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6 KB
  • 2022-05-11 18:18:55 发布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小修养护作业规程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小修养护作业规程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小修养护作业规程  AQ/T900620 I目录 前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3.1 沥青路面小修养护 MINORMAINTENANCEOFASPHALTPAVEMENT 13.2 唧浆 PUMPING 13.3 贴缝 CRACKPASTE 13.4 灌缝 CRACKPOURING 23.5 坑槽冷补  PITCOLDFILLING 23.6 坑槽热补 PITHOTFILLING 24 施工准备24.1 一般规定24.2 病害调查与分级24.3 材料要求34.3.1 一般要求34.3.2 贴缝带34.3.3 灌缝胶34.3.4 乳化沥青34.3.5 冷补沥青混合料44.3.6 热拌沥青混合料44.4 施工机具44.4.1 贴缝44.4.2 灌缝54.4.3 坑槽冷补54.4.4 坑槽热补55 裂缝修复65.1 一般要求65.2  贴缝修复65.2.1 适用范围65.2.2 施工流程65.2.3 质量检查与验收75.3 灌缝75.3.1 适用范围75.3.2 施工流程75.3.3 质量检查与验收86 坑槽修复96.1 一般要求96.2 坑槽冷补96.2.1 适用范围9 AQ/T900620 II6.2.2 施工流程96.2.3 质量检查与验收106.3 坑槽热补116.3.1 适用范围116.3.2 施工流程116.3.3 质量检查与验收127 其他病害修复13 AQ/T900620  IV前言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由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首次发布。  AQ/T900620 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小修养护作业规程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小修养护作业的术语和定义、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与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小修养护作业,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9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GB/T328.20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0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接缝剥离性能GB18242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JT/T740 路面橡胶沥青灌缝胶JT/T972 沥青路面坑槽冷补成品料JT/T740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G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GB5768.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4部分:作业区3 术语和定义 JTGF40、JTGH10、JTGE60、JTJ0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沥青路面小修养护minormaintenanceofasphaltpavement对沥青路面轻微、局部(20m2以内)或裂缝病害进行修复作业。  3.2 唧浆pumping路面结构层或路基中水夹杂细小颗粒从面层空隙或裂缝中唧出的现象。 3.3 贴缝crackpaste将贴缝带加热黏贴到路面裂缝处的修复措施。 AQ/T900620 23.4 灌缝crackpouring将加热后的灌缝胶灌入路面裂缝中的修复措施,包括清缝灌缝、扩缝灌缝等形式。 3.5 坑槽冷补pitcoldfilling 用冷补沥青混合料填补坑槽的应急处治措施。 