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1 KB
- 2022-05-11 18:34:3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gb50061-XX,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篇一: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Q/CSG Q/CSG1XX12-XX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Ⅱ 1总则...................................................................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
路径选择...............................................................2 5基本风速...............................................................3 6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4 7杆塔荷载和材料.........................................................4 8杆塔结构...............................................................6 9基础...................................................................7 条文说明.................................................................8 前言 为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风工作,提高配电线路抵御台风的能力,减少线路故
障和经济损失,保证配电线路安全运行,在分析调研台风在南方沿海地区登陆特 征及对配电线路影响的基础上,特制定《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 范》。 本设计技术规范以现行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结 合南方电网沿海台风地区的实际情况管理要求而提出,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沿海 强风区域(含Ⅰ类风区及Ⅱ类风区)的20kV及以下新建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 改造、修理、运维等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佛山电 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梁唐杰、罗俊平、陈增胜、李有铖、柳春芳、李成、王 衍东、朱映洁。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1总则 本设计技术规范适用于南方电网沿海强风区域(含Ⅰ类风区及Ⅱ类风区)的20kV及以下新建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该区域已建线路的改造、修理、运维等可参照执行。沿海强风区域外的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改造、修理、运维等也可参照执行。 南方电网沿海台风多发区域的线路设计除执行本技术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规范引用下列文件中的部分条款。当引用文件版本升级(或修改单)导致所引用的条文发生变化时,主编及各参编单位应研究新条文是否继续适用于本技术规范,并及时予以修订。 GB50061-XX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XX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009-XX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0-XX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XX钢结构设计规范 DL/T5158-XX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 Q/CSG南方电网公司20kV及以下电网装备技术导则 南方电网设备〔XX〕20号南方电网沿海地区设计基本风速分布图
南方电网设备〔XX〕27号关于印发20kV及以下环型混凝土电杆技术规范的通知南方电网设备〔XX〕4号关于印发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设施防风工作导则》和《配电设施防风加固技术措施》的通知 3术语和定义 独立耐张段independentstrainsection 在一个耐张段内的直线杆塔不超过3基。 基本风速referencewindspeed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台风typhoon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米/秒,即风力12-13级,为台风。风力大于13级为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微地形micro-topography 微地形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最基本因素。影响风速的微地形类型主要有山间盆地、谷地等闭塞地形和山区风道、垭口及河谷等。 微气象micro-climate
微气象是研究近地面大气层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地理分布及其物理过程的科学。微气象与微地形紧密相依,是由热源、湿源的基本输送(湍流变换)因地形差异引起的,形成微气象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周围环境等。 地面粗糙度terrainroughness 风在到达结构物以前吹越过2km范围内的地面时,描述该地面上不规则障碍物分布状况的等级。 Ⅰ类风区classⅠwindspeedarea 架空电力线路30年一遇基本风速V≥35m/s的地区。 Ⅱ类风区classⅡwindspeedarea 架空电力线路30年一遇基本风速V≥33m/s且V<35m/s的地区。 沿海强风区域 Ⅰ类风区和Ⅱ类风区的区域。 4路径选择 架空线路路径方案选择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径选择应考虑: 1)避开调查确定的历年台风破坏严重地段; 2)避开洼地、陡坡、悬崖峭壁、滑坡、崩塌区、冲刷地带、泥石流等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不良地质地区; 3)避开相对高耸、突出地貌或山区风道、垭口、抬升气流的迎风坡等微地形区域。 篇二:10kV架空线线路设计
