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7 KB
  • 2022-05-12 10:02:37 发布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资料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精心打造一、填空题(1*25=25分)1.现代交通运输由、、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2.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的交通量。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和。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米。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米,物高米。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阻力、阻力、阻力。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和三种。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9.公路定线一般有、和三种方法。10.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和<二、选择题(1*15=15分)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车速D通行能力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0A停车视距B会车视距C超车视距D错车视距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A内边轴旋转外边轴旋转C中轴旋转D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B横向力c垂向力D横向力系数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1:1:1B1:2:3D3:2:1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A汽车动力性能B公路等级C自然因素D排水要求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倍桩号处。A5mB10mC20m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设计成果。A平面B纵断面D5.0m纵横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等速C.减速D.无法确定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A5mB10mC20mD50m11.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A免费运距B平均运距超运运距经济运距12.假设方向盘转动速度为常数,汽车由直线匀速驶入圆曲线的轨迹为()A双纽曲线B回旋曲线C抛物线D圆曲线13.展线的目的是为了()。A克服高差B绕避障碍物C放坡D跨河14.纸上定线一般在()A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B小比例地形图上进行大比例的航片上进行D小比例的航片上进行未来3精心打造未来3精心打造15.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车辆。A直行B左转弯C右转弯D直右混行参考答案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铁路、公路、水运小汽车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100001.2、0.1空气、道路、惯性绕内侧边缘旋转、绕路中线旋转、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纸上定线、实地定线、航测定线未来3精心打造未来3精心打造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修建立体交叉未来3精心打造、单选题(每题1,共15分)1.C设计车速2.A停车视距9.B.等速10.C20m11.D3.B外边轴旋4.D经济运距12.B横向力系数5.A1回旋曲线13.A:1:16.口排水要求7.810018.口平、纵、横克服高差14.A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15.B左转弯未来3精心打造未来3精心打造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10分)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未来3 精心打造②受交通设施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2.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10分)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①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②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③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3.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10分)答:①正确处理好路线与农业的关系;②处理好路线和桥位的关系;③处理好路线与城镇居民点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要注意保证路基的稳定性)⑤注意利用老路,并与铁路、航道及已有公路运输相配合;⑥注意就地取材和利用工业废料。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400米,交点桩号为K8+075.756,偏角275355,若缓和曲线长度为70米,试计算该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解:①计算平曲线几何要素L;702p--0.510(m)24R24400(1.5分)2240R2707。32240400234.991(m)(1.5分)未来3精心打造未来3精心打造276355T(Rp)tan-q(4000.510)tan——-34.991134.473(m)22(1.5分)LR-U275355400—70264.670(m)180180(1.5分)LyL2LC264.670270124.670(m)275355E(Rp)sec-R(4000.510)sec40012.680(m)22<1.5分)D2TL2134.473264.6704.276(m)②tt算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7u.JDT(K8075.756)134.473K7941.283(倍分)II•uvZHLc(K7941.283)nYHYLy(K8011.283)124.670QZ270K8011.283(1.5分)K8073.6182(1.5分)HYLy(K8011.283)124.670K8135.953(1・5分)YHLc(K8135.953)70K8205.953(1.5分)2,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变坡点设在k6+140桩号处,其高程为428.90m,两相邻坡段的前坡「二+4.0%,后坡i2=50%,选用竖曲线半径R=2000m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6+080和k6+200处的路基设计高程。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未来3 精心打造3=i2-3=-0.05-0.04=・0.09~,为凸形竖曲线。~分)曲线长L=R3=2000X0.09=180(m(1分)切线长TL18。2290(m)11分)外距E匚奥2.03(m)<1分)2R220002.