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13 KB
- 2022-05-12 10:03:5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低等级公路改建中总体路线设计摘要:本文结合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的设计实践经验,对低等级公路改建总体、路线设计中技术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体会总结。关键词:低等级公路改建、总体及路线设计Abstract:Inthispaper,combinedwithMeixiantownradiustoPengspicyculturaltourismhighwaydesignexperienceofTricholoma,forlowgradehighwayrebuildingexistingtechnicalstandardsoverall,routedesignproblemsandsummarizetheexperienceof.Keywords:reconstructionoflowgradehighwayrouteoverallanddesign;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前言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省干线公路的完善,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原本等级较低的村道、乡道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各省市县对较低等级的山区公路和城镇道路的提级改建也日益重视,增加投资建设资金,加快了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公路提级改建项目因为山区地形、地质复杂,路线布设受平纵横断面等条件和影响因素
浅谈低等级公路改建中总体路线设计摘要:本文结合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的设计实践经验,对低等级公路改建总体、路线设计中技术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体会总结。关键词:低等级公路改建、总体及路线设计Abstract:Inthispaper,combinedwithMeixiantownradiustoPengspicyculturaltourismhighwaydesignexperienceofTricholoma,forlowgradehighwayrebuildingexistingtechnicalstandardsoverall,routedesignproblemsandsummarizetheexperienceof.Keywords:reconstructionoflowgradehighwayrouteoverallanddesign;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前言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省干线公路的完善,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原本等级较低的村道、乡道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各省市县对较低等级的山区公路和城镇道路的提级改建也日益重视,增加投资建设资金,加快了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公路提级改建项目因为山区地形、地质复杂,路线布设受平纵横断面等条件和影响因素
诸多;现根据以往各种等级公路提级改建项目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以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为例,阐述对公路提级改建中总体及路线设计的几点认识,希望能对公路提级改建项目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2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公路工程项目的总图,要求协调专业间内外关系,确定标准、规模、方案,以形成完整的系统工程,实现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改建项目总体设计考虑的因素有:起终点的衔接、公路等级、建设规模(涉及桥涵的数量)、大体的施工方案以及主要的制约因素;即明确“三做”做成什么样、需要做什么、可以怎么做。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定义为三级公路,设计时速30Km/h,路线起点接县道X009,终点为蓬辣小桥终点;沿途经过半径村、罗屋敦、蓬辣等村庄,既有两座桥梁已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拆除重建,另需新建中桥一座,各涵洞均需拆除重建;既有水泥砼路面不能满足荷载要求,需破除;中间控制点主要为旧路两侧的村庄、建筑物、山体以及旧路桥梁。3选线选线考虑的因素较多,变化大;一般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由浅入深的原则。由起终点、必须连接的城镇村庄作为最主
要控制点决定路线基本走向,在基本走向确定的基础上,细化控制因素,如桥梁、旧路沿用、隧道以及河流等,决定路线的局部方案,从而确定路线走向。对于公路提级改建工程,大多路线走向基本已经确定,但是一味的沿旧路选线未必就是最优的选择,反而可能因为道路等级的提升带来新的征地拆迁工程;通过局部改线论证,或许能有更优可行的路线走向。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于罗屋敦绕开两侧居民房屋甚多处,避开旧路,改走沿房屋后山腰,避免了大量的征地拆迁工作。此外,改建项目设计中心线的位置可能为两种:当旧路基基本能满足改建断面的需求时,选择旧路中心线作为基准;当旧路基与改建断面相差较大时,选择旧路边线作为基准,两者都能很好的利用旧路基,这是相当重要的,这对道路标高的控制,施工方案有决定性作用。4平面设计平曲线指标是视距及行车安全的首要影响因素,其要素应根据规范满足其组成要求。在平面设计中,其要点无非圆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超高加宽以及直线段长度等能否满足规范。在公路提级改建中,我们既希望能将平面线型严格满足规范要求以迗行车安全,也希望在改建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注重环保,减少对山体环境的破坏,这就需要一个平衡点。
目前大多数公路改建工程,因为日益增长的交通量而投入建设:对于旧路为沙土路等级较低者,我们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平面设计使其达到我们提级的目的;而对于有一定等级的公路优化改建项目,在保证路宽的情况向,可适当考虑使用较低平面指标。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旧路现状宽6.0m,平纵指标低,为四级路;本次设计我们采用三级公路30Km/h设计标准,局部降低指标限速20Km/h,减少了大量的新征拆迁,又保证路段的通达能力得到了提升。4.1直线公路路线规范对平曲线间直线长度作出了最小值的规定,即我们常说的同向6V,反向2V;设计速度不大于40Km/h时,则可参考执行。目前公路提级改建中,项目类型主要有:三级公路改建为二级公路,等外或四级公路改建为三级公路,均存在速度上的提升。对于严格的二级公路,其设计时速有60Km和80Kin,一般是省级的重要干线道路,平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需严格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行车安全;而时速不大于40Km的公路,一般是具有集散性的县道,乡道,是城镇和农村经济作物运输的重要通道,平均行车速度不高,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本前提下,更多的是需求行车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因此对于平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参考执行。驾驶员是依据所接受沿线的综合信息来调整其驾驶行