设计说明 1 1.设计依据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0kV配网工程标准设计架空线路部分》本设计主要依据的规程、规范有: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XX《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XX《环型混凝土电杆》GB396-1994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DL/T5130-XX《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SDGJ62-84《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XX 2.图集内容 杆塔组装图:包括:混凝土杆、螺栓角钢塔、钢管杆等三部分机电安装图:包括:弧垂表、金具及接地装置、线路设备安装等三部分杆塔基础图:包括:铁塔普通基础、带松木桩铁塔基础、杆塔护坡等三部分 3.气象条件 本标准设计最大设计风速采用离地10m高,10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本标准设计的最大设计风速为30m/s时:无冰;标准设计气象组合选择F气象区。见表
表10kV配电线路标准设计气象组合 4.导线 导线型号选取、安全系数 本次标准设计10kV架空线路导线分为钢芯铝绞线和绝缘导线。(1)常用钢芯铝绞线型号选取及安全系数见表。 表钢芯铝绞线型号及安全系数选择 (2)常用绝缘导线型号选取及安全系数见表。 表10kV绝缘导线及安全系数选择 导线参数 各导线参数详见表、表。 表钢芯铝绞线参数表 表绝缘导线参数表 依照GB50061-XX《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进行绝缘设计,本标准设计直线铁塔、混凝土杆采用的绝缘子有针/柱式绝缘子/瓷担绝缘子、悬式玻璃绝缘子。耐张铁塔、混凝土杆采用悬式玻璃绝缘子串。瓷担绝缘子一般采用S-210或SQ-210,针式绝缘子一般采用P-20T、P-20M,柱式绝缘子一般采用PSQ-15T,悬式绝缘子一般采用70kN玻璃盘形绝缘子,各地区可根据导线类型及拉力,选用合适的绝缘子、耐张线夹和金具,绝缘导线必须匹配使用相应的绝缘金具,积极稳妥地采用节能、免维护、少维护金具。 6.金具及接地装置
金具 配电线路采用的金具应符合DL/T-756~759-XX国家标准中的金具产品,使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kV架空线路的金具,主要是编制了线路的悬垂串和耐张串。其他绝缘子类型的金具参照国标。悬垂串用于10kV架空线路大档距的情况,适用于裸导线,悬垂线夹采用CGU型。耐张串分为裸导线耐张串和绝缘导线耐张串,裸导线耐张线夹采用NLD螺栓型,绝缘导线耐张线夹采用楔形线夹NEJ型。标准设计中应用导线的悬垂和耐张线夹。主要导线型号为LGJ-70/10、LGJ-120/20、LGJ-240/30、JKLGYJ-10/70、JKLGYJ-10/120、JKLGYJ-10/240六种导线。楔形线夹用于绝缘导线时,由于受到线夹握力的限制,线路的档距不宜过大,一般保持在50m左右为宜。较大档距的绝缘线路也易对线路的绝缘层产生破坏。接地装置 10kV线路钢管杆、铁塔均设接地装置,居民区、交叉跨越及变电站出线段的钢筋混凝土杆宜接地,接地体与铁塔接地孔或砼杆横担连接。多雷空旷地区可以考虑采用安装线路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以提高架空线路防雷水平。接地体采用以水平敷设为主,垂直敷设为辅,水平接地体采用-4×40镀锌扁钢或φ12热镀锌圆钢。接地引上线采用φ12热镀锌圆钢,接地引上圆钢宜尽量接至避雷器或设备接地点。垂直接地体采用L50×5热镀锌角钢。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欧姆。线路与高压电力线、低压电力线或其他弱电线路交叉时,应按《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30-1997)的要求接地;在居民区应按《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5220-XX)的要求接地。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最大阻值 如土壤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Ω,可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m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限制;或采用降阻剂降低接地电阻。 户外柱上断路器及负荷开关作为分断开关时,需在电源侧装设避雷器;作为联络开关时,需要在两侧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设备外壳相连,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 本模块主要给出铁塔接地装置和杆塔设备接地装置的接地敷设方式,当水泥杆需要接地时可以参照铁塔的接地方式敷设。当新建杆塔上装有设备时,以设备接地考虑。模块中接地装置给出的材料为参考值,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土壤的特性做相应的调整。 对于接地的敷设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可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方式。主要是让接地电阻达到相关要求即可。 7.塔头布置及导线排列
铁塔、钢管杆双回路挂线采用垂直挂线方式。导线按120mm以下和240mm以下两种截面进行设计 混凝土杆单回路导线采用三角形及垂直排列两种方式,双回路采用垂直排列方式,导线按120mm以下和240mm以下两种截面进行设计 2 2 2 2 混凝土杆 混凝土杆:在无冰区,单回路直线混凝土杆水平档距分为100m和200m两档,双回路分为50m和80m两档;绝缘导线用单回路混凝土杆水平档距分为50m一档;双回路分为50m和80m两档。 本标准设计中拔梢混凝土杆梢径一般取150mm和190mm,等径混凝土杆的杆径取300mm;拔梢混凝土杆全高分10m、12m、15m三种,等径混凝土杆全高分、、15m三种。 单回路混凝土杆转角度数按0~5°、0~20°、20~40°、40~60°、60~90°、终端六个系列规划。单回架空线采用三角形或水平排列方式两种。双回架空线采用左右对称的垂直、鼓型排列两种布置方式。根据以上原则,杆型具体见表。
