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0 KB
- 2022-05-11 18:30:1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德国道路设计规范 篇一:港口与航道欧洲规范介绍 欧洲规范介绍 李荣庆 1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与欧洲标准 了解欧洲规范,首先需了解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与欧洲标准。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定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2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在罗马签定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条约和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生效。《罗马条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消除分裂欧洲的壁垒”,并“通过共同贸易政策”,“为逐步废止国际交换的限制做出贡献”。
在1957年3月25日关于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条约中并没有出现“标准化”这个概念和名称,然而,为实现《罗马条约》的诺言,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一致认为,标准化是达到欧洲经济共同体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共同体委员会在1966年就电工领域的标准化问题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达到的共识体现在1973年2月19日的欧洲共同体低压准则中。1976年正式成立了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成立于1961年,是一个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国际性科技联合会,1976年1月29日在比利时公报“MoniteurBelge”上公布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章程,1971年以来会址设在布鲁塞尔,与CENELEC同址办公。CENELEC主管电工技术领域,而CEN负责其他的所有领域。CENELEC与CEN在“共同的欧洲标准化机构”的名义下汇到了一起,但两个组织仍保留其各自法律上的独立性。CEN/CENELEC工作的第一个成果是1988年通过了“标准化工作的共同导则”。根据这一导则,可将CEN/CENELEC出版物的作用区分为:EN—欧洲标准;HD—协调文件;ENV—欧洲暂行标准。 EN作为欧洲标准,它负有必须被各成员国国家一级采用的责任。EN被各国采用后就具有国家标准的合法地位,而与其相对的原有的国家标准必须撤消。HD作为协调文件,它也负有必须被各成员国国家一级采用的责任。各成员国必须公布HD的编号和标准名称,并撤消与其相对的原有的国家标准。ENV作为暂行的欧洲标准,预期以后将成为正式标准,供各国暂时使用,各国与之对的国家 标准可以同期并行。CEN与CENELEC还商定了欧洲标准的编号体系,规定数码在40000以下为CEN的编号,50000以上为CENELEC的编号,40000至50000之间属于CEN/CENELEC共同使用的区域。例如,在标准EN1992-1-1:XX中,1992表示CEN标准的编号(不是年代号),XX为标准颁布的年代。
2欧洲规范制定历程 早在1975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根据协议的第95条款,就决定在土建领域实施一个联合行动项目,建立一整套用于房屋建筑、土木工程结构和土工设计的标准,即欧洲规范(Eurocode,简记为EC),其目的是削除对贸易的技术障碍,协调各国关于土建方面的技术规范。具体来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提供符合必要的承载力、稳定性和防火要求的通用设计准则和方法,包括耐久性和经济方面。 (2)为业主、经营者、用户、设计人员、承包商及建筑产品的制造商提供结构设计的通用指导。 (3)促进成员国之间建筑业务的交流。 (4)促进成员国之间结构构件的使用和市场开拓。 (5)促进材料及通用产品(这些材料及产品的性能设计计算时要考虑)的使用和市场开拓。 (6)为建筑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统一的基础。 (7)为通用的设计辅助设备及软件作准备。 (8)增加欧洲土木工程公司、承包商、设计公司及生产商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多年来,由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实施开展了该项欧洲规范项目,并于1980年产生了第一代的欧洲规范。1989年,根据指导委员会与欧洲标准化协会达成的协议,在咨询了各成员国之后,指导委员会与欧洲成员国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决定,通过一系列的委托手续,将欧洲规范的编制与出版工作转交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以便使其将来具有与欧洲标准同等的地位。同时,欧洲规范交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编制和出版,使得欧洲规范能够与涉及理事会指南及委员会决议的所有条款相衔接,统一在一个框架内。具体工作由设在英国标准化协会的欧洲标准技术委员会CEN/TC-250来负责管理。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在欧洲标准技术委员会CEN/TC-250的组织和协调下,根据欧洲规范的规划又成立了分技术委员会,首先编制了一套欧洲试行规 范ENV1991~ENV1999,并且明确指出,试行规范只供试用并提交委员会讨论,自开始试行之日起,两年后还将邀请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成员提交正式的评论以决定未来进一步要进行的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欧洲标准技术委员会决定,通过修订和补充,将欧洲试行规范转变为欧洲正式规范,即欧洲规范。 欧洲规范(Eurocode0~9)于XX年陆续发布,代替了原有的ENV版(“准标准”版)和相应的各国国家标准,形成了“EN1990~1999”一套完整的正式版规范。
