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2 KB
  • 2022-05-12 10:02:34 发布

35kV输变电工程线路测量勘测设计(图文)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35kV输变电工程线路测量勘测设计(图文) 1工程概况....................................................................................1 1.1概述................................................................................................1 1.2测区概况.......................................................................................1 1.3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及任务量.......................................................1 2测区已有成果的分析................................................................1 2.1平面、高程控制............................................................................1 2.2地形图资料....................................................................................1  3作业依据....................................................................................1 4人员、仪器组织........................................................................2 4.1人员组织.......................................................................................2 4.2仪器设备.......................................................................................2 4.3软件使用........................................................................................2 5设计方案....................................................................................3 5.1 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3  5.2控制测量........................................................................................3 5.2.1RTK控制测量.......................................................................................3 5.2.2RTK测量接收机的规定.......................................................................4 5.2.3本测区的控制测量...............................................................................4 5.3线路测量........................................................................................5 5.3.1选线测量................................................................................................5 5.3.2平断面测量............................................................................................5 5.3.3交叉跨越测量( 悬高测量)......................................................................6 5.3.4定位测量................................................................................................7 6内业............................................................................................7 7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7 8提交资料...................................................................................8 11工程概况1.1概述 受 的委托,由 承担35kV输变电工程线路测量施工图阶段的勘测测量任务,准备20__年6月10进场,预计10个工作日完成任务,能够满足合同的工期要求。 1.2测区概况线路始于XX县隔河头乡隔河头变电站至安子岭乡罗杖子变电站成东西走向。隔河头乡位于XX 省青龙满族XX县东南,南隔长城与XX县交界,该XX县城31公里,面积142平方公里,秦(皇岛)青(龙)公路纵贯乡境;安子岭乡XX县城东南XX县城34.9公里,有简易公路通秦(皇岛)青(龙)公路。 该测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为山地地貌,比高为318米,测区内最高处海拔高度达567米,且植被茂密,给测绘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1.3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及任务量本工程为35kV单回路线路,起点为隔河头35kV变电站,终点为罗长子35kV变电站。线路转角共有15个,全长约16.3Km。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为:1、平断面图(垂直1:500/水平1:5000)长度约为16.3Km。 