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1.70 KB
- 2022-05-11 18:18:5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93.080.01P66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2483—2017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规范2017-03-29发布2017-06-0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2483—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高速公路石安改扩建筹建处、长安大学、河北广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瑞君、董辉、王伟、王咏梅、崔志勇、王选仓、葛金城、蔡永利、张韶波、张宏君、杨连红、李彦伟、康博、宋继增、李占锋、杜瑞民、崔少谦、孙晓文、李保臣、赵靖文、曹志强、王枝枝、王朝辉、索函军、黄峰涛。I
DB13/T2483—2017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治的材料指标、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002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TL11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13/T978旋转压实剪切实验法(GTM)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13/T1013废轮胎橡胶沥青及混合料技术标准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50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沥青路面层间处治asphaltpavementinterlayertreatment对夹层界面进行清扫、打毛、糙化处理或通过专门的夹层材料提高沥青路面面层之间或面层与基层之间结合效果的措施。3.2沥青路面层间工作状态interlayersworkstatus在车辆荷载和环境因素作用下,面层与面层之间或面层与基层之间的受力状态。3.3应力吸收层stressabsorbinglayer为防治反射裂缝,而在复合式路面混凝土板面上撒布或摊铺的沥青封层或夹层材料,在本标准中包括APP油毡、玻纤格栅、撒布式应力吸收层和摊铺式应力吸收层。3.4防水粘结层waterproofadhesivelayer1
DB13/T2483—2017为了防止雨水、雪水进入桥面及复合式路面内部结构,以及其他用水对桥体或路面结构破坏等而设的材料层。3.5高渗透乳化沥青highpermeabilityemulsifiedasphalt由沥青、渗透剂、乳化剂和水组成,且具有高渗透性并可以深入基层5cm以上的乳化沥青。3.6高粘沥青highviscosityasphalt由高粘沥青改性剂与基质沥青按一定配比混合制成,且60℃时具有很高的绝对粘度(≥20000Pa²s)的改性沥青。3.7渗透深度penetrationdepth指透层油洒布在半刚性基层上一定时间后,渗入基层内所能达到的平均深度,是评价透层材料渗透性能的重要指标,以mm计。3.8防水性能waterpermeabilityproperties指下封层及防水粘结层材料所具备的防止水分浸入基层或渗入桥面内的能力,是评价封层及防水粘结层抵抗水害的重要指标,渗水系数以ml计。4沥青路面层间处治设计4.1一般规定4.1.1沥青路面层间处治的设计期应根据经济、交通增长以及所在公路在路网中的地位,考虑环境和投资条件等综合确定。各级公路的层间处治设计基准期不宜低于《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中规定的沥青路面设计年限。4.1.2沥青路面层间设计时,应重点调查环境条件、道路纵坡、曲线半径、路面结构和交通量等内容,进行路面层间工作状态分级。4.1.3沥青路面层间处治应针对不同的结构层层间,采取不同的层间处理措施,按表1执行。表1各级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措施处治部位层间处理措施半刚性基层表面透层和下封层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间、复合式路面层间防水粘结层两层及以上沥青层间粘层4.1.4既有路面处治设计应消除既有路面结构病害,恢复路面结构强度,改善其使用性能。4.1.5既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处治应符合下列规定:2
