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2-05-11 18:30:1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结合实例论城市道路设计本文举例近期做的一个城市道路工程,结合该工程概况,简要分析了城市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系统的道路平纵横、路基路面及配套设施设计中的具体采用方法及解决常见问题的措施。本文工作成果可供设计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概况设计内容 Inthispaper,recentexampleofacityroadengineering,binedaincontentoftheurbanroaddesign,includingtheandflat,roadbedandfacilitiesinthedesignofthespecificmethodsandmeasurestosolvemonproblems.Inthispaperthedesignonthe平曲线,以保证转角处道路平顺。道路中段共有平面交叉口4个。 2.1.2道路纵断面设计 经协调多方因素,综合平衡,全面考虑,作出纵断设计,道路中段以F路交点为分水点,西边自东向西为降坡,东边自西向东为降坡,纵坡在0.202%~2.500%之间,设5个变坡点。 2.1.3道路横断面设计
(1)道路总宽为42米,设计配合已修好路段。按两块板设计,各板宽12.5米,中心绿化分隔带宽6米,人行道宽5.5米(含2.5米宽人行绿化带及盲道),除已建房屋外,新建房屋控制退离道路红线6米以上。 (2)电力、电信、移动、广电线路统一布设于综合管沟内,综合管线沟布设于中央绿化带下。 (3)各管线纵向相交时,按照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径管线让大径管线的原则处理。 2.1.4平面交叉口设计 本路平面交叉口型式有十字型、Y字型、和非正交十字型,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做成圆曲线,在F路交口设右转加宽车道。设计中均考虑行车通畅、舒适、利于交通组织和管理,确保排水畅通,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 2.2路基路面设计 2.2.1路基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稳定的基本条件。因此设计必须确保路基的质量。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线标高。严格控制路基的压实度,特别要注意人工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的压实,以减少该处沉降错落的影响。设计路段H路段以西即KO00~KOI61.09段和F路以东KO858.9~K1
108.9段为填土,其余为挖土和原土碾压。填土按30cm/层分层碾压,结构层下60cm内碾压密实度大于或等于98%,60cm以下碾压密实度大于或等于90%,碾压至路槽标高,按填土高度的4%计预留沉落度;挖土碾压密实度大于或等于98%,碾压至路槽标高;原土碾压应先去除表层30cm耕作土,碾压密实度应达到98%。 2.2.2路面结构设计 (1)机动车道:C30混凝土路面层22cm,二灰碎石基层25cm,填隙碎石垫层15cm,总厚度62cm。 (2)人行道:彩色小板5cm,M7.5砂浆厚2cm,C15砼垫层8cm,砂垫层2cm,总厚度17cm。 (3)中央6m分隔带:中间为植土,四周C20砼预制沿石35cm,M7.5砂浆垫层2cm。 (4)路沿石:人行绿化带沿石高40cm,人行道沿石高35cm。 2.3道路配套基础设施设计 道路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地下管线和地上设施。 2.3.1道路排水设计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坡度与道路坡度基本一致,覆土不低于O.7米,
以F路交口为分水点,F路以东,污水向东排入城市污水干管。雨水排入A河流,F路以西,雨水向西排入B河流,污水接入B河流截污管。 (1)沿线布设雨水口检查井及污水检查井,间距为30米。 (2)平箅式雨水箅采用砼成品雨水箅,安装应低于附近路面2~3cm,以利于路面排水。 (3)横向排水:车行道以路轴为分水线,向两侧排水,排水坡度为1.5%,人行道向车行道排水,排水坡度1.0%。 2.3.2道路给水设计 (1)给水管沿道路两侧布于人行道下,坡度与道路坡度相同,覆土不少于0.7米。 (2)北侧管线为DN400球墨铸铁主管胶圈承插式连接,沿路向东布设,南侧为DN150球墨铸铁次给水管,与原有管相接沿路向东布设,南北侧管于道路交叉口处设DN150联系管。 (3)给水管跨B河流处用钢管螺旋缝焊接、钢梁支承跨河,钢梁采用Q345A钢E50系列焊条焊接。其它用Q235钢及相应焊剂。 (4)DN60浇花管布设在花环带北侧,由跨街联系管接入。
(5)北侧给水主管,沿途室外消防栓按间距不大于120米布置;阀门井布设于道路交叉口接管处;给水管排气阀布置于文化路交口处;在C河流东侧设泄水管DN150,与A道路交口处用22.5°弯头,角度不够用柔性承插接口小于或等于1.5°偏转调节。 (6)南侧DN150管沿途三通按间距100米左右布置,在道路交叉口处设接管阀。 2.3.3电力、电信、广播电线布设 (1)电力、电信、移动、广电线路统一布设于综合管沟内,综合管线沟布设于中央绿化带下,采用C25钢筋砼整体现浇,净空1.8米高,2.0米宽,壁厚花环带下15厘米,车行道下20厘米,施工时每隔50米设一道2厘米宽沉降缝,接缝采用沥青麻丝防水。 (2)沟底设5O厘米×50厘米×50厘米集水坑,按间距5O米左右交叉布设。 (3)在道路交叉口处,若交叉路宽≥36米,采用相同管沟连接,若交叉路宽<36米,则从管沟预埋8根DN10OPVC管和一根7孔梅花管作为移动、广电、通信接出线管,另一侧设70厘米宽×40厘米高电力接出线管支沟,支沟采用24厘米M7.5砂浆砌红砖,支沟盖板为C25钢筋砼预制盖板。
(4)综合管沟内壁两侧按5米间距布设20厘米长角钢托架焊接于100mm宽×6mm厚×1000mm长锚固钢板上,钢板用12长10cm钢筋为焊角预埋于沟壁上,北侧作为电力线路(含10KV高压线),南侧作为移动、广电、通信线路。 (5)路灯、景灯照明线路沿管沟顶部布设,在沟顶中央绿化带内,按间距12.5米预埋75镀锌钢管(加1O厘米长预埋焊角),作为路灯、景灯线路出口,兼管沟通风孔使用。 (6)沟内项部按间距3O米布设一个照明灯,按间距100米布置一个插座,便于沟内施工。 (7)路灯开关箱布设于东、西中心绿化带端部,电力分支箱布于中心绿化带内,电力箱变布设于北侧人行绿化带内。 (8)700人孔井筒按100米和l.5米×1.5米施工井按300米左右布设于中心绿化带之间,井内壁靠南侧布置间距3O厘米20钢筋爬梯,人孔井筒采用专制砼井盖,施工检查井采用1.8米×1.8米钢筋砼盖板,厚2O厘米。 2.3.4道路绿化设计 按6米中心分隔绿化带和两侧2.5米人行绿化带布设,两侧人行绿化带间距为5米,草坪、树种均与建成段相同,使整条线路形成协调统一的平面格局。
2.3.5道路照明设计 路灯布置与建成段一致,沿中心绿化带设地下照明电缆,双臂路灯设置于中心绿化带内作为主照明灯,间距25米,沿两侧人行绿化带布设广告照明电缆,按25米间距布设线路接出口。 2.3.6公共交通停靠站设计 公交车停靠站布设于人行道旁,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候车台长20米,宽2.5米,进车减速距离为30米,出车加速段距离为45米,同向两站之间相隔500~800米,对向布置错开35米布置。站台离道路交叉口≥50米。 2.3.7无障碍交通设计 无障碍采用人行道对口处为提示触感圆点盲道,人行道上盲道宽为0.5米,距花环带边缘0.3米。 结论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道路设计显得日趋重要。城市道路设计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乃至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道路交通设计,尽可能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运转效能,逐步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安全、高效、舒适、经济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