2、1:50000路径图1副。 3、杆塔定位(根据设计数量)。 2测区已有成果的分析2.1平面、高程控制测区内能够收集到D级GPS控制网点数据,控制点同时具备1954北京坐标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各点相对应的WGS-84坐标及椭球高,本次拟采用5个控制点,控制点覆盖测区,点位分布均匀,保存完好,可以利用。 2.2地形图资料本次勘测线路路径由甲方提供1:50000地形图,作为本次工作路径底图。 3作业依据《工程测量勘测任务书》及《技术指示书》; 《1:5001:10001:5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21); 2《电力工程勘测制图》(DL/T5156.1-2021);《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程》;《全球地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21202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2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21);《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21)。 4人员、仪器组织4.1人员组织本工程由王涛负责,参加人员有王国英、居展等XX公司将按合同工期要求,精心作业,按时完工。 4.2仪器设备使用仪器有:(1)华测X90GPS卫星接收机1套(1+3)静态(标称精度)水平精度:(2.5+110-6D)mm垂直精度:(5+110-6D)mm实时动态RTK(标称精度)水平精度:(10+110-6D)mm垂直精度:(20+110-6D)mm(2)南方NTS362R型全站仪1台测角精度(标称精度):2;测距精度(标称精度):有棱镜(2mm+2ppm.);免棱镜(5mm+3ppm.)。 (3)笔记本电脑2台所用的仪器设备外观整洁,功能正常,测量仪器均经过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4.3软件使用《SLCAD 架空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处理及定位CAD系统》《地形地籍成图软件CASS7.0》(南方XX公司) 3图形文件编辑软件平台:AutoCAD(2021版)以上软件均为正版有效版本。 5设计方案5.1 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子午线为1202100,3分带,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2控制测量5.2.1RTK控制测量RTK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时应采用带圆气泡的对中杆设天线进行测量;2、RTK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应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点间距离(m)点位中误差(cm)边长相对中误差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km)测回数控制10051/4000四等及以上62三级及以上3为利于外业测量的顺利进行,当点校正所选的已知控制点(一级及一级以上)已经具有统一的静态GPS控制网无约束平差的WGS84系坐标和1954年北京坐标时,利用控制点的两套坐标求取转换参数,流动站测量点的坐标可根据该转换参数换算得到流动站的1954年北京坐标。具体要求如下:A、执行完点校正计算后的水平残差不得大于2cm,当大于2cm时,应重新选择合适的控制点进行点校正; B、点校正合格后,在开始测量前还应选取至少1个测区内的己知点(未参与点校正)进行检核,检核点的RTK测量坐标与已知坐标之差不得大于5cm;C、基准站需设于测区内参与校正的己知点上,电台的发射与流动站的接收频率一致;D、所有的观测均应在RTK固定解在稳定收敛至毫米级精度一分钟后开始;流动站必须采用脚架对中的方式;E、天线高的量测应精确到毫米,开始作业前天线高应重复量测两次,两次较差 4应小于3㎜,取其平均值,否则重新对中整平仪器。应确保正确录入天线高并检查"天线类型输入"等信息的正确性。测后应再次量测天线高,与测前平均值较差大于3㎜时,需重新进行观测;F、观测时每次有效采样数据时间不应低于30秒钟;G、每点变换天线高重复测量2次,控制GPS控制点两次测量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大于10㎜时取两次平均值为最终坐标值。 H.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RTK高程控制点测量设置高程收敛精度不应大于3cm。 采用GPS-RTK方法进行控制测量,控制点的高程精度在5cm以内,满足控制点高程精度的要求。 5.2.2RTK测量接收机的规定采用RTK测量接收机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收机设备应包括双频接收机、天线和天线电缆、数据链设备、数据采集器;2、基准站设备应能发送RTCM标准格式差分数据; 3、流动站设备应能接收并处理标准差分数据;4、宜选用固定误差不超过10mm、比例误差不超过2mm/km的RTK接收机。 5.2.3本测区的控制测量运用GPS-RTK测量时应针对整个测区,将观测得到的地心坐标转换为指定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即:将拟合区域内WGS84坐标转换为1954北京坐标系的转换参数。 本测区拟选取5个D级GPS控制点,控制点同时具备1954北京坐标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各点相对应的WGS-84坐标及椭球高,本工程采用约束网平差(投影后)求出的各控制点的1954北京坐标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各点相对应的WGS-84坐标及椭球高,利用华测GPS手簿求解出坐标转换参数,具体操作为:D55、D56、D77、D78求解转换参数,执行完点校正计算后的水平残差不得大于2cm,高程残差不得大于3cm。将基准站架在D77上,校测第五个点D76,检核点的RTK测量坐标与已知坐标之差不得大于5cm,满足精度要求,才可使用此转换参数进行测量工作。 由于RTK数据链的传播限制和定位精度要求,RTK测量一般不超过10km。 5本线路长约16.3Km,故基准站选在线路的中间位置,且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5.3线路测量线路测量运用GPS-RTK野外数字化采集成图方法测绘平断面图(垂直1:500/水平1:5000)。 