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52 KB
- 2022-05-12 10:02:3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绪论-可编辑修改--可编辑修改-、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的交通量。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行驶并应()出入的多车道公路。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年预测。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通车年。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和()三种。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的最关键参数。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级。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和()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级。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和()三种。-可编辑修改-
、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A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A1000-4000辆B3000-7500辆C5000~15000辆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车速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能保持安全和舒适行驶的()行车速度。A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三、名称解释1.公路技术标准2.设计车速3.交通量4.公路通行能力四、问答题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可编辑修改-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步骤。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1、铁路、公路、水运2、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4、小客车5、分向、分车道、全部控制6、20、15、7、计划8、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9、几何线形10、四、车流密度、二11、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三12、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1、A专供汽车行驶2、A年平均昼夜交通量3、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C5000~15000辆5、B交通量6、B最大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可编辑修改-
四、参考答案1.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其中①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②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④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2.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3.答:两阶段勘测设计是公路测设一般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4.答: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5.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可编辑修改-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一、填空题1、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消耗和()磨损。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有()、()、()、()。二、选择题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B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2、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A离心力B横向力C垂向力D横向力系数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柳线D回旋曲线三、名称解释1.横向力系数四、问答题1、汽车行驶的两个条件是什么?一、填空题1、燃油、汽车轮胎2、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二、选择题1、A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2、D横向力系数3、D回旋曲线三、名称解释1.横向力系数:即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四、问答题1、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等于汽车的行驶阻力;-可编辑修改-
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牵引力必须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附着力。第三章平面设计一、填空题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和()。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和()三种。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米。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应设缓和曲线。但()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其方程表达式为()。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应保证()视距的要求。10、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口_.B另一是(-可编辑修改-
。11、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二、选择题1、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A3%B2%C5%D非定值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1:1:1B1:2:1C1:2:3D3:2:13、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4、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行程。A3sB5sC6sD9s5、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的法向距离。A路中线B路面内边缘线C行车轨迹线D路基内边缘线6、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A1.5%B2%C3%D直线段路拱横坡度三、名称解释1.缓和曲线2.缓和曲线的切线角3.停车视距4.超车视距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四、问答题-可编辑修改-
。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3.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4.简述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2、同向、反向3、6V或6倍设计车速4、2V或2倍设计车速5、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6、100007、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四级8、回旋线、R・L=A29、停车、会车10、解析法、几何法11、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二、选择题1、B2%2、A1:1:13、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4、C6s5、C行车轨迹线6、D直线段路拱横坡度三、名称解释1.缓和曲线:是指有超高的平曲线中,由直线段的双向横坡过渡到圆曲线的单向横坡所需设置的渐变段曲线。2.缓和曲线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起点(ZH或HZ)切线相交所组成的角。3.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障碍物时起,至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4.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在与对向来车相遇之前,完成超车安全回到自己的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四、问答题-可编辑修改-1.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①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②消除离心力的突变,-可编辑修改-
