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2-05-12 10:03:33 发布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方案协调和应用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方案协调和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在方面已经上升到了新的理念高度。在公路路线的设计过程中,尤其是路线经由村镇、厂矿、学校、河流水系地带时,不仅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通盘考虑,更要联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公路选线。关键词:公路建设;新理念;路线设计;通盘考虑;;合理选线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路线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中最根本的问题,路线方案一经确定,整个工程的设施布局及工程造价便基本确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既要防止忽视标准过分迁就现有公路,又要避免片面追求过高标准,大量废弃原有公路,而应综合考虑,不仅要做到美观实用,还要与地形地貌吻合,造价经济合理,为项目所在地区的美丽风光锦上添花。2设计原则路线线型选择涉及诸多因素,如地质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流量、景观协调等等【1】。在具体项目的路线设计过程中应符合一定的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7 设计中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对控制性的工程通过综合比较论证,合理选择线位和工程方案,保证公路设施自身安全、运行车辆行驶安全及行人的安全。(2)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方案论证。尽量少占农田,少干扰居民村落及学校,保护名胜古迹及人文景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尊重地区特性原则根据具体项目的方位,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尊重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气候及社会环境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审美观。(4)整体协调性原则在公路景观环境设计中,高度重视公路自身的平纵线形、路基宽度、桥隧、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等与沿途地形、地貌、生态特征以及其他人工系统配合协调,并努力使公路在满足运输功能的基本前提下,完善原有的景观环境【2】。(5)自然性原则重点体现对原有景观资源的尊重、保护、利用和开发,确保公路主体与原有景观的相融和有环境景观。3实例参照下面我们以大神项目宁武北互通为例,来看一下路线方案的选定。7 (1)位置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设置理由、集散交通量、衔接道路宁武北互通为宁武县、S305车辆上下高速公路而设,位于宁武县石湖河村西侧,距上一互通(原平北互通)37.21km,距下一互通(神池北互通)14.93km。此互通的设置可直接带动宁武县城的发展,方便百姓出行;宁武县有山西六大煤田之一的宁武煤田,可方便煤炭资源流通;可带动宁武万年冰洞、天池、管涔山、内长城等多处旅游景点的发展。(2)地质、地形、地物情况地形属于山区大型冲沟之间的山前坡麓地带,表现为黄土梁峁状,一般由马兰组(Q3m)、离石组(Q2l)黄土和石炭系、二叠系砂泥岩组成。其特点为阳坡面一般为黄土,阴坡面一般为基岩裸露,斜坡上的黄土比坡顶的黄土层厚,沟底两侧常出露有小面积的基岩。地表由于受到强烈侵蚀,地形破碎,冲沟发育,切割深度10~40m,地下水位埋深大。(3)互通方案与指标的选用根据远景预测交通量、实际地形及地物等情况,宁武北互通采用单喇叭A型,匝道下穿主线,方案示意图见图1-2。宁武北互通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详见下表:宁武北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表表1-17 宁武北互通式立体方案示意图1-2(4)匝道车道数的确定,变速车道设置根据交通量和匝道长度确定匝道车道数和路基宽度,A匝道为对向分离式双车道,路基宽度15.5m,出收费站广场后,A匝道路基宽度为23m,B、C、E匝道为单向单车道,路基宽度8.5m,D匝道为单向双车道,路基宽度10.5m。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在规范的基础上根据纵坡要求给予修正。根据交通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近远期车道数,收费站机电与土建采用4进6出设计,收费站用地采用5进7出设计,考虑安装ETC系统。收费广场设计考虑了出口计重收费和进口超限检测设施的技术要求,设置了超载车辆专用的劝返车道,将超载车辆引出互通区,避免超载车辆在收费广场内调头引起的交通堵塞,劝返车道终点接S305,超限检测劝返车道路基宽度8.5m。设置两条超限检测车道,一条为主治超车道,一条为备用治超车道,车道宽度均为4.5m。(5)排水方案及跨线构造物的方案7 根据整个互通区各段的平、纵面线形、地形、水文状况等,通过边沟、排水沟、及涵洞将水排出互通区,该互通在方案中,设置结构型式为1-30m装配式预应力砼简支箱梁。(6)宁武北互通L匝道宁武北互通L匝道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23m,L匝道起点接单喇叭互通A匝道终点,终点接宁武县规划外环路,长2.9km,公路用地为147.18亩。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执行【3】。4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在路线布设中,除考虑有关线形指标外,充分考虑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结合实际地形,对修建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了相应措施。(1)在设计中尽量少占用、少拆迁。尽量避免高填深挖,注意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线路尽可能避让村庄、学校、文物。(2)路基设计时加强对路基边坡和公路用地范围的地表进行防护。(3)通过综合排水设计将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桥涵等构造物相互沟通,使水流汇入自然沟渠或河流,避免浸浊地表,造成水土流失。(4)对互通立交绿化美化、对取土场进行复耕等工程环保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4】。7 由于高速公路的工程建设中,高填深挖不仅给生态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也严重破坏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5】,构造景观的节奏感,从公路线形入手,优化平纵组合、改善线形,使其流畅连续,确保车辆快速安全通过,提供舒适的行车条件,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5结论路线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工作,它涉及并影响到公路设计的各个方面。由于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环境恢复又是一个非常困难和漫长的过程,所以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树立“环保优先”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线形指标,充分使用先进的测量和设计手段,结合三维数字地面模型做详细的方案分析和比较,使公路以最少的干扰与天然地形、地貌适度吻合,尽可能远离环境敏感点,减少土方填挖,避免高填深挖,努力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争取做到既使公路迅速、舒适、安全、经济的运行,又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1】陈斌、袁伟,交通安全的公路因素分析,广西交通科技,2002.4【2】范振宇等,运行车速概念及在我国线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山西交通科技,2001年第二期.【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 【4】刘天玉.交通环境保护[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戴明新.公路环境保护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作者简介:庞帅(1985-),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路线设计、研究工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