3.6 坑槽热补pithotfilling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补坑槽的修复措施,包括单层热补、多层热补等形式。 4 施工准备4.1 一般规定4.1.1 应建立、完善沥青路面小修养护安全、质量、计量、信息化等管理体系,科学配置人员、材料、设备,确保养护工作顺利开展。  4.1.2 养护作业前,施工单位应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并办理施工许可。应根据经评审通过的交通组织方案,以及《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程》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4部分:作业区》的相关要求做好施工现场交通组织和养护作业区的安全管理。 4.1.3 养护作业人员应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4.2 病害调查与分级4.2.1 病害调查4.2.1.1 应定期进行路面病害调查工作,详细查看路面损坏状况,做好病害位置、类型、尺寸等相关记录。 4.2.1.2 病害调查宜采用车辆巡查和徒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4.2.2病害分类分级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损坏类型及分级标准规定见表1。 表1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分类分级序号损坏名称损坏程度损坏程度判断标准指标1龟裂轻度主要裂缝块度在0.2~0.5m之间,平均裂缝小于或等于2mm中度主要裂缝块度小于0.2m,平均裂缝宽度在2~5mm之间重度 主要裂缝块度小于0.2m,平均裂缝宽度大于5mm2块状裂缝轻度主要裂缝块度大于1.0m,平均裂缝宽度在1~2mm之间重度主要裂缝块度在0.5~1.0m之间,平均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2mm3纵向裂缝轻度主要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3mm重度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4横向裂缝轻度主要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3mm重度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5沉陷轻度沉陷深度在10~25mm之间,行车无明显颠簸感重度沉陷深度大于25mm,行车有明显颠簸感6车辙轻度车辙深度在10~15mm之间重度车辙深度大于或等于15mm AQ/T900620 3序号损坏名称损坏程度损坏程度判断标准指标7波浪拥包轻度波峰波谷高差在10~25mm之间重度波峰波谷高差大于25mm 8坑槽轻度坑槽深度小于25mm,或面积小于0.1m2重度坑槽深度大于或等于25mm,或面积大于或等于0.1m29松散轻度路面表面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等重度路面表面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露骨、表面剥落10泛油-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薄油层、损坏应按面积计算4.3 材料要求4.3.1 一般要求沥青路面小修养护使用的各种材料须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产品合格证代替检验。  4.3.2 贴缝带贴缝带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贴缝带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T0605软化点TR﹠B 不小于℃60T0606接缝剥离强度不小于N/mm1.5GB/T328.20厚度mm30.3卡尺量4.3.3 灌缝胶灌缝胶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灌缝胶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高温型普通型低温型低温拉伸 通过通过通过 JT/T740-2021中低温拉伸试验锥入度0.1mm<5030~7050~90GB/T269软化点℃808080T0606流动值mm355JT/T740-2021中流动试验弹性恢复率%30~7030~7030~70JT/T740-2021中弹性试验注:低温拉伸试验中,高温型、普通型、低温型的试验温度分别为0℃,-10℃和-30℃。 