提高舒适性;③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答:①控制离心加速度增长率,满足旅客舒适要求;②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经行时间;③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④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考虑。3.答:①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②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③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④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⑤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4.答: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主要有:①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一圆曲线一回旋线一直线的顺序组合;②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起来的组合线形;③复曲线:(A)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圆曲线R1—圆曲线R2—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B)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回旋线A1—圆曲线R1—圆曲线R2—回旋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可编辑修改-
(C)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称为卵型,按直线一回旋线A1—圆曲线R1一回旋线一圆曲线R2-回旋线A2H直线顺序组合构成。④凸型: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线形;⑤复合型: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⑥C型:同向曲线的两个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即连接处曲率为0,Ra)的形式。第四章纵断面设计、填空题);另一条是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和()组成的。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和(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高。5、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的控制,()和(的决定。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且坡长不得()最小坡长的规定值。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和-可编辑修改--可编辑修改-)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平曲线,或将这些-可编辑修改-
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图和()表上。二、选择题1、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A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D路基坡角标高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A路面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来选取其中较大值。A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B行车时间和离心力C行车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理性加速度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A切线长B切曲差C曲线长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A0%B0.3%C2%D3%6、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时汽车行驶的安全。A上坡B下坡C平坡7、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A汽车动力性能B公路等级C自然因素D排水-可编辑修改-
要求8、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的行程来规定的。A3-6sB6-9sC9-15sD15-20s9、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可编辑修改-
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土石方填挖平衡C最小纵坡和坡长D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0、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倍桩号处。A5mB10mC20mD5.0m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A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D双曲线12、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设计成果。A平面B纵断面C横断面D平、纵、横三、名称解释1.公路的纵坡度2.平均纵坡3.合成坡度4.爬坡车道5.转坡角四、问答题1.在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因素分别有哪些?2.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有何规定?3.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4.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5.纵断面设计时怎样考虑标高控制?6.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7.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哪些主要标高控制点?8.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2、直线(均坡线)、4、中央分隔带的外一、参考答案1、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3、高差、水平距离侧边缘、路基边缘-可编辑修改-
5、设计标高设计纵坡度7、5%、5.5%、5.5%9、小半径、拐点路基设计变坡点位置6、3%、小于8、交点、坡长10、纵断面设计、1、C路基边缘标高侧边缘标高3、A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5、A0%坡7、D排水要求9、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11、A二次抛物线2、D中央分隔带外4、C曲线长6、B下8、C9-15s10、B10m12、D平、纵、横1.公路的纵坡度:是指公路中线相邻两变坡点之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比值的百分比。2.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3.合成坡度:是指在公路平曲线上既有纵坡又有横向超高时纵坡与超高横坡的矢量和。4.爬坡车道:是指在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车辆行驶的专用车道。5.转坡角:纵断面上相邻两纵坡线相交,后坡线相对前坡线的转角。四、参考答案1.答:⑴确定最大纵坡因素有:①汽车的动力性能: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确定;②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行车速度越大,要求的纵坡越平缓;③自然因素:公路所经过的地形、海拔高度、气温、雨量、湿度和其它自然因素,均影响汽车的行驶条件和上坡能力。⑵确定最小纵坡的因素有:①路基的纵向排水;②路面的纵、横向排水。2.答:⑴缓和坡段的作用是:改善汽车在连续陡坡上行驶的紧张状况,避免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或汽车下坡产生不安全因素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的规定:对于不同设计速度的公路,连续上坡(下坡)时应在不大于相应纵坡最大坡长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且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3.答:⑴对于凸形竖曲线应考虑:①缓和冲击;②经行时间不宜过短;③满足视距要求。-可编辑修改-