DB13/T2483—2017a)根据既有路面检测评价结果,路面技术状况不能满足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但路表弯沉小于0.50mm或路面破损率小于10%时,可直接进行层间处治及加铺设计。否则应根据损坏情况对面层或基层病害予以处治;b)既有路面技术状况满足改扩建后路面结构设计标准但不满足表面功能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恢复其表面功能;c)局部病害处治可按现行相关规范进行。4.1.6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处治,应综合考虑路面结构承载能力防反射裂缝,对既有路面进行补强及调平,按现行规范及已有经验进行。4.1.7路面结构拼接设计应考虑不同结构层的层间协调以及施工因素,针对拼接部位的连接、反射开裂和渗水,提出针对性措施。4.1.8在基层顶面接缝部位应设置土工合成材料、应力吸收层等,抑制拼接部位反射裂缝的产生。4.1.9路面拼接缝部位应采取防水粘结措施。4.1.10隧面、桥面、复合式路面混凝土板表面均应进行糙化处理。4.2沥青路面层间工作状态4.2.1气候分区结合河北省地形与气候特点,并考虑设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及表2执行。表2河北省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气候分区表气候分区I区II区气候类型夏炎热夏热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除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区域黄骅外)沧州(黄骅)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020~30注:气候分区以保定-沧州一线为分界。4.2.2道路线形指标道路线形分级以纵坡与坡长为指标,分级标准按表3执行。表3道路线形分级表分级特殊路段一般路段道路线形纵坡>2%且坡长>500m平坡路段注:连续纵坡连接路段分级划定:以3km~5km为一个分级单元,道路条件分级以单元内最不利分级为标准。4.2.3交通荷载分级交通荷载分级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交通等级为指标,分级标准按表4执行。3
DB13/T2483—2017表4交通荷载分级表分级1级2级交通等级特重交通、极重交通、重交通轻交通、中等交通4.2.4沥青路面层间综合工作状态分级层间综合工作状态分级以最大剪应力为标准,分为三级:Ⅰ级工作状态条件良好,Ⅱ级较差,Ⅲ级最差。分级标准见表5。表5沥青路面桥面层间工作状态分级气候分区Ⅰ区Ⅱ区路面道路线形交通荷载1级2级1级2级一般路段ⅡⅠⅠ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特殊路段ⅡⅡⅡⅠ一般路段ⅢⅡⅡⅡ桥式复合式路面特殊路段ⅢⅢⅢⅡ注1:桥面和复合式路面、桥与桥、桥与隧道之间过渡段或连续坡段之间过渡段长度较短时,层间工作状态分级宜提高一个等级。注2:对于路面拼接部位,层间工作状态分级宜提高一个等级。4.2.5不同工作状态分级层间剪应力区间应符合表6规定。表6不同工作状态分级层间剪应力值推荐值工作状态分级ⅠⅡⅢ层间最大剪应力/MPa0.250.350.454.3层间处治措施4.3.1不同分级工作状态下选用的透层和下封层材料与用量应符合表7规定。表7不同工作状态分级匹配的透层和下封层材料及用量工作透层下封层状态材料用量(kg/m2)材料用量(kg/m2)高渗透乳化沥SBS改性沥青1.3~1.5Ⅰ0.6~0.8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青碎石(9.5~16mm)7.5~8.54
DB13/T2483—2017表7不同工作状态分级匹配的透层和下封层材料及用量(续)工作透层下封层状态材料用量(kg/m2)材料用量(kg/m2)上层SBS改性沥青0.3~0.5“两油一料”同步碎石封层(上层SBS下层SBS改性沥青1.0~1.2改性沥青,碎石,下层SBS改性沥青)高渗透乳化沥Ⅱ0.9~1.2碎石(9.5~16mm)7.5~8.5青SBS改性沥青1.3~1.5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碎石(9.5~16mm)7.5~8.54.3.2不同工作状态分级下选用的粘层材料与用量应符合表8规定。表8不同工作状态分级匹配的粘层材料与用量2工作状态材料用量(kg/m)普通热沥青0.4~0.6Ⅰ改性乳化沥青0.6~0.8SBS改性沥青0.5~0.7Ⅱ改性乳化沥青0.7~0.9SBS改性沥青0.6~0.8Ⅲ高粘沥青0.5~0.74.3.3旧路表面、复合式结构,水泥混凝土表面采用糙化处理,按表9执行。表9不同工作状态分级匹配的混凝土板面糙化处治措施实际工程所属工作状态处治方式Ⅰ级强力清扫喷砂打毛Ⅱ级射流打毛或钢刷划毛Ⅲ级机械凿毛(抛丸、精铣刨)4.3.4不同分级工作状态下防水粘结层材料的选择应符合表10规定。表10不同工作状态分级匹配的防水粘结层材料2工作状态材料用量(kg/m)橡胶沥青封层2~2.2ⅡSBS改性沥青封层1.6~2.0“两油一料”同步碎SBS改性沥青1.6~2.2Ⅲ石封层碎石(4.75~9.5mm)7.5~8.5注:“两油一料”同步碎石封层上层及下层的具体用量根据室内试验确定。5