4.3.4 乳化沥青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AQ/T900620 4表4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试验方法PC-3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电荷 阳离子(+) T0653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1-6T0622沥青标准粘度s8-20T0621蒸化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100g,25℃,5s) 0.1mm45-150T0604延度(15℃),不小于cm40T0605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储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T06554.3.5 冷补沥青混合料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冷补沥青混合料性能技术要求序号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黏附性等级5级JT/T9722贯入强度(kg/m2) 0.5-4JT/T9723稳定度(KN) 3JT/T9724残留稳定度(%) 85JT/T9725外观无结团、结块目测4.3.6 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应与原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相同或相近,宜选用AC型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沥青混合料应使用沥青拌和站集中生产备用,油石比宜高于原路面设计值 0.2%0.4%。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应在防雨、防水、防日晒的储料场地集中堆放。 4.4 施工机具4.4.1 贴缝贴缝施工所需设备机具(单个施工班组)应符合表6的要求。  AQ/T900620 5表6贴缝设备、机具要求序号设备机具名称单位数量1高压空气压缩机或吹风机台12燃油或液化燃气式喷火枪套13橡皮锤把14钢丝刷把若干5扫帚把若干4.4.2 灌缝灌缝施工所需设备机具(单个施工班组)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灌缝设备、机具要求序号设备机具名称单位位数量1灌缝设备套12裂缝开槽设备(扩缝灌缝使用) 台13高压空气压缩机或吹风机台14燃油或液化燃气式喷火枪套15钢丝刷把若干6扫帚把若干4.4.3 坑槽冷补坑槽冷补施工所需设备机具(单个施工班组)应符合表8的要求。 表8坑槽冷补设备、机具要求序号设备机具名称单位数量1风镐或电镐台12 平板夯(工作重量70kg)或小型压路机(0.45T) 台13吹风机台14铁锹把若干5扫帚把若干6橡皮锤把14.4.4 坑槽热补坑槽热补施工所需设备机具(单个施工班组)应符合表9的要求。 表9坑槽热补设备、机具要求序号设备机具名称单位数量1路面坑槽修补车(带路面加热装置) 套12乳化沥青喷洒设备(装置) 套13小型压路机(0.45T) 台14平板夯(工作重量70kg) 台15风镐或电镐台16吹风机台1 AQ/T900620 6序号设备机具名称单位数量7扫帚把若干8铁耙把若干5 裂缝修复5.1 一般要求5.1.1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后,应及时进行修补,防止路面进一步损坏。 5.1.1 应根据裂缝的类型、分级情况应用不同的施工工艺,进行针对性养护维修。 5.2  贴缝修复5.2.1 适用范围零星分布的纵缝、横缝,且裂缝损坏分级为轻度时采用。 5.2.2 施工流程贴缝修复施工流程图如图1所示。 清理裂缝剪切贴缝带贴缝涂刷乳化沥青开放交通缝体加热图1 贴缝施工流程图5.2.2.1 清理裂缝应采用高压空气压缩机或吹风机对裂缝及周边进行清理,清理至裂缝内无砂石或其它杂物。 5.2.2.2 剪切贴缝带将贴缝带剪裁处理,宽度为3cm左右,并避免污染贴缝带粘贴面。 5.2.2.3 缝体加热用喷火枪对缝体进行加热。加热时,应控制火焰外焰与缝体之间的距离,加热后缝体表面温度为 AQ/T900620 7100℃120℃为宜。严禁过度加热对沥青路面造成的老化现象。 