功能,满足机动车调头的需求。为了解决交叉口堵塞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问题,可以增加右转、左转车道,尽量避免车辆的交叉行驶,增加为了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具体措施为:如道路设置的分隔带和绿化带较宽,在道路交叉口处局部占用分隔带增加右转、左转车道;若道路设置的分隔带和绿化带较窄,可对交叉口进行局部拓宽,增加右转、左转车道。3、注重横断面设计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路缘带等均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构成要素,将上述要素加以科学性配置对于道路横断面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科学的横断面设计需要将下述问题加以考量:3.1将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纳入设计标准范围,在坚持“最大程度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下,确定科学的单排车道宽度;3.2针对道路当前的和潜在的通行状况加以剖析后,应将原车道数量加以修改。3.3将各种道路数量、道路宽度以及配到设施的比例加以合理化确定,使其达到最优。3.4提升关于环保、交通安全的关注,针对隔离带以及绿化区的结构、布局等加以修改。4、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时,应将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以充分融合。充分考虑目标设计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所在地区在整体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为其进行清晰的地位界定,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意图。市政道路设计应秉承“稳定性、权威性”的理念,严禁多次修改的现象发生,否则将造成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的漏洞。道路设计应紧密围绕实际情况开展,以基础工作为起点,依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开展动态性研究, 确保道路设计做到科学性、可行性。此外,应在道路设计中将发现的问题加以规整。并以此为基础,对道路设计规范加以健全和完善,做到设计规范的可操作性。5、市政道路绿化带与分隔带的设计在城市道路的交通中,非机动车和行人是妨碍机动车行使速度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一定要重视绿化带和分隔带的设计。通常情况下,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都是用较宽的绿化隔离带来充当道路分隔带使用,既能发挥和分隔带同样的作用,又能够吸收机动车排出的尾气,美化市政道路的环境,降低对行人的身体危害。6、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时,应将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以充分融合。充分考虑目标设计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所在地区在整体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为其进行清晰的地位界定,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意图。市政道路设计应秉承“稳定性、权威性”的理念,严禁多次修改的现象发生,否则将造成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的漏洞。道路设计应紧密绕实际情况开展,以基础工作为起点,依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开展动态性研究,确保道路设计做到科学性、可行性。此外,应在道路设计中将发现的问题加以规整。并以此为基础,对道路设计规范加以健全和完善,做到设计规范的可操作性。 7、对综合管线进行布置在设计综合管线时,需要注意的原则是:①实行统筹规划;②进行同步建设;③局部以及整体进行协调;④技术以及经济进行结合;⑤近期以及远期进行结合;⑥临时以及永久进行结合。在布置管道时,应当先进行人行道布置,再进行车行道布置,如果管道检修次数比较多,需要在人行道进行优先布置。在设计主干道方面,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于共同沟内,布置地下以及地上管线系统,对道路沿线环境起到改善的作用,管线系统管理比较方便,有助于解决反复开挖的问题。结束语市政道路设备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市政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道路设计对于特殊人群的关注度不足”四方面总结了当前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段落提出了市政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__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注重横断面设计、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参考文献[1]宋珊.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城市建筑,2014,02:257. [1]李志.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的要点分析[J].价值工程,2014,03:112-113.[2]肖恒,冯臻臻.谈以人为本下的市政道路设计[J].门窗,2014,02:73-74.[3]杜斌.新时期我国市政道路设计初探[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