DB13/T2483—20174.4层间设计指标4.4.1透层以渗透深度和抗剪强度为设计指标,其设计标准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透层设计标准渗透性能抗剪性能工作状态等级设计指标设计标准设计指标设计标准Ⅰ6~10≥0.1025℃层间Ⅱ渗透深度(mm)≥10≥0.15抗剪强度(MPa)Ⅲ≥12≥0.204.4.2下封层以40℃抗剪强度为设计指标,其设计标准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下封层设计标准评价方法层间剪切试验(垂直荷载为0.7MPa)指标工作状态等级标准(MPa)评价指标Ⅰ≥0.1540℃层间抗剪强度Ⅱ、Ⅲ≥0.204.4.3防水粘结层以25℃抗剪强度、抗拉强度和防水性能为设计指标,其设计标准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3防水粘结层设计标准技术指标抗剪强度/MPa拉拔强度/MPa不透水性/MPaⅡ级≥0.400.5评价标准≥0.30Ⅲ级≥0.500.7试验方法直接剪切试验仪LGZ-1拉拔仪加压渗水试验仪4.4.4粘层以25℃抗剪强度为设计标准,如表14所示。表14粘层设计标准工作状态25℃抗剪强度推荐值(MPa)Ⅰ0.35~0.25Ⅱ0.45~0.35Ⅲ≥0.45注:在旧沥青路面上直接加铺新沥青层时,各工作状态粘层25℃抗剪强度推荐值可降低0.05MPa。4.4.5透层渗透深度检验方法见附录A,层间粘结效果检验方法见附录B。5层间施工5.1一般规定6
DB13/T2483—20175.1.1大风、浓雾、正在下雨或即将下雨天气,不得进行透层和下封层的施工,透层、下封层、粘层施工所需环境温度不宜小于10℃。5.1.2材料质量检测必须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并提供检测报告。5.1.3同批材料进行一次抽检,其检测结果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和本标准的规定。5.1.4下封层撒布的碎石必须过筛,去除表面粘附矿粉,针片状含量不宜超过12%。5.1.5透层材料施工前,应吹净基层上的浮土及清除一切杂物,保证下承层的干燥、稳定、平整。在喷洒透层油前,要对已铺成的路缘石路肩石以及怕污染的结构物用彩条布进行覆盖。5.1.6层间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以100~200m作为一个试验段,层间处治措施应按照表7~表10选用。5.1.7在试验段铺筑过程中,应分别进行现场施工质量检测并符合表15以下标准。表15层间材料施工质量标准透层下封层防水粘结层粘层工作下封层抗剪强度(垂25℃拉拔渗透深度推25℃抗剪强度25℃抗剪强度25℃抗剪强度状态直荷载为0.35MPa)强度推荐不透水性荐值(mm)推荐值(MPa)推荐值(MPa)推荐值(MPa)推荐值(MPa)值(MPa)Ⅰ5~80.10~0.150.35~0.40---0.25~0.35加压0.5MPa情况下Ⅱ10~80.15~0.20≥0.400.50~0.400.45~0.353min渗水量≤10mL≥0.25加压0.7MPa情况下Ⅲ≥10≥0.20—≥0.50≥0.455min内渗水量≤5mL注:①工作状态Ⅰ的渗透深度和25℃抗剪强度推荐值仅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桥面、复合式路面不做要求。②在旧沥青路面上加铺新沥青面层时,各工作状态粘层25℃抗剪强度推荐值可降低0.05MPa。5.2原材料5.2.1层间处治材料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和本标准的规定。5.2.2原材料技术指标。5.2.3煤油稀释沥青有关技术指标应符合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的规定。5.2.4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6的规定。7
DB13/T2483—2017表16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指标技术规格JTJ052残留蒸发物含量,不小于(%)50T0651破乳速度慢裂T0658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T06525d≤5贮存稳定性(%)T06551d≤1电荷阳离子T0653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试验通过T0654稀释液粘度,1:2.5(水:乳液)恩格拉粘度计E25(Ev)1~6T0622赛波特粘度Vs,25℃(SFs)10~50闪点(开口式)/(℃)90蒸发残留物针入度,100g,25℃,5s(0.1mm)80~300T0604延度,15℃,不小于(cm)4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5.2.5橡胶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河北省地方标准《废轮胎橡胶沥青及混合料技术标准》(DB13T1013)的规定。5.2.6高粘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17高粘沥青技术指标要求指标技术要求135℃运动粘度(Pa²s)<3针入度,100g,25℃,5s(0.1mm)>40针入度指数≥0.2延度15℃(cm)>50软化点(环球法,5℃)/(℃)≥80粘韧性(N²m)≥15薄膜加热质量变化率(%)<0.6薄膜加热针入度残留率(%)≥6560℃粘度(Pa²s)200005.2.7APP改性沥青油毡层间抗裂用APP改性油毡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8的规定。8