⑵对于凹形竖曲线应考虑:①缓和冲击;②前灯照射距离要求;③跨线桥下视距要求;④经行时间不宜过短。3.答:①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②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④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4.答:纵断面设计时标高控制的考虑是:①在平原地区,主要由保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所控制;②在丘陵地区,主要由土石方平衡、降低工程造价所控制;③在山岭区,主要由纵坡度和坡长所控制,但也要从土石方尽量平衡和路基附属工程合理等方面适当考虑;④沿河受水浸淹、沿水库、大、中桥桥头等地段,路基一般应高出设计频率的计算水位(并包括雍水和浪高)0.5m以上;⑤当设计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铁路轨道的标高为控制标高;⑥当设计公路与公路、铁路立交时,满足跨线净空高度的要求;⑦还应考虑公路起终点、娅口、隧道、重要桥梁、排灌涵洞、地质不良地段等方面的要求。6.答: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①尽可能使填挖工程量最小和线形最理想;②使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段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③处理好平、纵面线形的相互配合和协调;④为方便设计与计算,变坡点的位置一般应设在10米的整数桩号处。7.答: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的主要标高控制点有:路线的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梁涵洞的桥面标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与铁路交叉点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8.答: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是:(1)做好准备工作;①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②绘出平面直线与平曲线资料,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③将桥梁、涵洞、地质土质等与纵断面设计有关的资料在纵断面图纸上标明;④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2)标注控制点;(3)试定纵坡;(4)调整纵坡;对照技术标准,检查纵坡是否合理,不符合要求时则应调整纵坡线。-可编辑修改-
(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戴帽”检查。-可编辑修改-
。6)定坡;纵坡线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即可计算出各桩号的设计标8)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及竖曲线半径,高。第五章横断面设计-可编辑修改-。-可编辑修改-。6、为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边沟,设置()。7、若平均运距(8、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9、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10、填方=本桩利用+(11、填缺=远运利用+(通常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填空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2、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以及错车道组成。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米大于()米的路堤称为一般路堤。4、路基挖方深度小于()米、一般地质条件下的路堑称为一般路堑。5、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与)的比值来表示。)免费运距时,可不计运费。)体积重心到())+()。);挖方=本桩利用+()。);挖余=远运利用+()。(跨公里调入12、本公里土石方调配完毕,应进行公里合计,总闭合核算式为:+挖方+()=(跨公里调出方)+)+废方。-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13、)路基和填土高度小于(米的矮路堤均应设置边沟。14、中间带由()及两条左侧()组成。15、取土坑分为()和()两种方式。16、路基工程中的挖方按()体积计算,填方按)体积计算。17、横断面设计成果主要是()和)。、选择题1、)的横断面称为典型横断面。A特殊设计B经常采C不常采用2、般路堤是指()。A填土高度在12m以下的路堤B填土高度在20m以内的路堤C边坡采用1:1.5的路堤。3、股路堑是指()。A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不大于20m的路基B一般情况下,挖方深度在10m左右的路基C挖方深度小于20的路基4、路基土石方的体积数量()。A应扣除桥涵,挡土墙的体B不扣除桥涵体积C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5、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A20mB10mC50m6、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A免费运距B平均运距C超运运距济运距7、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可编辑修改-
A当地面横坡度不大时,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B当地面横坡度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C当地面横坡度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D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8、护坡道的作用是()。A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B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C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D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9、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A1:100B1:200C1:500D1:1000三、名称解释1.路基标准横断面2.一般路堤3.公路用地4.建筑限界5.计价土石方6.积距法7.免费运距8.平均运距9.运量四、问答题1.什么是公路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简述新建公路的用地范围是怎样确定的3.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简述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5.简述路基土石方计算的方法与调配原则。6.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任务是什么?土石方调配时如何进行校核?-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1、行车道、中间带、路肩3、20、0.55、高度、宽度7、不大于填方9、V挖、V借11、借方、废方13、挖方、0.5左缘带15、路侧取土坑、路外集中取土坑2、行车道、路肩4、206、碎落台8、挖方、10、填缺、挖余12、借方、填方14、中央分隔带、16、天然密实方、压实后的17、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路基土石方计算表1、B经常采用2、B填土高度在20m以内的路堤3、A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不大于20m的路基4、C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5、A20m6、D经济运距7、D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8、A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9、B1:2001.路基标准横断面:交通部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通行能力和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按公路等级、断面的类型、路线所处地形规定的路基横断面各组成部分横向尺寸的行业标准。2.一般路堤: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0m大于0.5m的路堤。3.公路用地:为修建、养护公路及其沿线设施而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土地。4.建筑限界:为保证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对公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可编辑修改-。5.计价土石方:土石方计算与调配中,挖方数量与用做填方的借方数量均应计-可编辑修改-
。价,用于移“挖”作“填”的纵向调配利用方则不应再计价。即计价土石方数量为:V计=V挖+V借。6.积距法: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小条块,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然后将每个小条块的面积相加,即得横断面面积。7.免费运距:土、石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量计价而不计运费,这一特定的距离称为免费运距。8.平均运距: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称平均运距。9.运量: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超运运距单位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1.答:①公路横断面图:公路中线的法线方向剖面图,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横断面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②公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根据行车对公路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确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2.答:新建公路的用地范围是:①填方地段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挖方地段为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簿二级公品&不小于2m的土地范围。②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绿化以及料场、苗圃等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③在风砂、雪害等特殊地质地带,设置防护设施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3.答:(1)稳定性:在荷载、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倾覆、滑动、沉陷、塌方。(2)经济性:,工程量小,节约资金。(3)规范性:断面的某些尺寸必须符合公路规范和设计规范的要求。(4)兼顾性:要兼顾农田基本建设的要求,要与农田改造、水利灌溉相配合。-可编辑修改-