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6+140)-90=K6+050(1分)竖曲线起点高程=428.90-90X0.04=425.30(m)(1分)竖曲线终点桩号=(K6+140)+90=K6+230(1分)竖曲线终点高程=428.90-90X0.05=424.40(m)(1分)桩号K6+080处:横距l=(K6+080)-(K6+050)=30(m)(0.5分)竖距h2R220000.23(m)(1分)切线高程=425.30+30X0.04=426.50(m)(1分)设计高程=426.50-0.23=426.27(m)(1分)桩号K6+200处:横是巨l=(K6+230)-(K6+200)=30(m)(0.5分)竖距hI2302(1分)2R22000°-23(m)切线高程=424.40+30X0.05=425.90(m)(1分)设计高程=425.90-0.23=425.67(m一、填空题(1*25=25分)1.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2.公路勘测设计最基本的设计依据是、和。3.公路平面设计中,行车视距包括、、和。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应设缓和曲线。但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6.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另一条是。7.路拱的形式一般有、、。8.根据方案比较深度上的不同,路线方案比较可分为和两种。9.是连接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通道。二、选择题:(-15=15分)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o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车速D通行能力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人停车视距B会车视距超车视距D错车视距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双扭线D回旋曲线未来3精心打造未来3精心打造6-9sC9-15sD15-20s2.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的行程来规定的。A3-6s3.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土石方填挖平衡C最小纵坡和坡长路基设计洪水频率4.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地面横坡度不大时,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B当地面横坡度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C当地面横坡度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D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5.护坡道的作用是()。A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B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C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6.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A1:100B1:200C1:500D1:1000未来3 精,M■器2.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一路基设计标高B经济点最佳定置C路线的纵坡度D线路走向3.高原纵坡折减得海拔高度是()。A2000m以上B3000m以上C4000m以上D5000m以上4.在越岭展线布局中,一般情况下首先考虑采用()。A回头展线形式B螺旋展线形式C自然展线形式D其他展线形式5.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A讲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占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的解决局部路线方案6.纸上定线是指()A在小比例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方案的方法B在小比例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中线位置的方法C在大比例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中线位置的方法D在大比例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方案的方法7.实地放线是在()A竣工陈毁新殷进苫C勘测设计阶段进行D养护阶段进行8.已知竖曲线半径为R,切线长为T,则外距E为(EI:eIfc2RR22RB下D2T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2.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3.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4.二次抛物线5.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四级6.地面线、设计线7.抛物线形、直线抛物线形、折线形8.原则性方案比较、详细方案比较9.匝道10.V拄V巴二、单选题(每题1,共15分)1.C达到预测年限时年平均日交通量2.A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3.D回旋曲线4.C9-15S5.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6.D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7.A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8.B1:2009.B经济点最佳位置10.B3000m以上11.C自然展线形式•12.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13.C在大比例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中线位置的方法•14.C勘测设计阶段进行•15.AE匚—2R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分)未来# 精心打造1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709答:①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②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③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④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⑤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2.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10分)答:①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②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④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3.简述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0分)答:①多方案选择:②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③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④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1.