DB13/T2483—2017表18层间抗裂用APP改性油毡技术指标要求性能要求检测项目KⅠKⅡKⅢ外观表面无明显压痕,宽度要求一致,层间不总厚度(mm)准有夹裂现象,上表面用细石屑或细砂。3~4胎体聚酯长丝无纺布3mm≥21002可溶物含量(g/m)4mm≥2900不透水性能保持30min不透水的压力/Mpa0.70.50.3耐热度(受热2h时无滑动、无流淌及无滴落)/(℃)160150140纵向≥800拉力(N/50mm)横向≥800最大拉力(断裂)时纵向≥40延伸率(%)横向≥40低温柔度(-20℃,弯曲试验r=15mm,3s弯曲180°)无裂纹60℃≥1.0粘结性能(MPa)15℃≥1.5高温抗剪/Mpa(60℃,速度10mm/min,垂直压力≥0.1MPa)≥0.1抗拉强度/MPa≥8.0低温抗裂(-20℃)延伸率/%≥30纵向≥400撕裂强度(N/50mm)横向≥350抗老化值(经测试不透水时间)/h>3000抗硌破及渗水试验(130℃/2h,500g重锤300mm高冲击后,500mm水柱16h)无硌破,渗水系数≤1ml/min接缝变形能力,循环无破坏次数100005.2.8玻纤格栅玻纤格栅的产品规格应符合建材行业标准《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第1部分沥青路面用玻璃纤维土工格栅》(JC839.1)的规定。玻纤格栅采用无碱玻璃纤维,其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不大于0.8%,网眼尺寸为其上沥青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0.5~1.0倍。5.3透层5.3.1沥青路面强力清扫后、基层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喷洒透层油,且封闭交通防止污染。5.3.2根据设计和试验段确定洒布量进行洒布。透层油洒布温度应控制在70℃~90℃。5.3.3透层油应洒布均匀,做到不流淌,不在表面形成油膜,必要时可撒布适量石屑吸油。5.3.4透层施工后养生不少于48h,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通过做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封层施工。5.4下封层9
DB13/T2483—20175.4.1材料类型应根据实际工作状态依据设计标准选择,具体用量应在设计要求基础上通过试洒确定,但应根据实际路段所属工作状态分级确定透层油所需粘结强度及抗渗性能后选用合适洒布量。5.4.2应采用智能型同步碎石封层车进行施工。沥青洒布温度应为165℃~185℃,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并保证在喷洒宽度内喷洒均匀。5.4.3沥青洒布与石料撒布必须同步完成,最后用轮胎压路机稳压2~3遍,安排专人清除未嵌挤入沥青层内和相互挤靠过密的石料。注意轮胎压路机要紧跟石料洒布车。5.4.4下封层施工完成后做好交通管制,严禁二次污染。5.5防水粘结层5.5.1施工前,同步碎石封层车应进行标定和调试。5.5.2同步碎石洒布车要行驶平稳、匀速,沥青的撒布温度宜控制在160℃~180℃范围内。5.5.3同步碎石封层车铺洒完后,边缘没有撒布碎石的地方应人工及时补撒,当有沥青聚集时应刮除。5.5.4同步碎石封层洒布后,用轮胎压路机及时进行碾压。5.6粘层5.6.1粘层沥青应均匀洒布,喷洒过量处,应予以刮除。5.6.2喷洒粘层油时,喷洒管宜与路表面形成约30°角,并有适当高度,使路面喷洒的粘层油形成重叠。5.6.3粘层乳化沥青破乳后方可进行后续层施工。5.6.4为防止粘层在浇洒完成后覆盖层铺筑前受到污染,粘层油一次洒布长度规定宜为500m~1000m,严禁超过其上沥青层当天的摊铺长度。5.7基层表面清扫和糙化5.7.1沥青路面加铺前需进行强力清扫。5.7.2旧路基层、复合式路面、桥面和隧道路面的混凝土板面均需进行糙化处理和板面清扫。5.7.3糙化处理后,应采用强力清扫机清扫混凝土表面浮浆,构造深度≥0.90mm。6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6.1一般规定6.1.1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度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原材料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1.2施工前对同步碎石封层车、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6.1.3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外观检查,确保碎石撒布均匀,沥青洒布无漏洒和油层过重现象。6.2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检查10
