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2-05-11 16:56:2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西山特长隧道施工方案总结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山特长隧道施工技术方案的总结,希望能为今后隧道施工的同行提供参考。关键词:西山特长隧道施工方案总结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工程建设总体概况1.1、工程概况太古高速公路西山隧道全长13.65km,建成后是我国第二长公路隧道(仅次于秦岭终南山隧道)。S3标工程全长7.25km,起止里程Y(Z)K7+550~Y(Z)K14+800,主要为西山特长隧道古交端及洞口路基工程。其中S3标段的左洞全长7110m,右洞全长7030m,设计为解决运营通风和施工需要,设2号斜井和2号竖井,2号斜井全长424m,设计坡度为25°,属于陡坡斜井,斜井中部设隔板分为进出风道,负责左洞的运营通风。2号竖井设计为圆形断面,深度156.8m,衬砌后直径为8.2m。竖井中部设计为0.3m厚的钢筋砼隔板,将竖井分隔为进、出风道,在井底设送风道和排风道分别与右洞连通。西山隧道出口段平面图1.2项目部和工区设置6
太古高速公路项目于2008年底中标,2009年2月份人员开始陆续进场。在进行驻地建设的同时,开始进行新增斜井以及出口的进洞施工准备工作。根据项目所处地理位置以及施工的需要,将工程划分为斜、竖井和出口两个工区同时组织施工,考虑到后期主要的工作量在斜、竖井工区,将项目部建在斜、竖井工区,便于施工现场管理。1.3项目主要节点2009年4月20日新增斜井正式进洞施工,5月1日隧道出口右洞正式进洞施工,5月3日出口左洞的横通道开始施工,5月13日进入正洞施工。2010年5月中旬新增斜井进右洞正洞施工,7月下旬通过车行横洞从右洞进入左洞施工,2011年11月2日晚斜井与出口左右洞开挖面先后贯通。2011年11月19日右洞与S2标右洞贯通,12月9日左洞与S2标左洞贯通。2012年4月正洞二衬全部完成,5月车通、人通及水沟电缆槽完工。2、工程特点和难点进场以后,通过对工程项目实地进行勘查,认真审核施工设计图纸,充分调查了解隧道穿越地区的地质情况,对该项目的特点和难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隧道单洞施工长度大,施工工期紧6
西山隧道的左右线单洞开挖长度为14.14公里,工期要求34个月,十分紧张。2.2、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难度大根据设计资料,隧道穿过的地层十分复杂,施工中有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有岩溶、涌突水、煤层及瓦斯、陷落柱及断层破碎带、膨胀性围岩、岩爆和承压水地段,施工难度大。2.3、隧道独头掘进施工长度大,技术难点多隧道单洞长度在7000米以上,同时设有斜井和竖井,隧道独头掘进施工的长度要达到3500米以上,隧道施工中的通风、供电、出碴运输等对进度影响很大,项目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很多。通过对该工程重难点进行认真分析,明确了施工中应当充分考虑的问题,对确定总体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理清了现场施工组织安排的思路,为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明确了目标和方向。3、施工总体方案的优化3.1增设缓坡斜井方案6
S3标段隧道原设计为解决运营通风和施工需要,设2号斜井和2号竖井。2号斜井全长424m,设计坡度为25°,属于陡坡斜井,斜井中部设隔板分为进出风道,负责左洞的运营通风。2号竖井深度156.8m,衬砌后直径8.1m,中部设隔板分为进出风道,负责右洞的运营通风。根据设计情况,在出口作为施工作业面的同时,一般应采取利用2号斜井辅助正洞施工方案,由于该斜井设计属于陡坡斜井,需要在斜井口配备大吨位的绞车和矿车,斜井部分采用有轨运输进行施工。正洞内采用无轨运输,并在斜井底设存碴场,洞碴通过斜井有轨运输至洞口,再采用无轨运输至弃碴场。针对该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工期十分紧迫的实际情况,采取缓坡斜井辅助正洞施工方案是比较好的选择,我们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详细勘查,提出了增设缓坡斜井辅助正洞施工的方案,新增斜井全长1130m,最大坡度12.5%,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该方案顺利通过了集团公司组织的专家论证会。新增斜井方案经项目部提出上报业主后,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并组织专家论证会进行论证,建议将新增斜井作为永久工程应急救援通道,后期经过进一步争取,将新增斜井作为正式工程纳入到山西省交通136工程中。3.22号斜井及2号竖井施工方案6
采用新增斜井辅助正洞施工后,原设计的2号斜井承担运营通风功能,在集团公司专家论证会上,专家提出对运营通风设计进行优化,建议将2号竖井直径扩大,左右洞共用2号竖井通风,将原设计2号陡坡斜井取消。该方案向业主提出后,由于运营通风变更属于重大设计变更,需交通厅审批,过程较长,业主急于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项目部不得已只能按2号竖井原设计进行施工。在后期新增斜井纳入136工程后,最终仍然是对运营通风设计进行了优化,利用2号竖井承担左右洞运营通风,原设计的2号斜井取消。2号竖井的设计直径8.1m,深度156.8m。由于我公司没有类似竖井的施工经验,通过反复比较,选择了传统的利用提升井架和绞车进行施工的方案,自上而下地进行开挖支护,开挖支护到底后,自下而上进行二衬施工的方案,同时考虑后期有可能利用竖井辅助正洞施工,设备配置上留有一定的富余量,最终确定配备大型井架和直径2.5m的矿用提升绞车进行施工。3.3第二斜井辅助正洞施工的设想6
在2009年隧道各工区施工正常后,项目部对隧道穿越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的勘查,隧道在距离出口约2.5km处穿越一沟谷,洞顶埋深约40m。鉴于隧道施工受地质情况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为保证按期完工,综合各方面的条件,提出了在该处设斜井辅助正洞施工的设想,经过详细的实地勘查,该沟谷位置的水、电等均具备条件,具备设斜井辅助正洞施工的条件,仅需要新修便道约3km。通过初步设计,斜井长度约400m,坡度10%左右,与正洞交汇处距离出口约2800m,距离新增斜井与正洞交汇处约2300m。如果增加该斜井(采用单车道并设错车道,预计增加投入约800万元),可以大大缓解正洞施工的工期压力,减小斜井和出口独头掘进的距离,减少斜井和出口正洞施工的成本。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案未能实施。4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针对施工中的关键部位和特殊工序,先后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和优化了多个专项施工方案,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实施以后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但充分体现出了我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还保证了工程快速顺利实施,施工中优化并采用的主要有以下几项技术方案。4.1新增斜井施工技术方案通过对斜、竖井位置附近的现场勘查,并经过反复比选,确定在线路右侧、竖井所在沟谷的下游增设一处斜井,斜井口对应右洞里程为YK10+554,距离右洞中线约400米,缓坡斜井全长1130米,与隧道右洞交于YK9+500处,夹角为21.1°。斜井断面采用双车道,最大坡度12.5%,采用无轨运输。斜井内轮廓按双车道断面设计,并预留30cm二次衬砌的厚度。新增斜井无轨运输方案与陡坡斜井有轨运输方案相比,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减少了安全隐患,便于施工组织管理,可以有效加快施工进度,为西山隧道总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