线路测量分选线测量、平断面测量、交叉跨越测量(悬高测量)、定位测量。 5.3.1选线测量根据批准的路径方案进行实地选线。选线组主要采用RTK作业模式配合设计人员进行转角桩定位(放样),并对转角桩的三维坐标进行数据采集。 选线时RTK仪器精度达0.05m级,以确保坐标横向误差能满足直线偏差1的要求。 5.3.2平断面测量平断面测量工作利用RTK进行测量,根据选线组提供的转角坐标,每相邻两点进行建线,对所建直线进行线放样,在控制线的范围内进行平断面测量。 每次测量前先对转角桩进行校测,平面精度控制在3cm,高程精度控制在5cm,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测量。具体要求如下:平面测量1送电线路的起迄点应施测与变电所相对的平面关系。 2送电线路中心线两侧各50m范围内的地物应测绘其平面位置。中心线两侧各20m范围内的建筑物、道路、管线、河流、水库、地下电缆、斜交或平行接近的梯田等,均应实测其平面位置。 3当线路通过森林、果园、苗圃、农作物及经济作物时,平面应实测其边界并注明作物名称、树种及高度。  4当送电线路平行接近通信线路时,应按设计专业的要求实测或调绘其相对位置。 断面测量1选测的断面点应能真实反映地形变化和地貌特征,防止漏测。平地断面点的间距不宜大于80m,独立山头不应少于3个断面点。在导线对地距离可能有危险影响的地段,断面点应适当加密。对山谷、深沟等不影响导线对地安全 6之处可不测绘。 2当导线的边线地面比中线地面高出0.5m时,应施测边线断面,当线路通过高出中线和边线的陡坎或陡坡附近时,应根据需要施测风偏横断面或风偏点。风偏横断面的纵横比例尺相同,可采用1∶500或1∶1000。 3当线路通过缓坡、斜交的梯田、沟渠、堤坝时,应特别注意对地有影响的边线断面的施测。 5.3.3交叉跨越测量(悬高测量)利用全站仪进行悬高测量,线高测量垂直角正、倒镜一测回,并在定位时对线高进行校测。具体要求如下:1交叉跨越测量可采用视距法、光电测距法或直接丈量等方法测定距离和高程。对一、二级通信线,10kV及以上的电力线,有影响的其他建(构)筑物,应就近桩位一测回施测。 2 电线路交叉跨越通信线路时,应测量中线交叉点的上线高。中线或边线跨越电杆时,应施测杆顶高程。当左右杆不等高时,还应选测有影响侧边线和风偏点线高。对一、二级通信线还应加注其交叉角,并注明两侧杆号、杆型及材料。 3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或穿过已有电力线时,应测量中线交叉点最高或最低线的线高。当中线或边线跨越杆塔顶部时,应施测杆塔顶部高程。当已有电力线左右杆塔不等高又影响跨越或穿过时,还应测量有影响侧边线交叉点最高或最低线的线高及风偏点的线高。对跨越或穿过的电力线应注明杆(塔)型及电压等级。35kV及以上的电力线应在不同位置进行校测, 4送电线路跨越铁路和主要公路时,应施测交叉点轨顶及路面高,并注明道路通向、铁路被交叉处的里程。当跨越电气化铁路时,还应施测交叉点线高及交叉角。 5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河流、水库和水淹区时,应根据设计和水文专业的需要施测洪水位及水位高程,并注明施测日期。当河中立塔时,应根据需要进行河床断面测量。 6送电线路跨越或接近房屋(边线外5m以内)时,应测量交叉点屋顶高或测量接近房屋的距离和屋顶高。 7送电线路跨越架空索道、特殊(易燃、易爆)管道、渡槽等建筑物时,应施测交叉点顶部的高程,并注记被跨越物的名称、材料等。 78 送电线路跨越电缆,油、气管道等地下管线时,应根据设计提出的位置,施测其平面位置、交叉点地面高程及交叉角,并注记管线名称。 9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拟建或正在建设的设施时,应按设计指定的位置和要求进行测绘。 5.3.4定位测量应用具有实时动态作业(RTK)功能的GPS设备可直接放样塔位桩,参考站应选在靠近放样位置的控制网点上。仪器的坐标和高程精度指标应在0.05m范围内。 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塔位数据,制作塔位放样表,现场放样并实测杆塔的三维坐标以做校核,并定位出方向桩,方向桩和塔位桩的距离不宜小于50m;定位时应现场巡图,对重要交叉跨越及危险点进行校测;加密线路中心断面点;现场根据设计需要,测量各项要求的测量数据。 6内业内业人员检查各组外业记录;并根据各外业测量组提供的数据,将原始数据转换成道亨数据格式,使用《SLCAD架空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处理及自动定位CAD系统XX公司)进行平断面绘图、使用成图软件CASS8.0(南方XX公司)绘制路径图。供现场设计人员杆塔预排和定位工作;定位后添加定位数据形成最终电子图形文件并打印出图,供设计人员检查校核;内业人员负责最终成品资料的整理、打印、检查和交出工作。 7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①为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规范、设计书的要求,测区设立项目负责、技术负责、质量负责个一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抓起相互协调、科学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 ②对参加本测区的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业务培训,确保施测工作顺利进行。 ③严格执行测绘仪器送检制度,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不得进入测区。 ④认真做好"第一点"、"第一幅"的生产和首检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技术问题,项目负责、技术负责人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进度和质量状 8况,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⑤坚持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经作业人员自查互校后交设在队专职检查人员进行过程检XX公司提交最终检查XX公司最终检查后,确认成果成图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无误,方可提交甲方验收。 8提交资料①平断面图(垂直1:500/水平1:5000) 1张②路径图(比例1:50000) 1张③测量技术报告 1份附表附表一 控制点一览表 1份附表二 交叉跨越表 1份附表三 原始记录表  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