DB13/T2483—20176.2.1透层透层施工质量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9的规定。表19透层施工质量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编号检查项目抽检频率检验方法质量要求1原材料每50t一次或每批一次检测针入度、粘度等关键指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2洒布量每天上下午各1次检验总洒布面积和实际洒布量设计用量±0.1kg/㎡5处/1000m,满足各级工作状态质量标准3渗透深度钻芯测量每断面选取3个测点要求4外观随时检验无流淌、渗漏现象,均匀性好6.2.2下封层下封层施工质量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0的规定。表20下封层施工质量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项次检查项目检查频度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沥青每50t一次,或每批一次1原材料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碎石每天一次22洒布量每半天1次设计用量±0.2kg/mT098223渗水性能1处/1000m,每处2点渗水量<5mlT09717d后用BZZ-6024粘附性1处/2000m沥青层(膜)不破裂标准汽车以50km/h车速急刹外观均匀一致,用硬物刮开下封层观察,与水稳基层表面牢固粘结,5外观随时,全面目测不起皮,无油包与基层外露等现象,无多余沥青6基面层间粘结组/200m符合表17要求符合附录B规定6.2.3混凝土板面糙化效果经处理后的混凝土板面应洁净、干净并具有一定粗糙度,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的规定。表21混凝土板面糙化处治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编号检查项目检查频率质量要求检查方法1外观随时全面干燥、洁净、粗糙、均匀、无浮浆、杂质等目测没有明显突起或下凹,3m直尺最大间隙不大于5,2平整度(mm)需要时3m直尺高程偏差不大于1511
DB13/T2483—2017表21混凝土板面糙化处治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续)编号检查项目检查频率质量要求检查方法3露骨率(%)随时全面≥20露骨率标准板法糙化深度5处/1km2mm~5mm3m直尺4构造深度3点/断面≥0.90mm铺砂法6.2.4防水粘结层防水粘结层施工质量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的规定。表22桥面防水粘结层施工质量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编号项目检测内容检查频率质量要求或允许误差试验方法基面应干燥、洁净,不得有粉尘、浮浆、起沙、空鼓、开1外观随时全面混凝土层表裂、油污等现象面处治糙化深度25处/1km≥0.90mm铺砂法构造深度3原材料SBS改性沥青和碎石每批一次-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24现场洒布量沥青和碎石撒布量每半天一次设计量±0.2kg/m称定面积收取沥青或碎石量Ⅰ级≥0.48MPa;复合式路面:现场剪切试验5粘结抗剪强度6处/公里Ⅱ级≥0.35MPa;(25℃)桥面:根据公式换算效果6拉拔强度6处/公里≥0.25MPa(25℃);现场拉拔仪Ⅰ级加压0.7MPa现场不透水仪或室内试件模拟7不透水性Ⅱ级加压0.5MPa现场进行加压渗水试验碎石的覆盖率控制在85%以上,无重叠料,且没有明显大8均匀性随时全面范围移动现象用硬物刮开观察,与基层表面牢固粘结,不起皮,无油包9外观检查随时全面和基层外露等现象6.2.5粘层结合效果粘层施工质量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的规定。表23粘层施工质量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编号检查项目抽检频率检验方法质量要求每100t/50t一次,1原材料检测三大指标、蒸发残留物含量等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或每批一次2外观检查随时全面目测洒布均匀、无漏洒和油层过重现象3用量每半天1次单点或总量检验设计用量±0.1kg/㎡5处/1000m;4粘结效果钻芯室内试验或现场剪切拉拔试验满足标准要求每处3点12