规范处于欧盟成员国结构设计的主导地位,有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3种官方版本;根据CEN内部规则要求,该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应无条件地给予欧洲标准以本国国家标准的地位,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废止与欧洲标准相抵触的本国国家标准”。自XX年4月1日起,欧洲标准已成为奥地利、比利时、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等CEN成员国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 3规范特点 结构体系 欧洲规范分为10大系列,58分册,详见表1。由表1可见,欧洲结构规范是一相互配套使用的土木工程设计规范,这套规范具体由下面的规范组成(每一规范又包括几个部分): Eurocode0:结构设计基础(EN1990) Eurocode1:结构上的作用(EN1991) Eurocode2:混凝土结构设计(EN1992) Eurocode3:钢结构设计(EN1993) Eurocode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EN1994) Eurocode5:木结构设计(EN1995) Eurocode6:砌体结构设计(EN1996) Eurocode7:土工设计(EN1997) Eurocode8:结构抗震设计(EN1998)
Eurocode9:铝结构设计(EN1999) 图1说明了欧洲规范的结构体系和相互关系。 欧洲规范涵盖了混凝土结构(EN1992)、钢结构(EN199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EN1994)、木结构(EN1995)、砌体结构(EN1996)和铝结构(EN1999)六种结构体系,且遵照统一的结构设计原理(EN1990)、结构上的作用(EN1991)、岩土工程技术(EN1997)和结构抗震设计规范(EN1998)。欧洲规范基本涵盖了建筑与土木工程的所有材料、荷载和结构体系,还包含了结构防火设计。以上相应结构设计规范中不仅包含了普通的房屋建筑和桥梁,还在部分规范中涉及到了塔、烟囱、管道、仓储等特殊结构,但没有专门针对港口工程水工结构的相关规范。 EN1997EN1998土工及抗 震设计EN1992EN1995EN1993EN1996EN1994具体结构EN1999设计EN1991结构上的作用EN1990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图1欧洲规范的结构体系和相互关系
欧洲规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采用了统一的体系,避免了重复,即所有的基本设计参数和原则均在EN1990中给出,所有的结构作用均在EN1991中给出,其余参数和定义在其余各部规范中补充。如,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由EN1990确定设计使用年限、分项系数等;由EN1991确定结构作用,包括结构自重、雪荷载、风荷载、温度荷载、结构防火等;由EN1992确定混凝土的相关参数和具体的设计信息;由EN1997确定相关的地质勘查信息;由EN1998确定具体的抗震设计信息。 规范附录 欧洲规范附录有两类:标准性的附录(NormativeAnnex)和信息性的附录 (InformativeAnnex)。标准附录是规范的必要部分,参考附录可根据各国基本情况决定采用与否。 各国发行的本国规范,包括了欧洲标准化协会发行的欧洲规范(含有各种附录)、象征本国的标题及前言页,有的还附加各国自己的“国家附录”(NationalAnnex)。国家附录是欧洲规范中的一个重要特色。由于欧洲规范是适用于所有CEN成员国的技术规范,很难使众多国家在技术领域的意见上达成一致。考虑到每一成员国规范管理机构的责任,国与国之间安全水平的不同,保留各成员国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确定与安全有关的参数值的权利。因此,欧洲规范加入了“国家附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各成员国可根据自身实际对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并将其附在国家附录中连同欧洲规范统一颁发。国家附录仅包括那些欧洲规范中留做待定、供成员国选择的参数和有关信息,这些参数称为用来进行建筑和土木工程设计的国家参数,包括: (1)欧洲规范给出的可供选择的值或等级。
(2)在欧洲规范中只给出了符号的值。 (3)国家的专用数据(地理,气候等),如雪分布图。 (4)欧洲规范给出的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应用信息性附录和为帮助用户使用欧洲规范、无抵触的补充参考资料。 如,现行的英国国家标准“BSEN1990”采用了“EN1990+A1”的形式,主体部分采用欧洲规范EN1990:XX,国标附录中采用A1:XX;其中A1:XX是由英国标准化协会(BSI)组织制定的适用于英国桥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的国家附录。 原则和应用规则 欧洲规范的条款内容包括“基本原则”(Principles)和“应用规则”(ApplicationRules)。基本原则包括“必须遵从的一般声明和准则”和“除有特殊声明外必须遵从的要求和分析模型”,在条款序号后面用字母“P”标识,相当于我国国家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应用规则”是满足基本原则规定的并被普遍认同的规则。“应用规则”在保证不低于欧规中所达到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前提下是可以被替换的;但若采用了替换后的应用准则,则相应的设计方案不能称其符合欧洲规范。 篇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XX 条文说明
XX年9月16日 1总则 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所以,材料直接影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密切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2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 3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 4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5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采用专用程序计算厚度; 6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提出推荐的设计方案。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资料。 