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0 KB
  • 2022-05-11 18:35:12 发布

农村有线广播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研究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农村有线广播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研究摘要:有线广播线路作为广播信号传输的基础和前提,其线路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信号传输稳定性。不同的设计方式、施工技术规范对后续节目播出的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最近几年,有线广播技术不断发展,在线路设计中取得了长足发展。文章从广播村村通重要性入手,结合澄溪镇情况探讨农村有线广播线路设计策略,旨在为农村地区广播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中国8/vie  关键词:农村有线广播线路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TN94文献标识码:A:1672-3791(2017)02(b)-0093-02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线广播作为有效的信息传播载体,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广泛性等优势,在农村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随着广播覆盖范围呈现规模化趋势,对线路设计及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农村有线广播线路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广播播出效果,且能够为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支持。  1广播村村通的重要性   农村广播村村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公益性特点。与城市相比,农村文化较为薄弱,党的路线、方针等难以深入到农村,加上农民农户繁忙,很难做到按时收看电视新闻、定时阅读报纸等。因此,广播作为一项传播载体,理所承担起喉舌功能[1]。广播形式灵活、收听面广、投资成本低等优势非常明显,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新政策、新知识最便捷的渠道。所以重视对广播线路的设计,能够为村村通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农村有线广播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结合澄溪镇具体情况,农村有线广播线路设符合稳定、实用等目标。同时,在广播线路设计过程中,还要确保线路短直、少穿越道路,为后续维护和管理提供更多便利。  2.3线路设计  对于线路的设计,要尽可能减少线路的移动。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线路很容易被移动、损伤。因此为了尽可能延长线路使用寿命,确保广播信息传输安全性,在设计和施工时,应选择稳固的杆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时,辐射线路静态状态下完全半径要超过20 cm。同时,在线路中间连续工作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采用正确的装配、捆绑方式,在牵引时,降低线路的摩擦力,且根据具体情况为线路预留一定的伸缩空间。  2.4线路架空施工工艺  针对线路架空施工,应在施工前设置具体的引导装置,避免线路拖地造成对线路的磨损。如果需要跨越河道等距离较大的地方,可以采用高于常规强度的钢绞线辅助施工,以便保证不会因为施工原因导致线路大范围移动,或者采取三方、四方拉线的形式,将钢绞线固定在某一位置。  一般来说,广播线路的设计及施工涉及内容较多,为了保证设备与人员安全,还应积极引入防雷装置。如在终端杆、角杆等位置上每隔10~15根杆距离,设置防雷接地,避免雷雨天气对广播线路产生负面影响[2]。进行室外作业时,需要确保与电力线水平距离大于电力线杆的高度,一般来说,要根据具体的电力线路确定距离。如遇到的是1~10kV电力线,应将距离控制在3m以上;如果是1kV及其以下电力线,应超过1.5m距离。  随着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线路设计和设计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关键在于线路设计与施工要根据实际情况,且要重视施工安全性、规范性,提高广播信号传输安全性,且能够有效延长线路使用寿命,促进地方广播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5采取多元走线方式  直埋是线路施工的基础,其在整个工程中占据关键地位。在实际施工中,对于深沟的挖掘要求较高,因此在施工中,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通常而言,深度不应超过1.2 m,且应保持直线条。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完全现象,将会影响广播信号的传输效果[3]。此外,在同一条沟中,线路之间要避免交叉情况,且在回填环节,需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和优化,保证线路能够处于正常的状态当中。对于回填材料的选择,应进行筛选,避免玻璃渣等尖锐物品对线路表面产生损伤。直埋方式简单便捷,且较其他施工方式更容易维护和管理。目前,澄溪镇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愈发关注自身精神层面的需求,当地政府更要重视广播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广播线路的合理设计,使其能够为居民传递更多先进的知识和理念[4]。此外,还有暗管敷设,将钢管埋在地下或者墙壁当中,然后将导线敷设其中,既能够确保线路敷设美观度,还能够确保线路安全性,但该种敷设方式要控制好深度,以免太浅或者太深对广播信号传输产生不良影响。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经济随之发展,对广播事业给予了更多关注。日后还会引入数字化线路的敷设,通过数字信号的传输,根据机房分布等对线路进行调整和布局,能够有效提高传输距离,且能够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更为高效地传递信息。  2.6线路敷设技术  对于线路的敷设,应按照系统配置情况,确定系统各设备合适的安装位置,然后确定走线管道位置及走向。一般来说,走向应与电力线保持平行,以此来避免广播信息传输清晰度。另外,扩音系统输出电缆横截面直径应在0.75mm2以上,并放置在导线槽内,实现对电缆线的保护[5]。如果是临时布线,更要做好防护措施。广播室内导线的敷设,应分为天线引入接线、中间连线等;输入放大器信号线路的敷设,要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对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线路的屏蔽,以此来提高抗干扰能力。但在安装时,要加强对电线接头等细节的处理,如针对电线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点,可以采用焊接工艺,提高焊接美观度,从而提高线路设计和施工有效性。  3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农村有线广播线路设计后,在对线路进行敷设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架空和直埋2种方式。每种方式都各具优势,因此在具体施工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该地区实际情况,坚持科学合理原则,实现对线路的规范化设计,并参照相关技术规范开展施工,最大限度上提高线路设计质量。不仅如此,还应加强对线路的后期保养和维护,定期巡检线路,及时发现故障并检修,延长线路使用寿命,从而促进村村通工程综合效益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