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 KB
- 2022-05-11 18:30:2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住宅区道路设计规范 篇一:居住区道路规范 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转载于:小龙文档网:住宅区道路设计规范)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 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3小区道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 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 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编辑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2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 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3有利于居住区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 筑物普智的多样化 4当公共交通路线引入居住区阻隔应减少交通噪声 对居民的干扰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5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 求 6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 特点保留各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7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 8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 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规定 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雨20M 2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 5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 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 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6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路要求控制 7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规则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主要道路宜平缓 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联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该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道路人性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吵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对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该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对接 3进入组团道路即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安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纵坡不应大于% 5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6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 宜采用柔性路面 停车位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1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2居民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例)不宜超过10% 3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4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绿地边界对宅间道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 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 墙脚;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脚; 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 为准进行计算; 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 团路和小区路路边;当小区路有人行 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距房屋墙脚 ; 4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的要求;至 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 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口 5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 式组团绿地。沿居住区(级)道路、城市 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 居信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组道路及其以下各级 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 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有 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 积; 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其它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规划用地外围的道路算至外围道路的中心线; 2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其它用地面积,按实际占用面积 计算。 篇二:住宅区出入口设计要求 一、住宅区出入口的选址要求: 1.保证安全通畅(主要指机动车对外出入口): 交通分区单元的机动车对外出入口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在高峰时间控制在250辆/小时以内。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说明:按照交通分区原则设计的交通分区基本能满足此项要求,实际操作中如未满足交通分区要求或者交通分区单位的机动车出入口个数不是建议值(2个),那么应该参考上页计算方法对出入口交通流量进行核算。 尽量避免在大流量城市干道上开口。 2.便利居民出行: 人车混行主要出入口和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跟附近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要求不超过150米。 住区各类出入口尤其是人行出入口在尽可能前提下靠近周边大型服务设施。 3.满足出入口之间距离的要求: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与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50M。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 二、出入口的数量: 交通分区单位的适宜的车行出入口个数为2个;小于4公顷的项目可以考虑设置1个车行出入口; 个别项目交通分区单位可设置3个车行出入口,但一般情况不建议采用; 交通分区的车行出入口不得超过3个。 