7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鼓励积极开展旧沥青面层、破碎水泥混凝土板和旧基层材料的再生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分期修建的方案,由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新条文强调了设计目的不仅确定路面结构厚度,还应为行车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现行弹性层状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指标,主要是考虑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使路面具有相应的整体刚度(即承载能力),以及抵抗各结构层因拉应力或拉应变而产生的疲劳破坏。对于当前出现的水损害、车辙、推移、拥包等病害,用弹性层状理论尚难以得出符合实际的设计结果,故需通过沥青混合料的 性能设计,合理的结构组合等因素间接地控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疲劳、水稳性等性能的各影响因素,有的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结合各地的环境条件,抓住主要矛盾,综合、全面地考虑各种性能的平衡进行设计。 2术语及符号 术语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业发展而出现了路面结构类型多样化的趋势,有必要明确各种沥青路面结构的定义,以避免路面结构概念称呼的混乱,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因此,将基层分为三种:半刚性、柔性、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分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柔性路面,贫混凝土路面,混合式基层路面。。 ~原规范未明确最大粒径和公称最大粒径的定义,新规范加以明确。级配的粒径以公称最大粒径命名,如AC-13其公称最大粒径为13mm,最大粒径为16mm。 最大粒径是指混合料中筛孔通过率为100%的最小筛孔尺寸。公称最大粒径是指混合料中筛孔通过率为90~100%的最小筛孔尺寸。
在路面结构或混合料的设计应考虑其最不利状态。在厚度计算时应考虑路面材料、路基的回弹模量在一年的季节变化中处于强度最低的状态为最不利。对路基而言,冰冻地区系指春季冻融时期,非冰冻地区系指雨季,因各地的雨季不同,不利季节也不同,有的地区是梅雨季节最不利,有的地区是雨量大或雨期长的季节是最不利季节。 对沥青混合料设计而言,对无冰冻地区以夏季高温状态为最不利季节;对冰冻地区以冬季低温状态为最不利季节。 3一般规定 交通量 根据《重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研究报告,国外资料表明“世界上采用100KN为标准轴载的国家最多,占34%;以80KN为标准轴载的国家次之,占28%;标准轴载大于100KN的国家占26%;标准轴载为60KN或90KN的国家各占6%。”由于我国采取加强行政管理措施,限制超载,仍以双轮组单轴100KN为标准轴载。特殊运煤、运建筑材料等重载车为主的公路,据调查重载、超载车多的公路,其轮胎接地压强可达~,相应的接地面积也有一定增加。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实测的轮胎压力、当量圆直径资料,经论证适当提高荷载参数进行计算。
以弯沉值为设计指标时的轴载换算公式,原规范限定在双轮组单轴重为130KN之内使用,据《重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研究报告,从理论计算和实际检测的结果,再次确认路面弯沉比与荷载比的b次方成正比关系,并根据ALF加速加载试验,湖北襄樊试验路,津围公路,以及用落锤式弯沉仪FWD在郑洛高速公路、八达岭高速公路的试验分析结果,当路面弯沉在20—40()内,b值平均为,原规范b值平均为,前者比后者大6%,考虑柔性结构的弯沉值比半刚性基层大些,b值应小些,因此,轴载公式可不改变。根据研究报告,实测轴重达200KN,计算分析轴重达250KN,故将轴重适用范围可扩大至200KN。 沥青面层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b值取,指数方为,b值取,指数方为,法国柔性路面用5次方,Al美国沥青协会采用4次方计算,英国采用4次方计算,澳大利亚采用5次方,日本采用4次方,因此,我们推荐与弯沉等效相同用 次方。 当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轴载系数公式未变,仍以8次方计算。关于贫混凝土基层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如何进行轴载换算?用拉应力等效模式的轴载换算公式,对贫混凝土基层疲劳方程做的工作不多,从长安大学的研究结果得知,贫混凝土的疲劳方程如下式推导,轴载换算为次方。 Ks=σs/σr=
根据国外资料可知,法国为12次方,澳大利亚对稳定类的指数也为12次方,因此本规范建议贫砼基层采用指数为12次方计算。 路面设计年限是指路面完工开始营运起,在正常养护和维修、罩面的条件下至路面服务性能下降到需大修时的时间,原规范一般规定为6~15年。但与国外相比,我国规定的设计年限较短。根据国外资料,路面设计中有设计年限和分析年限之分,设计年限的概念与我国相同,分析年限是用于进行长期性能、寿命评价用。如美国AASHTO设计法,分析年限对交通量大的城市道路为30~50年,交通量大的郊区道路为20~50年;对交通量小的城市道路为15~25年,交通量小的砂砾路面为10~20年。设计年限一般为10~20年。英国、法国、德国、南非设计年限一般为20年。澳大利亚 篇三:德国的景观设计介绍 1德国的景观设计 概述:德国历史上并没有产生自己的园林文化,德国的传统园林风格多为吸收各 个邻国的文化成果,创造出精美绝伦的传统园林。 在现代主义运动探索、形成与发展时期,德国扮演着重要角色。青年风格派、表 现主义、桥社、蓝骑士、德意志制造联盟、包豪斯等思潮都产生于德国。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遭受极大损坏,许多城市70%以上被毁。
战后,联邦德国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开始振兴自己的设计事业和教育事业,重建被毁的城市。联邦德国通过举办“联邦园林展”(Bundesgartenschau)的方式,重建城市与园林,通过园林展,在联邦德国建造了大批城市公园。 联邦园林展与德国现代城市公园:论述“联邦园林展”对战后城市重建及公园兴 起的促进作用。 代表设计师及作品:格茨梅克: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马汀松:“瑞典园林” 1963 卢茨:斯图加特绿地系统、埃特林根市公 园 拉茨: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港口岛公园