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0 KB
- 2022-05-11 18:34:0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论析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中注意事项摘要: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和经验,总结了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过程中注意事项,旨在提升建筑电气设计的水平,以保证建筑供电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关键词: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原则;注意事项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用电需求日益增大。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产生的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做好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减少无谓的能量损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就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中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2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2.1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 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主要有:(1)满足建筑物不同场所的色温、显色指数以及照明度的要求;(2)满足舒适性空调对温度及新风量的要求;(3)满足医疗建筑、酒店、体育场馆以及餐饮娱乐场所等电气设施用电的要求以及多功能厅、展厅等照明用电的要求。 2.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不能因为追求节能而不考虑所消耗的投资,随意增加运行的费用。节能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经过比较分析,选用合理的节能材料和设备,尽量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收回在节能方面增加的投资。 2.3减少无谓的能源消耗 减少能量的无谓消耗是节能的关键。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首先应明确哪些能量的消耗是没有必要的无谓消耗,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节能措施。如消耗在电能传输线路上能量、变压器的功率耗能等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应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调光技术降低其能量的损耗。总之,节能设计一定要在满足功能要求、技术先进以及经济合理的原则下进行。 3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中注意事项 3.1合理选择线路路径以减小导线长度 变配电室及配电箱应尽可能地靠近负荷中心,以减短供电线路的长度,降低线路的损失。一般情况下,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应保持在200m以内,当建筑物每层的面积大于10000m2时,变配电所要设个以上,以缩短干线的长度。高层建筑中,应在靠近强电竖井的地方设置低压配电室,而且不应有支线沿着干线倒送电能的现象发生。在低压配电室提供给每个竖井的干线上,尽量保证线路是直线,少走弯路,缩短导线的长度。 3.2导线的选用 导线的参数主要包括导线的截面积和材质两个方面,材质通常有铝和铜两种。虽然铜导线的价格要高于铝导线,但由于铜导线的过载余量较高,在室内布线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铜导线在安全方面的性能也要优于铝导线。导线的截面积应根据实际功率进行计算确定而不是根据各相用电器的额定功率计算确定,这样可有效地减小导线的截面积,减少投资成本。 3.3合理布线、避免相互干扰 建筑物内的布线系统有很多种,主要有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供电线路布线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以及保安监控系统等。有些是弱电系统,有些则是强电系统,而强电线路的电磁很容易干扰弱电线路,导致噪声大、信号模糊,甚至影响弱电线路的正常使用。
3.4采用分路供电及控制,区分负载性质 建筑内负载电器比较多,且各种负载对电源及接地要求各不相同,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分路供电。照明线路中的荧光灯等非线性负荷,产生的谐波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计算机房的供电,应设计独立的供电系统,并且在回路中加设交流不间断电源,以防意外停电对设备造成严重的影响。建筑物内应设置专门的配电室,实现对上述电路的集中控制。配电室位置应设置在靠近用电量大的区域,以减少线路的电能损耗。 3.5合理地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如果系统自然功率因数不能满足接入电网的要求,应通过无功补偿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能量的损耗。 (1)在设计中,用电设备应尽量选用功率因数高,以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降低用电设备的无功损耗。 (2)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是目前民用建筑设计中使用比较广泛的,这种做法只是减少了用户到区域变电站处的高压线路上的无功传输,使用户处的功率因数得到了提高。但并没有减少由变压器低压母线经传输线路输送到各用户点低压线路上的无功传输,并没有达到节能的目的。 3.6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在建筑电气设计中非常重要,因为接地系统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用电的安全性。要想保证操作者安全及建筑物内各类用电器正常运行,则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完善的接地系统,特别是对于精密检测仪器以及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接地系统能够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好、准确性高,避免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 接地系统选择:对于220/380V供电系统,一般采用直接接地型式作为电源中性点接地方式,按保护接地型式不同可分为TN系统与TT系统,其中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S、TN-S-C三种系统,各种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 (1)TN-C系统 TN-C又称三相四线制系统。该系统中的N线与PE线共线,统称PEN线,与外露在设备上的可导电部分相连,并作为单相用电设备工作接地。该系统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对接地故障比较敏感,又节约导线材料。但该系统不适合单相负荷较多的接地系统,因为很难达到三相的完全平衡,不平衡电流叠加在线上,会造成线接地电位的漂移,使设备外壳带电,并且,没有稳定的电位基准点,不能保证电子设备的准确可靠的运行。 (2)TN-S系统 该系统N线与PE线分开,公共PE线与外露在用电设备上的可导电部分相连。通常情况下PE线上没有电流通过,不会干扰连接在PE线上的设备,并且,N线断线也不会对PE线上其他设备的防间接触电的安全产生影响,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此外,还保证从接地体同一点引出各接地线,正确的选择接地电阻值,使电子设备获得一个共同的等电位基准点,以满足电子仪器的工作要求。 (3)TN-S-C系统 TN-S-C系统主要由TN-C系统和TN-S系统两个接地系统构成,N线与PE线的连接点为分界面。该系统适用于由公共电网供电且无变压器的情况。进户前采用TN-C系统,在进户处进行重复接地,进户后变为TN-S系统,既减少了导线的材料,节省投资,又满足了该类设备的电源要求。 4结语
总之,实施建筑供配电线路节能设计的有效措施,对减少输电线路中能量的损失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只局限于一部分的线路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多种措施综合运用,以便能够在保障正常供电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的损失,节约建筑的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1]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2]刘昌明.建筑供配电线路的节能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01). [3]刘爱平.对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7(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有关电力系统线路设计要点的相关分析(摇摆角)路径选择 杆塔定位
- 通信线路设计实习报告
- m7130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设计3
- 合肥公交线路设计最短路径论文课程设计
- 2013人大旅行线路设计大赛参赛作品
- 探讨高压输电线路设计中的问题
- 世博会参观线路设计
- 通信线路设计说明
- 论析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中注意事项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
- evd技术在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
- 220kv庄慈线架空线路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
- 本科毕业设计---35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doc
- 本科毕业论文-—110kv白云安线架空线路设计.doc
- 本科毕业论文-—220kv白马新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doc
- 35kv格塘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泉州二级公路b段线路设计毕业.doc
- 客源国市场开发与线路设计:以日本为开发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