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道路设计规范 20页

  • 25.19 KB
  • 2022-05-11 18:30:27 发布

景观道路设计规范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景观道路设计规范  篇一:居住区道路、景观设计尺度规范整理  景观设计尺度规范整理  《秋凌景观学习网》致力于[景观.建筑.规划]学习,搜索微信号:yy添加关注,一起学习探讨!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  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  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  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  L≤200m≤  L≤600m  非机动车道≥≤  L≤50m≤  L≤100m  步行道≥≤≤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50180—93)(XX年版)  为坡长。  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  人行道横坡为%~%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3.道路宽度  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  双车道:W=~(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  单车道:W=~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  4.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5.道路与建筑物间距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  道路级别  与建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  多层  有出入口—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  多层  围墙面向道路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50180—93)(XX年版)  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三、人行道  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0~120。  四、停车场  1.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用地面积以小型车计算,停车场宜设置在行车方便、距建筑外墙面约6m,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宁静和不影响景观环境地段。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2.机动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按照当量小汽车位数计算。停车场用地面积每隔停车位为25~30㎡,停车位尺寸以*划分(地面划分尺寸)。  3.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表  车辆类型各种车辆外轮廓尺寸(m)车辆换算系数  总厂总宽总高  篇二: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  一些关于坡度的资料  来源:徐姝妮的日志  道路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  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L≤200m≤5L≤600m  非机动车道≥≤L≤50m≤2L≤100m  步行道≥≤≤4  注:L为坡长(m)。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主要道路宜平缓;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来自:小龙文档网:景观道路设计规范)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纵坡不应大于%;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  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多层33322有出入口-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多层222围墙面向道路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九竖向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规定;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表  场地名称适用坡度  密实性地面和广场~  广场兼停车场~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室外场地:  1、儿童游戏场~  2、运动场~  3、杂用场地~  绿地~  湿陷性黄土地面~  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  避免土壤受冲刷;  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应与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  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居住区内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须考虑排洪要求。地面水排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居住区内应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  在埋设地下暗沟(管)极不经济的陡坎、岩石地段,或在山坡冲刷严重,管沟易堵塞的地段,可采用明沟排水。  城市居住区规划区设计规范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节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  第条地面和道路坡度  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二、基地车行道纵坡不应小于%,亦不应大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长度不应超过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  横坡宜为~%。  三、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8%,大于8%时宜设踏步或局部设坡度不大于15%的坡道,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概念: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的需要  对象——自然地形  手段——控制与改造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内容——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  土石方平衡概念: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  城市竖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  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  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  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  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  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规划地面形式:  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  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  用地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  工业用地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仓储用地  铁路用地02  港口用地5  城市道路用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20  竖向与平面布局:  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完整的土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度;居住用地宜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30度;  竖向与排水:  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度,坡度小于度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各阶段主要内容及深度:  可分为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总体规划阶段:细分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次  详细规划阶段:细分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两个层次  总体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配合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布局方案、作好用地地形、地貌与地质分析,充分利用与适当改造地形,确定主  要控制点标高;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地面坡向、确定雨水排除及防洪排涝方式;  防洪防潮防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的控制标高;  无洪涝危害江河湖岸最低的控制标高;  根据排洪、通航需要,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等控制标高;  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与高速公路、铁路主干线交叉点的控制标高;  城市主要景观点的控制标高。  