DB13/T2483—2017附录A(规范性附录)透层渗透深度检验A.1检测方法在透层油基本渗透或喷洒48h后,在测试段内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在选择检查地点,选一块约40cm³40cm的平坦表面,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工具、开挖基层材料。在便于开挖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用钢板尺或量角器将坑洞圆周随机分成约8等份,分别量测圆周上各等分点处透层油渗透的深度(mm),去掉3个最小值,其他5点的均值即为该测点处的渗透深度。A.2检测频率每200m为一个测试段,取一组芯样,每组3个。A.3布点位置在测试段内随机选取芯样位置,每断面检测3点,分别在距离单幅路中线右5米处,单幅路中线处,距离单幅路中线左5米处。路缘线单幅路中线Kxxx+xxx中央分隔带图A.1检测点位示意图13
DB13/T2483—2017附录B(规范性附录)层间粘结效果检验B.1基面层间粘结效果检验B.1.1检测方法a)检测基面层间剪切强度,分为现场检测和室内检测两种方法:1)现场检测:在测试段内随机选取芯样位置,先通过钻芯机用两种不同尺寸钻头在路面上钻取一个环形的槽,然后使用现场剪切仪和现场拉拔仪固定环型槽中的试件并进行现场剪切和拉拔试验,得到基面层间粘结强度。其中,环形槽钻取方法:应先钻取100mm的孔至下封层底0.5mm左右(即上基层表面处,0.5mm是为了防止基层表面不平整导致的钻取深度不够问题),然后再换取150mm钻头在钻取的孔周围钻取新孔同样至下封层底,最后用取芯钳小心撬取两孔之间的圆环(避免对中间的100mm芯样造成扰动),为现场剪切、拉拔试验提供有效的工作面;2)室内试验检测:在测试段内随机选取芯样位置,对下封层上下两层路面结构钻芯取样,运回实验室采用剪切仪和拉拔仪测定下封层的层间粘结强度。b)层间粘结测试仪器及试验方法见附录C。B.1.2检测频率每200m为一个测试段,取一组测点,每组3个现场检测点和1个室内试验检测点。B.1.3布点位置在测试段内随机选取测点位置,检测点布点如下:Kxxx+xxx检测4点,现场检测点为距离单幅路中线右5米处,单幅路中线处,距离单幅路中线左5米处;室内试验检测点为距路缘线1m处。检测点示意图如下:路缘线单幅路中线Kxxx+xxx中央分隔带图B.1检测点位示意图B.1.4数据评定参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中沥青面层强度评定的保证率(即置信度)95%后,确定最终基面层间处治效果各项标准。抗剪强度R的代表值为R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14
DB13/T2483—2017*SnRRt(n1)dn„„„„„„„„„„„„(B.1)式中:Rd——40℃层间抗剪强度代表值;R——R平均值;*S——样本标准差;nn——采集样本数量;t——t分布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采用保证率为95%,具体系数可查《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附表。B.1.5温度修正现场检测时,应将检测温度下的抗剪强度换算为标准温度的抗剪强度,温度修正系数通过下式进行计算:2.6037KT0.0004,R=0.99„„„„„„„„„„(B.2)式中:K—温度修正系数;T—检测温度;R—相关系数。B.2防水粘结层粘结效果检测方法B.2.1防水粘结层粘结效果检验防水粘结层层间粘结效果可以通过测量层间剪切强度与拉拔强度的大小来检测,采用现场检测方法。为减少对桥面、复合路面的损害,现场检测时仅进行拉拔试验测试抗拉强度,而抗剪强度则根据下式进行计算得出:y=1.0351x+0.0683„„„„„„„„„„„„„„(B.3)式中:x—拉拔强度;y—抗剪切强度。B.2.2检测频率每200m为一个测试段,取一组测点,每组3个。B.2.3布点位置在测试段内随机选取测点位置,布点如下:Kxxx+xxx检测3点,分别在距离单幅路中线右5米处,单幅路中线处,距离单幅路中线左5米处。检测点示意图如下:15
DB13/T2483—2017路缘线单幅路中线Kxxx+xxx中央分隔带图B.2检测点位示意图B.2.4数据评定同B.1.4。B.2.5温度修正现场检测时,以25℃作为标准温度,其他温度条件下的强度检测值应通过温度修正系数进行换算,温度修正系数可参考表B.1。表B.1防水粘结层不同温度的强度修正系数K温度/℃2025303540455055K10.851.001.211.542.002.674.008.00K20.841.001.241.571.962.613.364.70注:K1为抗拉强度修正系数,K2为抗剪强度修正系数。根据表B.1的温度修正系数,可实现现场任意温度下检测到的强度与标准温度(25℃)下强度的转换,其转换方法如式B.4所示。K„„„„„„„„„„„„„„(B.4)25℃实测T实测i式中:——换算成标准温度25℃时的检测强度;25℃实测——现场实际温度下检测强度;T实测K——强度修正系数,根据表B.1取值,其他温度情况下插值计算。iB.3粘层粘结效果检测方法B.3.1检测方法检测面层层间剪切强度,分为现场检测和室内检测两种方法,具体参考附录B.1.1检测方法。B.3.2检测频率每200m为一个测试段,取一组测点,每组2个现场检测点和1个室内试验检测点。B.3.3布点位置16
DB13/T2483—2017在测试段内随机选取测点位置,检测点布点如下:Kxxx+xxx检测4点,现场检测点为距离单幅路中线右5米处,单幅路中线处,距离单幅路中线左5米处;室内试验检测点为距路缘线1m处。检测点示意图如下:路缘线单幅路中线Kxxx+xxx中央分隔带图B.3检测点位示意图17