三、消防要求: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当沿街的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该增设洞口尺寸不小于4×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超过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道通道口。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说明:如受周边环境限制,考虑对大流量城市干道开口,需进行一下核算:应该根据高峰时段周边城市道路的车流量,运用交通工程学的计算方法算出出入口所允许的最大允许流量。如果这一流量值超过250辆/小时,就应该尽量避免在这条道路上开口。或者额外增加其他出入口分散车流,但注意的是同时需要增加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成本,一般情况下不推荐。(研究来源:居住区交通规划导则研究,卜蓉,深圳大学建筑系研究生论文) 四、出入口的设计要求: 1.机动车出入口的车道设计: 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连。 2.交叉口采用的形式: 住区道路与城市主干道:不建议设置交叉口; 住区道路与城市干道:需要设置交通信号,选用的交叉口类型:环行交叉口,左转交叉口;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住区道路与城市次干道:根据交通量确定是否需要设置交通信号,选用的交叉口类型:T型交叉口,环行交叉口,左转交叉口。 3.无障碍设计: 人行出入口,人车混行出入口都需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坡道及标志。 具体设计要求参照《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4.岗亭的设计 应考虑视野开阔(如半弧形玻璃)。 应考虑车主停车刷卡或缴费时的遮阳和避雨设施。 主出入口岗亭建议采用永久性建筑,岗亭设计应与小区整体风格相协调,有明显的领域感。 主出入口的岗亭的面积需考虑同时容纳三个人和基本设施,其他出入口岗亭的面积考虑容纳一个人和基本设施。 为保证员工岗位工作的连续性,宜考虑在住区主要出入口岗亭内设置供护卫员使用的小型卫生间。 5.出入口道闸的设置 出入口道闸属配套设施,建议规划设计初期将出入口的刷卡器及刷卡器防雨棚位置、样式统一考虑,施工预埋管线。避 免因后期施工造成成品破坏。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6.出入口监控系统设置 规划时应考虑出入口监控设备所需预埋的管线(出入口监控设备一般包括:可调焦距的监控摄像台,监控中心连接的紧急呼叫装置或电话,出入口周边足够的照明系统) 注:城市道路按照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服务功能等,划分为四级,如下: 资料来源:《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篇三:小区道路设计 小区道路设计 目录 一.道路设计的一般规定(共7条) 二.消防车道设计 1.应设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 2.宜设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 3.消防车道设计要求 4.消防登高面设计 三.基地内道路的技术标准 四.山区道路 五.公园园路设计《公园设计规范》 六.道路构造设计 七.道路构造参考 八.透水路面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九.嵌草砖路面 十.丙烯酸聚氨路面 一.道路设计的一般规定: 1.道路系统应有利于各类用地的功能分区和有机联系,以及建 筑功能的合理布局,并有利于雨水排泄和管线敷设。 2.居住区道路系统应保障内外连系畅通、安全、避免走回头路。 便于消防车、救护车、货车、垃圾运输和居民小汽车通行。 3.居住区内的道路应人车有序。主要道路至少有两个出入口。 规模较大的小区应有两个方向与外界道路相连接。机动车道路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防行车交叉)。 4.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并应设置不小于 12*12(m)的回车场。 5.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接的方位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提供 的规划条件,并符合一下规定: ①与城市道路交接时,平面角度不宜小于75°; ②距城市干道交叉口自道路红线交叉点起不小于70m;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③与人行道、过街天桥、人行地道的边缘线不小于5m,若有条件的最好为30m; ④距地铁出入口、公交站边缘不小于15m,若有条件最好30m;⑤距学校、公园、儿童及残疾人等使用的建筑出入口不小于20m; ⑥距立交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 6.人员密集建筑应至少有一面直接临城市道路,并保证人员疏 散时不影响城市交通。 7.有货物装卸的公建应设置装卸车位。尺寸为*(m),装 卸车位不得占用道路及影响环道通行。 二.消防车道设计 1.应设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 ①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 ②一座占地面积超过1500㎡的甲类库房; 2.宜设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 ①超过3000座位的体育馆; ②超过XX个座位的会堂; ③占地面积超过3000㎡的展览馆; ④一座占地面积超过3000㎡的甲、乙、丙类库房;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⑤一座占地面积超过1500㎡的乙类库房; 当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置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 3.消防车道设计的要求 ①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轻型车不应小于9-10m,重型车不应小于12m。与城市道路丁字路或十字路交接处≥9m。 ②消防车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消防车通行的道路上空,≥4m处不能有障碍物影响消防车通行。 ③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最大坡度≤10%,坡度≥9%时,其车道长度不宜超过150m。适宜坡度应<7%。供消防车停留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3%。登高操作面地面坡度≤2%。 ④环形消防车道至少有两处与其他道路连通。尽端式消防道路应设回车场或回车道。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2*12(m),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5*15(m),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18(m)。 ⑤当建筑物(不论多层或高层)沿街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有环形消防车道的高层建筑可不设穿过建筑物的的消防车道。但沿街建筑应设联通街道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超过80m。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⑥建筑物(不论多层或高层)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⑦消防车道应避免与铁路平面交叉,如必须平交时,应设置备用车道,两车道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车的长度。 ⑧消防车可利用公交道路,但应符合消防车道与建筑物距离的要求。利用街区道路作环形消防车道时,两条车道的间距不宜超过160m。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S”,高层时大于5m,其余≥3m,登高面宜5m≥S≤10m。 附:深圳市消防相关管理办法【】 ①最大坡度≤10%,坡≥9%的车道长不应超过150m。 ②登高面车道宽≥6m,坡≤2% ③转弯半径(内径)≥12m。(高层) ④操作面内边距建筑物高层主体外墙间距: H=24~30m距离8-9m H=30~35m距离7-14m H=35~40m距离8-13m H=40~45m距离9-12m ≥45m距离10-11m 建筑物距登高面边建筑越高越应靠近。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