表10kV混凝土杆模块及杆型(无冰区) 铁塔 螺栓角钢塔单回路和双回路的水平档距分为80m和200m两档。螺栓角钢耐张塔呼高分、、、三种。螺栓角钢直线塔呼高分、、三种。 螺栓角钢耐张塔单回路和双回路按转角度数为0°~15°、15°~30°、30°~60°和60°~90°四个角度系列规划。无冰区双回路导线按垂直排列设计。 根据以上原则,本次设计有1个模块6种塔型,具体见表。 表10k螺栓角钢塔模块及塔型 篇三: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试行) 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试行) 二〇一三年九月 前言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本技术规范共分9章,主要内容有: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路径选择、基本风速、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杆塔荷载和材料、杆塔结构、基础等。
本技术规范编制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南网科研院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黄志秋金晓华廖毅潘春平王衍东邱昊吴培烽赵建华郑志源刘万群梁水林王乐铭郭晓武陈鹏罗俊平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负责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 目录 1总则....................................................................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路径选择..................................................................25基本风速..................................................................36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47杆塔荷载和材料
............................................................48杆塔结构..................................................................69基础......................................................................7条文说明.................................................................8 1总则 为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防风工作,适当提高配电线路抵御台风的能力,减少线路故障和经济损失,保证配电线路安全运行,在分析调研台风在南方沿海地区登陆特征及对配电线路影响的基础上,制定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南方电网沿海强风区域(含Ⅰ类风区及Ⅱ类风区)的35kV及以下新建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该区域已建线路的技改、运维可参照执行。 1.3防风设计应该遵循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 1.4架空配电线路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1.5本技术规范依据现行规程、规范,结合南方电网沿海台风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
1.6南方电网沿海台风多发区域的线路设计除执行本技术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规范引用下列文件中的部分条款。当引用文件版本升级(或修改单)导致所引用的条文发生变化时,主编及各参编单位应研究新条文是否继续适用于本技术规范,并及时予以修订。 GB50061-XX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XX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009-XX GB50010-XX GB50017-XX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 DL/T5158-XX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 中国南方电网企业标准110kV及以下电网装备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独立耐张段independentstrainsection; 在一个耐张段内的直线悬垂杆塔不超过3基。 3.2基本风速referencewindspeed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3.3台风typhoon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米/秒,即风力12-13级。 3.4微地形micro-topography 微地形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最基本因素。影响风速的微地形类型主要有山间盆地、谷地等闭塞地形和山区风道、垭口及河谷等。 3.5微气象micro-climate 微气象是研究近地面大气层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地理分布及其物理过程的科学。微气象与微地形紧密相依,是由热源、湿源的基本输送(湍流变换)因地形差异引起的,形成微气象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周围环境等。 3.6地面粗糙度terrainroughness 风在到达结构物以前吹越过2km范围内的地面时,描述该地面上不规则障碍物分布状况的等级。 3.7Ⅰ类风区classⅠwindspeedarea 架空电力线路30年一遇基本风速V≥35m/s的地区。 3.8Ⅱ类风区classⅡwindspeedarea 架空电力线路30年一遇基本风速V≥33m/s且V<35m/s的地区。 3.9沿海强风区域
Ⅰ类风区和Ⅱ类风区的区域。 4路径选择 4.1路径方案选择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力求避开台风多发地段。 4.2路径选择宜考虑: 1)避开调查确定的历年台风破坏严重地段; 2)避开洼地、陡坡、悬崖峭壁、滑坡、崩塌区、冲刷地带、泥石流等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不良地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