为,而道路信息来源于线形、道路条件、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边坡防护形式及沿线地形、景观等。因此,在实际项目设计中,考虑停车视距的要求,取约3.6s行程距离作为同向平曲线间直线最小距离;考虑制动距离,取约1.2s行程距离作为反向平曲线间直线最小距离,足以满足较低等级公路的行车安全要求。4.2平曲线平曲线是平面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较常用的平面线形的组合有:基本型、S型、卵形、凸型、复合型以及C型,后三者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在提级改建路线设计过程中,工程师常常遇到的节点有:平面线形、平曲线最小长度、“小偏角”。4.2.1平面线形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许多工程师担心偏离旧路过多导致造价增加而设置了较多的交点,以致平曲线指标低,甚至经常采用极限值,整体线形指标不顺,迗不到优化线形,提级改建的目的。公路提级改建是一个优化平纵横断面的过程,平面为首,兼顾纵横是最基本的原则。基本型曲线宜将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长度设计成1:1:1,曲线较长者则可为1:2:1;S型曲线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为ri/3。另外,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两交点之
间距离较短,平曲线设计后无法满足同向曲线之间直线距离的要求,此时可以考虑设置为卵形曲线,不宜设置为C型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平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度要求满足规范值,此时往往会牺牲圆曲线的长度而迗不到1:1:1的理想要求,甚至可能变为凸型曲线,此时线形较差,应当兼顾考虑,减少交点的设置。当遇到不设超高的半径时,按规范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建议同样设置缓和曲线,使得与圆曲线配合得当,美化线形。4.2.2平曲线最小长度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如果曲线太短,会使驾驶操作频繁而紧张。提级改建的项目中,工程师往往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旧路基,避免较大偏离旧路中线,从而容易出现小偏角现象,此时须按规范计算满足一般值长度要求,受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可减短满足平曲线最小长度要求。4.3超高加宽规范对公路的超高加宽均有相应的规定曲线半径小于250m时,应根据该公路的交通组成确定加宽类别;半径小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应设置超高,对于新建公路,严格根据设计时速、圆曲线半径选择路段的最大超高横坡值,而对于大部分提级改建公路项目,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交通量,通常车辆平均车速不高,最大超哥横坡值可定4%为上限,不可一味的按高速行车速度去取值。4.4平面线形与桥、遂的配合
桥梁往往是影响和制约路线方案的关键,路线设计时对桥梁考虑不当会严重影响路线方案的合理性。路线设计中,过多直线要求的制约,强求桥梁位于直线段,导致大量采用最小半径、极限半径与短直线的不良组合,线形标准大大降低,与环境的协调性差,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桥梁技术的不断进步,弯斜坡桥等的设计、施工已有较成熟经验,工程造价也未必成为项目首要控制因素,这为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5纵断面设计纵坡指标是行车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知道,在设计过程中边坡点的数量越少,驾驶者操作频率越低,汽车行车条件就越好。在改建公路项目中,公路既有的路面纵坡往往迗不到这一点,而我们的目标是提级改建,这就很可能为了保证公路等级的提升,需要作出较大的填挖,从而破坏山体环境,现有排水系统以及沿线分布的村庄民房。纵断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起终点标高、桥涵控制标高、旧路沿线房屋建筑标高、平交口范围内坡度、填挖平衡。在公路改建项目中,地面线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尤其是旧桥桥头、桥面以及沿线房屋建筑标高;此外,应根据对旧路面的处理方案选择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高度:当拓宽改建时,设计标高采用旧路路面标高作为控制;当需要大
量破除旧路面时,选择高于旧路面标高相当于结构层厚度作为设计标高控制。5.1关于坡长限制规范对各级坡度坡长作出了限制,并要求注意缓坡段的设置。纵断面设计中我们旨在对旧路纵断面进行优化设计,往往较容易满足对于4%以下的纵坡坡长限制;但如果对各路段都加以对应坡度的坡长限制,而强行将纵坡设计成台阶坡,纵面线形未必能得到有效改善,而且可能与地形不符,反而会造成工程量增大。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小桥涵可设斜坡段或竖曲线上,但应避免出现驼峰式纵坡。5.2关于竖曲线半径设置竖曲线的设置主要的作用是:缓冲冲击、保证纵向行车视距、利于排水及改善行车的视线舒适感。竖曲线设计控制要点有:半径、最小长度。半径的大小控制竖曲线起终点位于缓和曲线中间为宜;困难情况下,竖曲线长度不宜小于规范值的最小长度。5.3平纵组合中的“平包竖”组合得当的平纵线形不仅能起诱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可取得平顺而流畅的效果。平包竖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
线。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平曲线半径大时,竖曲线半径相应也要大。II3)应避免的组合:边坡点和交点不宜重合、小半径竖线不宜与缓和曲线重叠、长平曲线内尽量设计成直坡线、平竖曲线半径均很小时不宜重合,应分开。6结语公路的总体和路线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对于山区公路来说,由于受复杂地形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限制,设计时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多,线形设计与各专项设计相互影响更大。在实际的项目中,遇到长迗lOKm以上的公路改建项目,工程师们运用现代高科技辅助设计手段,使得线形设计和检验提更为的简便快捷,设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怎样使设计更为经济合理、设计组合更为美观上,从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迗到路线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的目的。参考文献[1]赵永平,唐勇.《道路勘测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JTGD20-2⑻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200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道路路线设计-纵断面
- 精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基本方法与评价
-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路线设计级导游词
- 道路路线设计-平面
- 道路路线设计-横断面资料祥解
- 改扩建道路路线设计探讨
-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专题复习学案.doc
- 数字地面模型dtm和cad技术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
- 东北旅游路线设计.doc
- 道路路线设计-代做道路毕业设计
- 基于循环取货的运输路线设计毕业论
-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特点和要点
- 使用eicad进行路线设计流程
- 山区双车道公路路线设计参数的研究
- 毕业论文__基于mfc_access的交通换乘路线设计
-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附件(jtgd20-2006)
- 石油钻杆接头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材料毕业论
- 旅游路线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