。4.答:①按1:200的比例绘制横断面地面线;②从“路基设计表”中抄入路基中心填挖高度,对于有超高和加宽的曲线路段,还应抄入“左高”、“右高”、“左宽”、“右宽”等数据;③根据现场调查所得来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参照“标准横断面图”设计出各桩号横断面,确定路幅宽度,填或挖的边坡坡线,在需要各种支挡工程和防护工程的地方画出该工程结构的断面示意图;④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的位置和断面形式;⑤分别计算各桩号断面的填方面积(AT)、挖方面积(AW),并标注于图上。5.答:(1)路基土石方计算的方法:先采用积距法或坐标法分别计算每一设计横断面的填、挖面积,然后利用平均断面法或棱台体积法分别计算相邻断面间的填、挖体积数量,依次类推,可以计算出路线的土石方体积。(2)路基土石方的调配原则:①先横向后纵向,填方优先考虑本桩利用,以减少借方和调运方数量;②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运输,同时应注意施工的可能与方便,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③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④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应综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⑤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⑥回头曲线路段,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6.答:(1)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任务是:计算每公里路段的土石数量和全线总土石方工程数量,设计挖方的利用和填方的来源及运距,为编制工程预(概)算、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计量支付提供依据。(2)土石方调配校核的关系式为:填方=本桩利用+填缺;挖方=本桩利用+挖余。②填缺=远运利用+借方;挖余=远运利用+废方。③(跨公里调入方)隹方+借方二(跨公里调出方)+填方+废方。-可编辑修改-
第六章选线、填空题1、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和()都很强的工作。2、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3、根据方案比较深度上的不同,路线方案比较可分为()和()两种。4、平原区地形持征是: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以下。5、沿溪线布局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及()。),6、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确定(拟定垭口两侧()。7、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等三种。8、根据地形情况的不同丘陵区路线布设的方式一般按三类地带分段布线:平坦),起伏地带),且无地质不地带(),斜坡地带()。9、沿河线选线,路线应优先考虑布置在具有(),以及()的河岸上。10、当确定采用山脊线方案后,路线布置主要解决选择()、)三个问题。侧坡选择和(二、选择题1、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平面与纵面B纵断面C地质与土质2、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可编辑修改-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C靠近城镇3、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A横断面B平面与纵面C地质与土质4、沿溪线低线位的优点,其中有()。A平纵面比较顺直平缓,路线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B路基防护工程少C在狭窄河谷地段,路基废方处理容易三、名称解释1.公路选线2.沿溪(河)线3.越岭线4.山脊线四、问答题1.公路选线一般应考虑哪些原则?2.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1、政策性、技术性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3、原则性方案比较、详细方案比较5、河岸选择、线位高度、桥位选择高、展线方式7、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走中间9、较宽台地、支谷小而少、阳坡迎风3.叙述沿溪线选线的路线布局2、全面4、3度6、垭口的位置、过岭标8、走直线、走匀坡线、10、控制垭口、细部布设-可编辑修改-
二、参考答案1、B纵断面2、C靠近城镇3、B平面与纵面4、A平纵面比较顺直平缓,路线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1.公路选线: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2.沿溪(河)线:是指公路沿河谷方向布设的路线。3.越岭线:是指公路走向与河谷及分水岭方向横交时所布设的路线。4.山脊线:是指大致沿分水岭方向所布设的路线。四、参考答案1.答:要考虑:①比选原则一一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最优方案;②安全原则——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有大的破坏;③均衡原则——功能和指标与造价之间的平衡;④协调原则一一线形的协调;施工的协调;环境与景观的协调;⑤环保原则——减小影响与污染。2.答:①正确处理好路线与农业的关系;②处理好路线和桥位的关系;③处理好路线与城镇居民点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要注意保证路基的稳定性);⑤注意利用老路,并与铁路、航道及已有公路运输相配合;⑥注意就地取材和利用工业废料。-可编辑修改-
3.答:路线布局应从三个方面考虑:(1)河岸选择,路线首先考虑选在有较宽台地、无不良地质现象、无破碎带以及阳坡迎风面一岸,还应选在人口较密的一岸,以便于人口、物资集散;(2)桥位选择与河岸密不可分,跨河换岸地点,除考虑桥位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外,还要考虑路线与桥的配合;桥头引线的舒顺,以便于行车;(3)线位高度,根据河岸地形、水文、地质情况,结合路线等级和工程造价来决定。①第七章定线、填空题1、公路定线一般有()定线、()定线和()定线三种方法。2、实地放线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等。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确定一般可由()、()和()控制,也可由曲线上任意点控制和纵坡控制等。4、在确定园曲线半径时,宜先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半径值,不要轻易采用()半径。二、选择题1、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可编辑修改-
A5cmB2cmC2.5cmD4cm2、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A路基设计标高B经济点最佳位置C路线的纵坡度3、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来确定。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4、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来确定。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5、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A自由型路线B均坡线C导向线6、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点,调整控制点前、后纵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A自由型路线B均坡C导向线7、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A第一曲线半径B受地形控制较严重的那个半径C第二个曲线半径三、名称解释1.纸上定线2.公路定线四、问答题1.简述纸上定线的步骤。1、纸上、实地、航测定交点3、外距、切线长、曲线长2、穿线交点法、拨角法、直接4、一般最小、一般最小、极限最小-可编辑修改-
。1、C2.5cm2、B经济点最佳位3、切线长4、C外距5、均坡线6、C导向线7、受地形控制较严重的那个半径1.2.:,,纸上定线:利用大比例地形图,在图纸上确定出公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的方法。公路定线: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定出公路中线的确切位置。1.答:纸上定线的步骤如下:1)定导向线①拟定路线可能方案,选定合适方案;②纸上放坡;(相邻等高线平距:)③定导向线;将坡度线根据地形情况,移动线位,确定中间控制点,调整坡度重新放坡所得的折线。2)修正导向线,定平面试线①导向线;②修正导向线;③平面试线;④二次导向线;⑤最后线位(即采用线)。-可编辑修改-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