DB13/T2483—2017附录C(资料性附录)层间粘结测试仪器及试验方法C.1结构层材料强度拉拔仪(LGZ-1型)(图C.1);12345678119101.提手,2.限位装置,3.蜗轮,4.电机,5.螺杆,6.螺杆,7.力传感器,8.拉杆,9.连接螺母,10.拉拔盘,11.底座。图C.1试验方法:首先用粘结剂将芯样底部粘于小梁或水平地面上(现场试验时省略此步骤),然后用粘结剂将芯样顶端与拉拔盘连接,待粘结牢固后通过连接螺母将拉拔盘与拉杆连接。连接线路并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开启电机,开始对芯样进行拉拔,直至将芯样在结构层层间界面处粘结破坏。此时通过控制器显示器读取试样剪切破坏过程中所受最大剪力及剪切位移,并计算得到路桥结构层层间拉拔强度。18
DB13/T2483—2017C.2结构层材料强度拉拔仪(LGZ-2型)(图C.2);1.限位开关,2.螺杆,3.蜗轮,4.蜗杆,5.步进发电机,6.力传感器,7.拉杆,8.活动塞,9.连接螺母,10.握爪,11.底座,12.室用底座。图C.2试验方法:首先将握爪伸入钻缝,固定连接螺母,连接线路并检查无误后,然后接通电源开启电机,拉杆将活动塞上提,握爪抱紧芯样开始进行拉拔,直至将芯样在结构层层间界面处粘结破坏。此时通过控制器显示器读取试样剪切破坏过程中所受最大剪力及剪切位移,并计算得到路桥结构层层间拉拔强度。19
DB13/T2483—2017C.3结构层材料剪切仪(JHY-A型)(图C.3);96104732815111.底座,2.蜗杆,3.蜗轮,4.螺杆,5.电机,6.力传感器,7.推杆,8.导轨,9.定位杆,10.室内推头,11.现场推头。图C.3试验方法:现场实验时首先用钻芯机在被检测路桥结构层表面钻出内径100mm和外径150mm(施工现场钻芯机常用钻头直径为100mm和150mm)的两个圆,挖出两圆之间的环状部分,其中内径100mm部分即为试样,试样底部高度应略低于被检测结构层层间界面;将剪切仪放置在适当位置,并检查剪切仪底座放置是否稳固,必要时采用合适的方法固定剪切仪底座;然后旋松定位螺丝,使定位杆下移,直至推头下端与被检测结构层层间界面齐平时旋紧定位螺丝,将推头固定在此高度;检查剪切仪线路连接无误后,开启电机开始对试样进行剪切,直至将试样在结构层层间界面处断开。此时通过控制器显示器读取试样剪切破坏过程中所受最大剪力及剪切位移,并计算得到路桥结构层层间抗剪强度。室内实验时首先将现场钻取的芯样固定于推头上,使层间结构界面恰好位于推头缝隙处。然后接通电源,启动电机开始对芯样进行剪切,直至将芯样在结构层层间界面处断开。此时通过控制器显示器读取试样剪切破坏过程中所受最大剪力及剪切位移,并计算得到路桥结构层层间抗剪强度。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下封层施工
- 沥青路面改造及桥梁工程施组
- 沥青路面施工前的工作
- 沥青路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柳浩-沥青路面新材料及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DB11∕T 1169-2015 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北京市)
- DB22∕T 3244-202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规范(吉林省)
- 安全管理论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摊铺及碾压工艺探讨
- DB13∕T 2465-2017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河北省)
- DB13∕T 2513-2017 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指南(河北省)
- DB32∕T 3494-2019 灌浆复合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江苏省)
- DB34∕T 2748.3-2017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指南 第 3 部分:养护工程后评价(安徽省)
- DB51∕T 2426-2017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四川省)
- DB61∕T 911-2014 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陕西省)
- DB63∕T1855-2020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青海省)
- DB11∕T 1373-2016 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规范(北京市)
- DB12_T 912-2019 相变自调温沥青路面技术规范(天津市)
- DB12∕T 938-2020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程(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