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59 KB
  • 2022-05-12 10:03:59 发布

关于道路路线设计若干问题浅析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关于道路路线设计若干问题浅析王加伟胡晓晓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176摘要:道路路线设计即为道路平面纵面和横切面综合起来进行设计,合理的路线设计会使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感觉安全舒适。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道路路线的设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关系着整个道路设计的好坏,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完善道路路线设计才能保障在行驶过程中安全舒适。基于此,本文就将对道路路线设计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道路路线;设计;原则;措施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1、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在实施一项道路建设项目中,首先需要对道路进行设计,包括路线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维护运行设计等,只有在完成合理的设计方案以后,方可开始动工建设。而在这所有的设计方案中,路线的设计是基础,也是关键。这是因为道路建设不同于水利或建筑建设,一旦路线确定,开始动工实施后,若想再更改置换,难度就会非常大,且其它所有的相关设计几乎都需要重新设计,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得工程整体进度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在道路的设计中,必须要优化路线设计,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好实地的地质勘探与环境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经专家组讨论修改后方可确定。这样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道路路线设计的合理可行,避免在施工中或使用中因路线设计不当而更改路线带来很大损失或影响道路的运行效果,给行车带来不便。2、道路路线设计的原则2.1、景观的协调性道路路线设计需对景观协调性进行考虑,实际设计时要结合道路沿线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景观特点,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景观不同,道路路线的布设方式也不同。有的道路路线会顺势而为,线形会随着周围景观线形而变化,比如近河流的道路,其路线布设走势会尽可能的与河流走势相切合,给人一种融入自 然、亲近自然的和谐之感。而对于道路近旁的再造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布设道路路线时,大多会采取连续和渐进手法,将道路形态、质地和色彩等做相应改变,体现出连续渐进特点,创作出一幅: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效果图,使人亲近景观。2.2、路线方案选择的可行性考虑到某些道路工程所面临的施工地形相对复杂,路线设计时可能会遇到投资施工、营运安全等问题,所以必须要求路线设计方案要合理、可行,并且还要和道路投资规模和投资施工、后期营运安全等问题结合起来,从可持续发展观念出发,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环保、安全协调等因素,对入选的多套方案进行比较,优选出最科学、可行的道路路线设计方案。需要强调的是,在路线设计期间,为了保全道路设计质量,设计时要尽量避开地质条件不好的路段,要加大对重点、难点工程的研究力度,以设计、选择出最佳道路路线方案。在综合考虑了上述问题之后,本次项目路线的布设将充分考虑地形、地质、环保因素,尽量将路线布设在荒山、荒地上,一方面增加了荒地利用率,另一方面还减少了对国家耕地的浪费,实现了双赢。3、影响道路路线设计的因素影响道路工程路线设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道路工程的路基是道路工程线路设计的首要阶段,同时也关系着其整体性,是工程的整体施工方案和设计水平的汇总。其次,道路路线设计的线形设计分析是多方面因素结合来考虑的,主要有线路所在的地形地势等因素,设计方案的实施和施行需要从这几方面综合考量,从而保证道路施工线路设计的质量。4、道路路线设计要点分析4.1、做好运行车速的检验该项目工程路线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地形、地貌,运用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来对路线设计行为进行指导,达到保证道路线形均衡、连续的目的。道路路线设计指标的有效性要运用车速理念加以检验,确保检验结果合理。道路衔接路段是设计重点,设计时要严格控制好衔接处的级差,实现衔接路段的顺适连接。一般情况下,道路衔接处相临两个路段的速度差大致为20km/h,这是道路运行车 速的规定检验结果。4.2、掌握好线性指标在本次道路路线设计中,设计要求结合道路地形、地貌实际,准确掌握好道路线形指标。实际做法为:设计期间结合地形、地貌、地物等自然条件,在保证道路行车安全以及道路环保、节省农田耕地的前提下,对设计要求下线形指标进行掌握与应用,充分体现出道路路线的连续性和顺畅性。道路线形设计指标不可片面追求高指标,只要保持线形顺畅,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即可。4.3、缓和曲线长度采用问题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当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时,从直线进入圆曲线,驾驶员应逐渐改变前轮的转向角,使其适应相应半径的圆曲线,前轮的逐渐转向是在进入圆曲线前的某一路段内完成的。在直线上半径无穷大,圆曲线半径为R从直线过渡到圆曲线,汽车的行驶曲率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变化路段即为缓和曲线段。4.4、小转角问题道路平面线形中转角在7度以下时,曲线长度就显得比实际短、驾驶员容易产生急转弯的错觉而急忙转向,造成行车事故。在高等级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小转角。无论是纸上定线或是实地定线1采用小转角是较简单的布线方法,有些选线人员常以设置小转角来解决定线中遇到的困难,而要取消一个小转角常常要费很大功夫,要反复移动前后的路线,有时还要增加一些工程。对于设计速度低的道路1小转角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太大。但对设计速度高的道路设置小转角一定要慎重,同时要保证圆曲线的最小长度。4.5、分离式隧道处的平面布线问题如何将整体式路基的中线分为分离式路基的两条中线,一般有两种作法,一种是采用设置四个小转角的简单办法,即在隧道分离前设置两个小转角,将中线分开,过隧道后又设置两个小转角,将中线合拢。这种方法虽然方便易行,但明显地降低了平面线形的标准,对行车安全十分不利。第二种作法是适当扭动隧道轴线,延长或后退隧道两端的转角点,并在隧道两端的转角点外采用不同或相同的平曲线半径,在曲线上将中线分开,这种方法虽在定线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但满足了平面线形的技术标准的要求。在宽度不同的中央分隔带路或山岭区分离 式路基地段,分开中线也多采用此方法。4.6、山区路线设计在山区公路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拓展思路,重视山区公路设计的独特性、自然性。一方面,要结合山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线设计;另一方面,山区公路是山区景观的一部分,在重视其应用价值的同时,也要重视其设计的美观性、和谐性;贯彻地质选线原则。在选线前,对山区地质、地貌等资料进行全面、充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确保选线的最优化;注重选线的灵活性。以山区公路设计原则为参考,尽可能规避不利于安全、增加施工造价的路段;注意山区公路的平曲线设计。平曲设计有利于公路设计与山区地形的结合,降低了施工难度,确保了施工质量;平曲设计确保了公路环境、景观的立体感,有利于车速的连续性、适当性,缓解了司机的视觉疲劳。同时,平曲设计可以避免车辆转弯时侵入其他车道,有利于行车安全;重视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反复优化,该修的隧道要修、该架的桥要架、该高填的高填、该深挖的深挖,既要确保工程建设的需要,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对山区的气候特点、水文特点也要作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例如,公路路线要经过一条小河,就要对这条河的涨势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避免涨水期流水对公路的破坏;山区某一季节雨天多、潮湿,就要考虑路基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排水、道路排水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重视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细节问题,比如隧道采光、照明,环境的保护等;重视山区公路设计与当地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结合,寻求设计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谐之美。总言之,道路设计的过程中道路路线的设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关系着整个道路设计的好坏,决定着道路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在以后的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对其进行综合的考虑,以此不断的进行完善来保证路线设计的质量。参考文献[1]郭飞.结合实例分析公路路线设计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7:198.[2]任菲菲.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4,08:70-71.[3]邱劲光.公路路线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河南建材,2014,02:75-78.[4]陶梅.关于道路路线设计若干问题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08:172. [5]史超平.浅析公路路线设计的规划因素[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