5.2.2.4 贴缝沿裂缝走向贴设贴缝带,同时使用橡皮锤锤击夯实,使其与原路面紧密粘结。  5.2.2.5 涂刷乳化沥青宜在缝两侧20~30cm、两端10cm范围内涂刷乳化沥青。 5.2.2.6 开放交通修复作业完毕后,路面的垃圾和废弃料应全部清扫干净,集中装车运离现场。待贴缝带冷却至常温后,撤走路面安全设施,开放交通。 5.2.3 质量检查与验收5.2.3.1 基本要求(1)贴缝材料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2)裂缝清理应干燥、洁净、无杂物。 5.2.3.2 实测项目见表11。 表11贴缝实测项目检查项目检验标准检查频率检查方法与原路面高差3mm随机抽选10%卡尺量涂刷乳化沥青宽度40cm,端头超出10cm钢尺量5.2.3.3 外观鉴定贴缝表面应平整、粘结牢固,无褶皱、脱空、翘曲等现象。 5.3 灌缝5.3.1 适用范围 集中处理路面出现的较多纵缝、横缝。裂缝分级为轻度时采用清缝灌缝;裂缝分级为重度时采用扩缝灌缝。 5.3.2 施工流程灌缝施工流程图如图2所示。 AQ/T900620 8灌缝胶加热清理裂缝开槽清理裂缝灌缝涂刷乳化沥青扩缝灌缝清缝灌缝开放交通图2 灌缝施工流程图5.3.2.1 灌缝胶加热灌缝作业前,灌缝胶宜加热至170~190℃,可根据产品说明书调整加热温度。 5.3.2.2 开槽(扩缝灌缝时采用) 用裂缝开槽设备对准裂缝处进行开槽,开槽宽度深度宜为12mm12mm、12mm18mm、15mm15mm或15mm20mm。 5.3.2.3 清理裂缝使用扫把、吹风机等工具将裂缝内粉尘、杂质清理干净,缝内潮湿时应用喷枪烘烤至缝内干燥为止。 5.3.2.4 灌缝采用灌缝设备进行灌缝,灌缝胶应全部覆盖裂缝,根据气温调整高出路面的高度值。 5.3.2.5 涂刷乳化沥青宜在缝体中心两侧20~40cm范围内涂刷乳化沥青。  5.3.2.6 开放交通修复作业完毕后,路面的垃圾和废弃料应全部清扫干净,集中装车运离现场。待灌缝胶冷却至常温或灌缝胶表面洒布防粘轮隔离剂后,撤走路面安全设施,开放交通。 5.3.3 质量检查与验收5.3.3.1 基本要求(1)灌缝材料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AQ/T900620 9(2)裂缝清理应干燥、洁净、无杂物。 5.3.3.2 实测项目见表12。 表12灌缝实测项目检查项目检验标准检查频率检查方法与原路面高差21mm随机抽选10%标线厚度测定仪涂刷乳化沥青宽度40cm,端头超出10cm钢尺量5.3.3.3 外观鉴定(1)灌缝应饱满密实,边缘整齐,表面平整,无脱开现象。 (2)灌缝胶冷却后仍具有良好的弹性,车辆碾压不粘轮、不变形。 6 坑槽修复6.1  一般要求6.1.1 应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进行坑槽修补,修补范围的轮廓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 6.1.2 拟进行热料回填摊铺的下承层应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若下承层出现松散、网裂、唧浆等结构性病害,应将其挖除。若路面面层出现多层损坏时,应分层进行挖除、填补、压实。 6.1.3 采用冷补方式修补坑槽属临时应急措施,待天气好转后应重新进行坑槽热补。 6.2 坑槽冷补6.2.1 适用范围在气温较低、雨雪季节对沥青路面坑槽进行应急性修补时采用。 6.2.2 施工流程坑槽冷补施工流程图如图3所示。 AQ/T900620 10确定处治范围添加冷补沥青混合料清除松散结构层清理坑槽压实开放交通图3 坑槽冷补施工流程图6.2.2.1 确定处治范围处治范围一般为沿坑槽四周向外扩大100~150mm的方形区域。  6.2.2.2 清除松散结构层将出现松动、松散的结构层清除,确保拟进行冷补料回填的下承层基本稳固。 6.2.2.3 清理坑槽清理松散混合料,再用吹风机将槽内细小松散颗粒吹扫干净。 6.2.2.4 添加冷补沥青混合料将冷补沥青混合料铺入坑槽内,四周修整为规则形状,表面耙平。松铺厚度一般为高于原路面3-4cm。 6.2.2.5 压实用振动夯或小型压路机夯实。压实后冷补料厚度宜高于原路面1-2cm。 6.2.2.6 开放交通修复作业完毕后,路面的垃圾和废弃料应全部清扫干净,集中装车运离现场,待表面乳化沥青破乳后撤走路面安全设施,开放交通。 6.2.3 质量检查与验收6.2.3.1 基本要求(1)冷补混合料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2)下承层必须密实、平整,无其他病害。  AQ/T900620 116.2.3.2 外观鉴定无松散、下陷、推移等现象。 