某公路有一平曲线,其半径R=200米,交点桩号为K17+630.56,转角⑤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⑥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高速公路:直达,偏离基本方向小,支线联接城镇低等级道路:服务地方,可多联系城镇四、计算(每题15分,共30分)onr7.432830,若缓和曲线长度为75米,试计算该平曲线的五个精心打造精心打造基本桩号。解:①计算平曲线几何要素Ls224R752242001.17m(1.5分)Ls275240R2375237.456m240200(1.5分)精心打造精心打造Th(R37.456]117.66m(1.5分)p)tanq[(2001”)tan32,Lh180RLs仃283。面20075226.7^(1.5分)B(RP)secRK200「7)sec3W化由分)Jh2ThLh2117.66226.768.56m 精心打造②计算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ZHJDThK17630.56~~117.66~~KT7~512.90O分)HYZHLsK17512.9075K17587.90(1.5分)YHHY(Lh2Ls)K17587.90(226.76275)K17664.6(1.5分)未来5 精心打造HZYHLsK17664.6675K17739.66(1.5分)if分)QZ=HZ-±=K17+739.66-=K17+626.2822JD=QZ+Jh=K17+626.28+856=K17+630.56(计算无误)22K6+060.002,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6+100.00,高程为138.15m,3=4%i2=-5%,竖曲线半径R=3000m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和K6+180.00处的设计高程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e=iH,=-0.05-0.04=-0.09,为凸形竖曲线。(1分)曲线长L=Rc=3000X0.09=270(m)(1分)I270T-135(m)切线长22(1分)T21352E3.04(m)夕卜距2R23000(1分)2.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6+100.00)-135=K5+965.00(1分)竖曲线起点高程=138.15-135X0.04=132.75(m)(1分)竖曲线终点桩号=(K6+100.00)+135=K6+235.00(1分)竖曲线终点高程=138.15-135X0.05=131.40(m)(15J-)桩号K6+060.00处:横总E1=(K6+060.00)-(K5+965.00)=95(m)(0.5分)|2952h1.50(m)竖距2R23000(1分)切线高程=132.75+95X0.04=136.55(m)(1分)设计高程=136.55150=135.05(m)(1分)桩号K6+180.00处:横品El=(K6+235.00)-(K6+180.00)=55(m)(0.5分)|2552h0.50(m)竖距2R23000(1分)切线高程=131.40+55X0.05=134.15(m)(1分)设计高程=134.15-0.50=133.65(m)(1分)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2.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3.横断面:道路中线任意点的法向剖切面。4.展线下用延长路线的办法,逐渐升坡克服高差。5.初测:指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缓和曲线的作用:线形缓和、行车缓和、超高和加宽缓和。(2分)未来9 精心打造精,Mr造(1)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3S。(2分)(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2分)2.设计中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在公路设计中,加宽缓和段长度应考虑:(1)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2分)(2)超高缓和段长度Lc;(2分)(3)缓和曲线长度|s。(2分)4.纵断面设计的步骤有哪些?3.(1)准备工作⑵标注控制点⑶试坡⑷调坡⑸核对(6)定坡(7)设计竖曲线(8)高程计算5.土石方调配的要求有哪些?4.(1)先横后纵。(2)纵向调运的在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3)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4)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5)不同性质的土石方应分别调配,以做到分层填筑。可以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石。(6)回头曲线部分应先作上下线调配。(7)土石方工程集中的路段,因开挖、运输的施工作业方案与一般路段有所不同,可单独进行调配。6.自然展线的特点是什么?5.在越岭展线布局时,一般应首先考虑采用基本形式中的自然展线,其特点是:平面线形较好,里程短,纵坡均匀,(3分)但由于路线较早地离开河谷升坡,对沿河居民服务性差,路线避让艰巨工程和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3分)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I加宽: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2.I路线纵断面:用一曲面沿公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叫路线纵断面。3.|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4.卜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叫横向力系数。5.|定测: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回头展线的特点有哪些?1.平曲线半径小,同一坡面上下线重叠,对施工、行车和养护都不利(3分),但能在短距离内克服较大的高差,并且回头曲线布线灵活,利用有利地形避让艰巨工程和地质不良地段比较容易(3分)。2.无中间带的公路,超高过渡的方式有哪些?并说明它们的适用条件2.(1)绕内边缘旋转。用于新建公路。(2分(2)绕中线旋转。用于改建公路。(2分)(3)绕外边缘旋转。用于特殊情况。(2分)3.设计时,高速公路采用何种视距标准?为什么?3.应满足停车视距标准(2分)。其原因是有中间分隔带,无对向车,因此,不存在会年问题(2分)。并且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车道数均在4个车道以上,快慢车用划线分隔行驶,各行其道,也不存在超车问题(2分)。4.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有哪些?4.(1)缓和曲线曲率渐变,设于直线与圆曲线间,其线形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车轨迹,从而使线形缓和,消除了曲率突变点。(2分)(2)由于曲率渐变,使道路线形顺适美观,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感。(1分)未来9 精心打造(3)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加入缓和曲线后,使平面线形更为灵活,线形自由度提高,更能与地形、地物及环境相适应、协调、配合,使平面线形布置更加灵活、经济、合理。(2分)(4)与圆曲线相比,缓和曲线计算及测设均较复杂。(1分)否(2分)。方格网式路网划分的街坊整2分)。缺点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5.重庆市路网的结构形式是否是方格网式?方格网式路网的特点是什么?4.齐,有利于建筑布置。这种路网交通分散,灵活性大(如果方格网式路网密度大,则交叉口多;旧城区的方格网式路网由于道路狭窄,功能不分,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未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