分区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确定主干道、次干道围合的地块排水走向;  确定主、次干道交叉点、变坡点的控制标高;  补充总体规划阶段阶段竖向规划中不足的其他控制标高。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所围合范围内全部地块排水走向;  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标高以及道路的坡度、坡长、坡向等技术数据;  确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控制标高。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与标高;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确定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  落实各级道路标高、坡度等技术数据;  进行街区用地竖向规划,确定用地标高;  确定挡土墙、护坡等用地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及规模,进行用地土石方工程量的估算。  标高:相对高程海拔:绝对高程  城市用地范围确定后,各专业规划应会同竖向规划首先初步确定一些控制高程,如防洪堤顶、公路与铁路交叉控制点、大中型桥梁、主要景点等关键性控制坐标和高程,后续规划阶段不要轻易改动。  附录一名词解释  1、建筑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2、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3、低层住宅:层数为1-3层的住宅。  4、多层住宅:层数为4-6层的住宅。  5、中高层住宅:层数为7-9层的住宅。  6、高层住宅:层数等于或大于10层的住宅。  7、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低于100米的建筑。  8、超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9、建筑红线:指规划建筑的外框线及尺寸,以及规划建筑外框线与相临城市道路、相临建筑间距的控制标注。  10、道路红线:指规划道路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1、河道蓝线:指规划河道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2、绿线:绿划用地控制线。  附录二计算规则  1、建设用地面积计算  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扣除城市道路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后为建设用地。道路的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均不能计入建设用地参与建筑容量指标计算。  2、建筑面积计算  以建筑各层的正投影面积加上外挑阳台的1/2面积及米以上跃层正投影面积,为建筑面积。地下室、高出地面不大于米的半地下室,一面临空层高在米以下半地下室,屋面水箱、电梯控制室、出屋面的楼梯间、无柱雨篷、柱廊、层高米以下吊脚架空层、高度低于米的夹层及设备层,其规划建筑面积可以不计。  3、建筑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计算  (1)商办及商住综合楼的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所占比例,根据(附表二)规定的指标换算合成。其建筑密度按(附表二)的规定指标执行。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2)商住或办公住宅楼,如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总面积的10%,可全按住宅面积计算容积率,其建筑密度仍按商业或办公计算。  (3)无裙房底层为商业或办公的条式或点式住宅综合楼,其容积率、建筑密度按住宅计算。  4、开放空间条件和计算  (1)在建设用地范围,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效使用面积的地面广场、下沉式广场、屋顶平台、绿地、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  (2)开放空间必须沿城市道路、广场,任一方向的进深应在8米以上,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与地面高差不大于5米,开放空间应设置相应的标志,有直接对外通道的坡道或楼梯做到常年开放,不提改变使用性质,并交有关部门管理。  (3)开放空间有效面积的计算:根据所提供社会服务的有效使用面积,按允许增加建筑面积的控制表中的系数计算,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5%。  5、建筑高度计算  (1)平屋面建筑无女儿墙的屋面,从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面,如有女儿墙的屋面,算至女儿墙顶面。  (2)坡屋面建筑,从室外地面算至屋檐口。坡檐建筑,从室外地面算至坡檐顶面。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3)楼梯间、电梯间、屋顶水箱、烟囱、屋顶装饰性建筑物不作建筑高度计算,如有净空或其它控制高度要求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6、建筑间距计算  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外墙之间的水平垂直距离。具体计算按第四章规定执行。  7、建筑层数计算  建筑物一面临空、高度超过米既从临空面开始计算第一层至建筑物屋顶。层高米以下吊脚架空层、高度低于米的夹层及设备层、顶部跃层不计算建筑层数。  8、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计算  从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按道路等级计算,进口车道直线段长度为50米至80米,出口车道直线段长度为30米至60米。  篇三:景观设计常用规范大全  景观设计强制性条文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XX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1、建筑用地红线  4.2.1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  ——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高压线与建筑之间的安全距离(见下图)  2、道路  5.2.2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2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  3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不应影响有效通行宽度;  1  4车行道路改变方向时,应满足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微型车/小型车6m)  消防车道路应按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设置。  (普通车9m/登高车12m/特种车16-20m),具体需按当地消防验收标准来定。  5居住区道路红线转弯半径不得小于6m,工业区不小于9m,有消防功能的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为12m。  6.道路边缘到建筑物的最小距离:  建筑物正前道路,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无出入口,居住区道路高层5m,多层3m;小区道路都3m,组团路及宅前小路都2m.有出入口,小区路5m,组团路及宅前小路  建筑物侧面道路,  居住区道路高层4m,多层2m,小区路都2m,组团路及宅前小路  围墙距道路最小  居住小区采用沿围墙的外围停车时,外环停车带与道路总宽度宜为12m(垂直停车).  备注: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道路分级  居住区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  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如需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m,人行道宽度为2-4m不等。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10-14m,车行道宽度6-8m,人行道宽。  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m。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第四级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不小于。  3、消防车道  另详消防车道设计要求  2  4、竖向  5.3.1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2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  3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OOm;横坡应为1%~2%;  4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5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需注意以下几点:  3  4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5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