6.3 坑槽热补6.3.1 适用范围单层热补适用于处治沥青路面上面层坑槽、轻度沉陷、松散、泛油以及交通事故造成的路表损害等病害的热补作业;多层热补适用于处治涉及多层损坏的坑槽、龟裂、唧浆、拥包、重度沉陷等病害。。 6.3.2 施工流程坑槽热补施工流程图如图4所示。 确定处治范围单层热补加热添加新混合料多层热补黏层油洒布凿除路面加热坑槽清理坑槽加热病害路面耙松、修整原坑槽处理压实涂刷乳化沥青开放交通图4坑槽热补施工流程图6.3.2.1 确定处治范围处治范围一般为沿坑槽四周向外扩大100~150mm的方形区域,同时应结合坑槽修补车加热装置尺寸,确定处治面积的大小。 6.3.2.2 原坑槽处理(1)单层热补时a)加热病害路面 AQ/T900620 12 将坑槽修补车准确定位,放下加热板,根据划定的处治范围来确定加热板需开启的区域(加热区域应在坑槽实际边缘向四周扩大100mm以上)。加热时间根据以沥青混合料易耙松、易清除为原则。 b)耙松、修整用铁耙将混合料耙松,铲除部分受到污染不能利用的混合料,添加新沥青混合料并进行修整,使沥青混合料分布均匀。 (2)多层热补时a)凿除路面用风镐或电镐等工具按照"先四边、后中间"的顺序凿除病害路面沥青混凝土。应根据坑槽深度进行分层凿除,层间应设台阶,台阶宽度为100~150mm。凿除沥青混凝土时,沥青黏结层或封层应一并凿除,不留夹层,且保证坑槽底部平整。 b)清理坑槽用吹风机、扫帚等工具将坑槽清理干净,保证坑槽四壁垂直、底面平整、干净整洁。 C)加热采用坑槽修补车加热装置对坑槽底部及四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以原路面混合料能耙松为原则。加热范围应超出坑槽四周不小于100mm。 d)黏层油洒布在坑槽四壁及底部涂刷乳化沥青。混合料分层添加时,每次碾压完成后均应在坑槽底部涂刷乳化沥青或热沥青,用量为0.3~0.6kg/m2。 6.3.2.3 加热添加新混合料a) 根据需要添加新混合料,新添加的混合料使用前应加热 到150~170℃。 b) 采用铁耙对沥青混合料耙平修整,尽量使沥青混合料表面混合料均匀不出现离析,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摊铺厚度,中下面层压实后与原路面厚度一致,上面层压实后厚度应比原路面略高。 6.3.2.4 压实a)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及时碾压。应遵循"先四边后中心、先静压后振压、前后左右交替碾压"的原则,对新旧路面接缝处应骑缝碾压。 b)碾压遍数一般为静压1遍,振压3遍,每次碾压的重叠宽度为压路机轮宽的1/3~2/3左右。静压1遍后,马上检查新补路面表面及新旧路面接缝处,对于缺料部位,应立即补充新料进行碾压。禁止在碾压多遍后再补充新料。碾压终了路面温度应不低于90℃。 c)分层修补时,当坑槽面积过小,压路机难以作业时,可用小型振动夯充分夯实。 6.3.2.5 涂刷乳化沥青压实完成后,在修补后坑槽接缝处涂刷乳化沥青,用量为0.3~0.6kg/m2。也可在接缝处用热沥青灌缝。 6.3.2.6  开放交通修复作业完毕后,路面的垃圾和废弃料应全部清扫干净,集中装车运离现场,待坑槽表面温度降至50℃以下后撤走路面安全设施,开放交通。 6.3.3 质量检查与验收6.3.3.1 基本要求(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AQ/T900620 13(2)下承层必须密实、平整,无其他病害。 6.3.3.2实测项目见表13。 表13坑槽热补实测项目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 接缝平整度3mm随机抽选10%三米直尺宜选择轮迹带处测量坑槽表面平整度3mm接缝渗水无明显下渗、无起泡产生目测。沿接缝处洒水坑槽表面渗水无明显下渗、无起泡产生目测。坑槽表面洒水6.3.3.3 外观鉴定表面均匀无明显离析现象,放行后无明显车辙。 7 其他病害修复其他病害的处治措施参照表14。  表14 沥青路面其他病害的修复病害类别严重程度病害范围处治措施拥包轻局部将拥包挖除后按照坑槽多层热补方法进行维修大面积铣刨重铺重局部将拥包挖除后按照坑槽多层热补方法进行维修大面积铣刨重铺松散轻局部表面涂刷乳化沥青修复大面积封层类(雾封层、微表处等)处治、薄层罩面等重局部按照坑槽单层热补方法进行修补大面积上面层铣刨重铺龟裂局部挖除后按照坑槽多层热补方法进行维修大面积铣刨重铺、再生等沉陷轻挖除沉陷部位后按照坑槽单层热补方法进行维修重挖除沉陷部位后按照坑槽多层修补方法进行维修,大面积沉陷应进行铣刨重铺泛油轻撒3~5mm粒径的干净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碾压重采用微表处或者超薄磨耗层进行处理。面层含油量高,且已形成软层的严重泛油路段,应进行铣刨重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